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琮投降曹操後被為何被于禁所殺,很多人誤解誤解了

作者:三國逐鹿
劉琮投降曹操後被為何被于禁所殺,很多人誤解誤解了

公元208年,劉表病逝,他的幼子劉琮繼承荊州。不久,曹操率領大軍讨伐尚未歸附朝廷的荊州及依附荊州的劉備。劉琮舉全州投降曹操,被封為青州刺史,他在上任途中被于禁所殺,這在演義中很有必要。根據《三國演義》中相關内容,結合自己的見解,簡要分析如下。

劉琮投降曹操後被為何被于禁所殺,很多人誤解誤解了

首先,曹操素有殺一方諸侯的傳統,當然不會放過劉琮。曹操雖然愛才,那是針對投奔自己的部将和謀士,對于投降自己的一方諸侯,不一定容得下。如呂布白門樓乞降仍然殒命、袁譚投降曹操夾擊袁尚後被其亂軍所殺。投奔曹操的一方諸侯,大都是迫不得已,暫時臣服,一旦遇到機會,輕則揚長而去,重則反咬一口。

如劉備颠沛流離,投奔過曹操、呂布,依附袁紹、劉表等,與曹操、呂布反目成仇,欺瞞袁紹不辭而别,蠶食劉表的荊州。曹操收留走投無路的劉備,卻被其反咬一口,騙走了五萬大軍和徐州。《三國演義》中記載:

次日,玄德面奏君,操令玄德總督五萬人馬,又差朱靈、路昭二人同行。

劉琮投降曹操後被為何被于禁所殺,很多人誤解誤解了

此後,曹操吃一塹長一智,力求穩妥,斬草除根。面對實力并未受損的荊州牧劉琮的投降,曹操怕其反叛自己,再次割據荊州。是以,曹操是有可能為了徹底解決荊州問題而斬殺劉琮和蔡夫人的。至于荊州的其餘文武大員,曹操用高官厚祿,即可籠絡人心。

如曹操封蒯越為江陵太守樊城侯,傅巽、王粲等為關内侯,後還重用不願歸附的文聘大将。曹操隻要斬殺荊州名正言順的主人劉琮,稍加時日,便可完全掌握荊州,放心大膽地使用荊州的能人異士。

劉琮投降曹操後被為何被于禁所殺,很多人誤解誤解了

其次,羅貫中為了突出曹操的奸雄形象,先诓騙劉琮,再斬草除根。

曹操先诓騙蔡瑁、張允,諾讓劉琮永鎮荊、襄,将其騙到樊城,奪取荊州的印绶兵符,絕口不提允諾之事,而是讓劉琮速速去青州上任。劉琮表達自己不想當官隻想守護父母的意願,而曹操以關心的口吻勸其赴青州上任,怕其在荊州被害。

古代曆來重視誠信,刻畫的曹操說變就變,絲毫不守信諾,俨然一副奸雄形象。《三國演義》中記載:

琮聞命大驚,辭曰:“琮不願為官,願守父母鄉土。” 操曰:“青州近帝都,教你随朝為官,免在荊襄被人圖害。”

劉琮投降曹操後被為何被于禁所殺,很多人誤解誤解了

再次真實曆史:曹操沒有必要也沒有理由殺害已經投降自己的劉琮。《三國志》中記載:劉琮是荊州牧劉表次子,他的母親也不是蔡夫人,而是娶蔡夫人的侄女為妻。劉琮已經娶妻,說明已經長大了,并不是孩子,有能力執掌荊州。劉表寵幸繼室蔡夫人,連帶着也寵幸劉琮遠離長子劉琦。

劉表臨終前,和蔡夫人商量立劉琮為繼承人,以蔡瑁、張允為其黨羽。從這裡可以看出,劉琮是劉表的接班人,并不是蔡夫人和蔡瑁篡改遺囑的。劉琦不得劉表的寵幸,依從諸葛亮的計策請求出鎮江夏。

劉琮投降曹操後被為何被于禁所殺,很多人誤解誤解了

劉表去世不久,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讨伐荊州。面對曹操大軍壓境,荊州本地士族如蒯越、韓嵩及東曹掾傅巽等遊說劉琮歸降曹操。劉琮本想繼承父親遺志,與衆将保境安民,無奈大勢已去,隻得投降曹操。曹操以劉琮為青州刺史,封列侯。《三國志》中記載:

太祖軍到襄陽,琮舉州降。備走奔夏口。太祖以琮為青州刺史、封列侯。

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中記載:劉琮不但在青州活得有滋有味,後來還被曹操向漢獻帝保奏為谏議大夫,參同軍事。劉琮升任為谏議大夫之後的事情沒有記載,可以肯定的是劉琮沒有被曹操所殺,有可能壽終正寝的。《魏武故事》中記載:

今聽所執,表琮為谏議大夫,參同軍事。

劉琮投降曹操後被為何被于禁所殺,很多人誤解誤解了

漢朝,劉邦先後剪除燕王臧荼、楚王韓信、趙王張敖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等異姓王,後漢武帝“推恩令”将劉姓諸侯國分化瓦解。此後,隻有漢室皇帝血脈濃郁之人才可能被封為王。如劉表成為鎮守一方的封疆大吏,僅僅為鎮南将軍、荊州牧、假節,封成武侯。像劉琮也隻能繼承他的父親劉表的爵位,距離封王差的太遠了。是以,劉琮“歸附”漢獻帝,也不可能被封王。

你們怎麼看待劉琮投降曹操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了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曆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