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center-line">漸識空虛不二門,掃除諸幻絕根塵。</h1>
<h1 class="pgc-h-center-line">此心自拟終成佛,許亊從今隻任真。</h1>
<h1 class="pgc-h-center-line">有我故應還起滅,無求何自别冤親。</h1>
<h1 class="pgc-h-center-line">西山病叟支離甚,欲向君王乞此身。</h1>
辛棄疾這首詩作于宋甯宗開禧二年即一二0六年,這年辛棄疾六十七歲。自二十三歲渡江南歸以來,四十多年一直在主戰抗金,呼籲收複中原,以功業自許,結果是屢受挫折,壯志難酬。這年四月,朝廷削除了秦桧的王爵封号,并改谥“謬醜”,此時距秦桧死已過去五十多年了。這一年五月,朝廷又下诏伐金,但很快就陣潰兵敗,将降臣叛。也就是這一年,鐵木真統一了蒙古,始稱成吉思汗。現實的殘酷,宦場的波詭雲谲,讓辛棄疾很是苦惱凄楚。晚年頗好禅修禮佛,力圖以此來寬釋自己内心的郁悶和對現實的失望與無奈。“頗覺參禅近有功,因空成色色成空。色空靜處如何說,且坐清涼境界中”,真有英雄拔劍空斫地的意味。
也就在作此詩的第二年九月十日,辛棄疾病逝。
辛棄疾一生作詩不多,《全宋詩》僅存百首。而他的詞作成就傑出,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與蘇轼齊名,并稱蘇辛。略晚于辛棄疾的嶽珂,在《桯史》中說,辛棄疾以詞盛名天下,又是個豪爽的性情中人,家中毎次宴客,都一定會招來歌伎,讓她們渡唱自己的作品,尤其是喜歡演唱所作的《賀新郎》一詞,自己還随着演唱同時高聲吟誦着“我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毎次演唱到這兒,辛棄疾都會忘情地拍着大腿大笑起來,還會不斷地詢問周邊的人感覺如何,大家也都會異口同聲地贊歎不已。還有那首《永遇樂.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他會擺上酒席,請來一些朋友,讓歌伎反複地演唱這首詞,他自己還起勁地擊打着節拍,完全沉浸于其中。
辛棄疾在上饒居住的時候,身邊有一個會吹笛子的丫鬟叫整整。有一年,辛棄疾的夫人病了,請郎中來診治,讓丫鬟整整在旁邊侍候。也是醫病心切吧,辛棄疾指着整整對郎中說:如果你治好了夫人的病,我就把整整送給你。過了幾天,夫人的病果然好了。辛棄疾也兌現了承諾,把整整送給了郎中。在整整就要離去的時候,辛棄疾便随口作了一首《好亊近》:
<h1 class="pgc-h-center-line">醫者索酬勞,那得許多錢物?隻有一個整整,也盒盤盛得。</h1>
<h1 class="pgc-h-center-line">下官歌舞轉悽惶,剩得幾枝笛?觑着這般火色,告媽媽将息。</h1>
下阙的意思是,整整給送人了,我的歌舞也沒人伴奏了,想想就心慌,媽呀,看這情況從此歌舞的亊也算是歇業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