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是福克納後期作品的代表,“約克納帕塔法世系”中斯諾普斯三部曲的第一部,其它兩部分别為《小鎮》和《大宅》。
值得一提的是,福克納的一生中雖然創作了數部以家族史為主幹的小說,斯諾普斯三部曲卻是唯一的一部三部曲,也是創作曆時最長的著作。
本書的故事情節并不複雜,主要講述了北方資本主義工商業的代表人物弗萊姆·斯諾普斯如何利用一系列狡詐、欺騙的手段逐漸從政治、經濟、倫理道德等方面征服了代表南方文化的村子,即老法國人灣。
弗萊姆于1902年來到傑弗遜鎮附近的老法國人灣謀生,他先是在代表南方領袖人物的WillVarner經營的雜貨鋪裡做夥計,并逐漸接管了店裡的帳目。

接下來他又通過放高利貸、開鐵匠鋪等投機行為成了村裡的富戶,同時還威逼威爾·凡納已懷孕的女兒尤拉結婚,進而成為村子裡的權威人物。
小說在結尾處入木三分地描述了弗萊姆怎樣把捕來的一群野馬假冒馴馬賣給當地居民,又把一塊荒地僞裝成埋有寶藏之地,以高價出手給村子裡的人後,便離開此地進軍傑弗遜鎮。
由于小說《村子》對斯諾普斯家族不擇手段的發迹過程刻畫得入木三分,斯諾普斯這個名字也被收入了英語詞典中,意為“不擇手段的商人或政客”。
《村子》的成功之處在于福克納沒有把自己放在一個旁觀者的位置上客觀叙事,而是将自己作為村子中的一員,在嬉笑怒罵中已經把自己的命運同那些淳樸的村民們的命運牢牢地拴在一起。
小說中随處可以聽見他的聲音,在他的聲音裡,你不僅能聽到淳樸的鄉音,爽朗的笑聲,更能感受到“粗重的喘息,憤怒地斥罵,嘶啞的喊叫,痛苦的呻吟”。
總之,福克納用自己的全部身心感受着對故鄉的執著眷戀的同時,也深深思索着社會變革對人類精神家園造成的沖擊,他在割舍不下的南方情結中孤獨地尋找着人性賴以生存的鄉土文化及其孕育的真正意義上的人性。
可以說,《村子》完整展現了福克納對當時美國社會的變革的深刻憂患意識以及對人性的複歸的強烈渴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