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唐故土,大明新疆:交趾的前世與今生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作者:檀弓

作者:時拾史事

<h1>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h1>

<h1>作者:檀弓</h1>

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大明的交趾流傳着這樣一個消息,朝廷準備放棄交趾了,用不了多久就會将所有兵力撤回,交趾又要獨立了。

一、南越王國

對沒錯,是“又”,交趾或者說安南這塊地方曾經多次興風作浪。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秦始皇覺得一統六國後大秦軍隊無所事事,聽說帝國南部還有一大片未征服土地可供施展,因而派遣五十萬大軍南下嶺南統一百越之地。

當時嶺南還處于未開化地區,哪裡是虎狼之師的對手,今天兩廣和越南中北部地區就全被納入了秦朝的疆域。戰争結束以後,秦始皇并沒有将這幾十萬大軍召回,而是讓他們留在當地搞經濟建設,秦始皇應該是想徹底征服嶺南之地。

漢唐故土,大明新疆:交趾的前世與今生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作者:檀弓

沒想到計劃趕不上變化,幾年之後秦始皇死了,始皇帝一死中原地區群雄逐鹿,秦朝滅亡,不久楚漢相争,嶺南地區的幾十萬大軍就成了無家可歸之人了。這支軍隊的首領趙佗考慮再三,他知道這種情況下帶領軍隊打回去是不靠譜的,項羽、劉邦哪個他也打不過,既然回不去了,索性就在嶺南割據吧。

于是公元前204年,嶺南曆史上第一個割據政權——南越王國就此誕生了。今天越南将南越視為其獨立建國的最早依據,但這屬于強拉硬扯牽強附會。雖然二者國名很像,南越的領土也确實包含今越南的中北部地區,但南越國的首都番禹在今日的廣州,南越國的主要統治區域也是今天的兩廣地區,他的統治集團也以南下秦人為主,是以無論怎麼看這都是一個中國地方割據政權。

趙佗建國之後沒有多久,漢朝建立,劉邦聽說秦朝在南方還有這麼個小弟,頓時感到有點意思。但是考慮到當時楚漢之争剛結束,國家困頓,暫時無餘力進攻南越,因而劉邦頒布诏書,封趙佗為“南越王”,并派遣大臣陸賈出使南越國,指令趙佗歸屬漢朝。

趙佗看到漢朝大腿這麼粗,也就接受了劉邦的條件,正式臣屬于漢朝,成為漢朝的藩屬國。但這種臣服是極其不穩定的,趙佗仗着天高皇帝遠,對外稱王,對内卻關起門來自己稱帝,并且還時不時在邊境搞些小摩擦。

漢唐故土,大明新疆:交趾的前世與今生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作者:檀弓

南越武“帝”——趙佗

随着漢朝國力的恢複,這種行為絕對是不能忍的,公元前111年,開疆狂魔漢武帝派兵攻滅南越國,并仿效漢地對當地進行管理。此後一千多年,今日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區都接受中原王朝的直接管轄,雖然該地的名稱多變,從交趾、交州再到安南,叛亂也時有發生,但大體上該地區還是平穩發展的,而這段在中國版圖之内的時期在越南曆史上也被稱為“千年郡縣時期”。

二、唐末宋初終割據

這種良好的現象直到五代十國被打破了,由于唐末地方軍閥勢力尾大不掉,造成藩鎮割據,政局混亂,唐中央政府對邊疆地區有心無力,安南地區就在此時開展起獨立運動。

宋太祖開寶元年(公元968年),“大瞿越國”建立,标志着安南的正式獨立。盡管獨立,但是安南明白自己的實力不足以與中原王朝相抗衡,因而宋元以降,中原王朝都與安南保持着宗藩關系。

漢唐故土,大明新疆:交趾的前世與今生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作者:檀弓

越南丁朝的正式國号為——大瞿越(圖檔來源:史圖館)

時間就這樣來到了明朝,朱元璋建國之初,安南的陳朝早早派遣使節來請求與明朝繼續保持宗藩關系,朱元璋見其如此識相,自然高興,大手一揮将安南列為不征之國,告誡後世子孫不得恣意征讨。此前元朝時期,因為看安南不爽曾幾次征讨,搞得安南國内是苦不堪言,現在大明王朝竟然這麼大度,安南的陳朝自然是開心的不得了。

三、不作不死

如果雙方就這樣和平相處下去倒也不錯,然而平靜時間一長,安南的内心又開始蠢蠢欲動了。盡管安南隻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然而在其心中卻有着宏圖大志。在安南看來,中原王朝的南部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安南領土,是以一旦有機會就要奪回。

秉承着這一理念,洪武後期和永樂初年,安南多次侵擾和蠶食明朝廣西、雲南等邊界地區。而當時的明朝正處在多事之秋,先是朱元璋晚年的立儲問題,再來是靖難之役,朝政動蕩不安,也就沒什麼心思去管安南那嘎達了。等到朱棣坐穩了皇位以後就決定要出手教訓一下這個不聽話的小老弟,沒想到朱棣這邊還沒出手,安南那邊卻自己先亂起來了,這一亂正好給了明朝制裁安南的理由。

明朝内戰的時候,安南那邊也改朝換代了,隻不過跟明朝直接拉部隊幹不一樣,安南用的是軟刀子。

當時安南的陳朝朝堂特别混亂,各方勢力錯綜複雜,這場權力遊戲的最終赢家是宰相胡季犛(本名黎季犛),權臣胡季犛掌握大權後,經過一段時間的鋪墊就直接篡位了,并将之前的陳朝宗室誅殺殆盡,他改國号為“大虞”,自稱為舜帝之後,改名為胡一進制。

漢唐故土,大明新疆:交趾的前世與今生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作者:檀弓

胡季犛像

沒過幾年老胡又感覺皇帝當的不過瘾,于是又将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胡漢蒼,自己更新為太上皇,躲在幕後繼續操控朝政。可能老胡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在仿效朱棣搞靖難之役,況且自己已經掌握安南大權,大明就算知道也不能拿自己怎麼樣。

但是篡位這種行為,朱棣可以幹,你一個藩屬國怎麼能依樣畫瓢,天朝下的秩序還要不要了,因而朱棣登基以後最忌諱的就是這種行為。

現在胡季犛不光篡位了,還是以權臣的身份篡的位。朱棣本身是宗室,他奪得帝位,天下還是老朱家的天下。安南這種行為可就是颠覆王朝的革命了,這要是都不管,大明的武将功臣們會怎麼看,這是變相鼓勵造反嗎?是以不論是從安南日常侵占大明土地的舉動,還是胡氏篡位的行為出發,明朝都必須有所表示。

胡季犛雖然想要斬草除根誅滅陳氏後代,但并沒能殺幹淨。陳朝宗室中有一位叫陳天平的王子死裡逃生,當時安南國内很多忠于陳氏的勢力都圍繞在陳天平身邊,繼續擁立他,希望其能夠光複陳朝。

但此時的安南已經完全為胡季犛掌控了,陳天平的處境很是危險,即使僥幸活下來,想要光複王朝談何容易。在這種情況下陳朝遺老們将所有的希望投向了北方的大明身上,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曆盡艱險的陳天平來到明朝,請求永樂皇帝幫助他複國。

漢唐故土,大明新疆:交趾的前世與今生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作者:檀弓

越南胡朝主體為今越南北部(藍色部分)

朱棣這才知曉安南發生的劇變,是以派出使者責問胡季犛,老胡聽了天朝使者的訓話立馬表示願意擁立陳天平複位.既然老胡已經這麼有誠意了,朱棣也就不好得理不饒人了。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正月,朱棣遣都督黃中以兵5000(這點兵馬其實就是意思意思)送陳天平歸國登基,沒想到衛隊剛到安南,胡季犛竟然伏兵殺了陳天平,明朝軍隊敗退回國。

四、明征安南

殺了,還是當着明朝軍隊的面殺了,這還了得,早就想教訓安南的朱棣可算是抓住機會了。同年七月,明朝以“吊民伐罪,興滅繼絕”為理由出兵安南,僅用了八個月時間就一舉消滅胡朝軍隊主力,俘虜了他們的皇帝和文武大臣押送回應天府(今江蘇南京)。明朝進攻安南所打的旗幟是扶立陳氏後代,現在打也打完了,就照着劇本來吧,于是明朝軍隊在安南傳達明朝政府的意思,決定尋找安南陳朝的子孫來繼承王位。但是找來找去,從北到南,搜了個遍,連陳氏子孫的影子也沒看到,這可是奇了怪了。

漢唐故土,大明新疆:交趾的前世與今生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作者:檀弓

朱棣劇照

沒過多久安南當地的一些鄉紳世貴聚集起來給朱棣上書,大意是告訴朱棣:“皇帝陛下您就别費心找尋陳氏後人了,胡朝的時候,那幫人早就被胡季犛殺絕了,我們這些老頭子合計了一下,安南自古以來就是中華領土,五代十國的時候才獨立出去,既然現在天朝大軍又回來了,也就别找什麼代理人了,幹脆直接接管安南得了”。

陳朝的後人是不是真的都沒了,不得而知,但朱棣卻得以借坡下驢,朱棣在安南當地官吏黎民的請求下把安南納入大明的版圖,改名為“交趾”,仿照内地設立“交趾都指揮使司”、“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交趾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時隔四百年,安南再一次成為中國的領土。

既然交趾已經是大明領土了,明朝自然要對此地推行新的統治政策,以差別去之前的安南亡國。其實所謂的新政策其實也沒有什麼新的地方,就是照搬明朝内地制度。前面說的“三司”就是明朝地方行政制度,明朝軍隊在征服安南之後,摧毀了安南的整個國家機構,恢複郡縣制,在安南建立了一套與明朝一樣的統治機構。

在這個統治機構中,由明朝派來的官吏占據了主要職務,如三司中的主要官員都是由明朝官員直接任職,當然畢竟安南地區舊民比例很大,是以明朝統治者也竭力培養歸附明朝的安南官吏,但占據統治地位的還是明朝中央下派的官員。

漢唐故土,大明新疆:交趾的前世與今生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作者:檀弓

此外當地的戶口、賦稅制度也比照明朝的标準來;同時朱棣深知要想維護交趾的長治久安就必須加強民族融合,而促進民族融合的最好辦法就是文化教育,于是明朝的四書五經、禮儀典章、學校制度等紛紛南下支援交趾,乃至于内地的宗教機構都被派往交趾宣揚民族團結。

本以為這樣做能夠令安南更快融入到祖國的懷抱中來,萬萬沒想到,幾百年間安南的獨立性已經很強,明朝推行的衆多政策到了當地水土不服,加上于明朝派去的官吏及歸附官吏仗勢欺人,反而導緻該地區沖突激化。幾乎就在明朝征服安南的同時,安南故地的抗明複國運動就開始了,而且愈演愈烈。

對于這些安南故地的武裝運動,朱棣就一個态度——殺。赫赫武功的明成祖果然不是蓋的,到了永樂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交趾各地的反明武裝基本上被平定了,隻有藍山(今越南清化省壽春縣)豪族黎利率領400殘兵逃竄在藍山地區(是不是有點眼熟,像日後的李自成)。

面對這種情況,明朝在交趾的軍事長官們沒有抓住時機斬草除根,反而認為黎利困獸猶鬥,不能逼的太緊,或許招降他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還能在當地起到一個表現作用。是以明軍不僅沒有對困守深山的黎利進行圍剿,相反一味推行優撫政策,黎利不是在山裡面沒吃沒喝嗎,明軍将大批的物資送到山裡去,并且好言相勸隻要黎利投降,混個官當不出問題。

面對明朝的示好,黎利一方面表示自己特别想歸順大明,但是能不能容許自己考慮幾天;另一方面用明軍送來的物資大肆招兵買馬,增強實力,這頓操作是不是很眼熟,看着像張獻忠。不管怎麼說,明軍的姑息令黎利成了氣候,但僅憑這一點黎利的複國之路還是很艱巨,然而更大的好消息正在砸向黎利頭上。

圖檔來源于網絡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