天天看點

第四屆揚子江詩會“大家講壇”舉行

本報訊 10月24日,由江蘇省作協、江蘇師範大學、徐州市文聯主辦,《揚子江詩刊》雜志社、徐州市作協、徐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江蘇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第四屆揚子江詩會“大家講壇”在徐州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吉狄馬加,江蘇省作協黨組書記汪興國、書記處書記黃德志,江蘇師範大學副校長蔡國春出席。郭開芬、彭乃利、楊洪軍、胡弦、曉華、白小雲等主辦方和承辦方代表,霍俊明、李琦、耿占春、張清華、西川、孫新堂、安諒、姜念光、草樹、張志剛、白翼林、汪政、何言宏、張宗剛、黃梵、傅元峰、何同彬等詩人、評論家以及第四屆“紫金·文學期刊優秀作品獎”《揚子江詩刊》獎獲獎詩人梁平、韓東、娜夜、毛子、李樯、李壯參加活動。

吉狄馬加在開幕緻辭中說,徐州這片土地從古至今都與詩歌有緊密的聯系,許多詩人都以其優秀的作品,反映了新時代徐州人民創造美好新生活的熱烈實踐。江蘇省作協以及以江蘇師範大學為代表的江蘇高校,近些年來緻力于當代詩歌的繁榮和發展,除舉辦揚子江詩會外,還就新詩相關主題開展了數場學術研讨活動。這些活動有助于我們承續中國特别是五四以來偉大的詩歌傳統,厘清了很多理論和創作實踐上的問題。希望揚子江詩會這一詩歌品牌可以堅持做下去,也希望詩人們能夠為徐州留下新的美好詩篇。

活動現場舉行了第四屆“紫金·文學期刊優秀作品獎”《揚子江詩刊》獎頒獎典禮。在接下來的大家講壇暨年度揚子江筆會中,與會者圍繞“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中國新詩創作——漢詩在海外的傳播”這一主題,展開了内容豐富的對話。吉狄馬加談到,在中外詩歌譯介史上,國外翻譯中國作品和中國翻譯國外作品的數量之間存在很大差距,一個國家在融入世界、進行國際交流時,不僅要關注經濟政治交流,更要關注文學交流。詩人本身要有選擇譯者的意識,以做到有效的翻譯,進而最大程度保留我們民族語言的精華。孫新堂、西川、黃梵、白翼林、汪政等認為,詩歌具有強大的包容性,能夠真正穿越民族和文化的界限,成為全世界共通的一種心靈語言。中國詩歌的品質不遜于世界上任何國家,要充分利用好各種國際交流管道,在寫作觀念和實踐上有所創新,把中國詩歌傳播得更遠。

在另一場題為“批評精神視野下的新時代詩歌”的創作研讨會中,與會者圍繞“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新時代詩歌向度”“批評與新時代詩歌建設”“新時代詩歌新的生長點”等話題展開讨論。大家認為,評論界需要進一步重視詩歌研究,這對于重塑漢語的詩性品格具有重要意義。不論詩人還是批評家,都需要思考自己與時代之間的關系,思考如何在當下的時空中進行思想表達。詩歌和詩歌批評需要真正形成對話的關系,通過對話和闡釋,形成詩歌創作和批評的新的有效性關聯。

(羅建森)

【來源:文藝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