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再看《甄嬛傳》,終于明白最後勝利的不是甄嬛,而是人性

二十歲看《甄嬛傳》,覺得隻是看了場熱鬧;二十五歲看《甄嬛傳》,好像看懂了那些勾心鬥角,算計利用;三十歲再看《甄嬛傳》,看到的人性的較量和掙紮。

甄嬛能赢,皇後敗落,絕非偶然,心機謀算隻是輔助,人格、品性、底線、原則的較量才是最重要的。

《阿房宮賦》中說“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同樣,一個人或一個團隊的失敗也是自己内部的缺陷導緻的,别人不過是恰好利用了這種缺陷才取得勝利而已。

皇後這一隊,每個人物的人格、品性甚至三觀都有很大的缺陷。

再看《甄嬛傳》,終于明白最後勝利的不是甄嬛,而是人性

皇後宜修

皇後是怨恨、不甘、嫉妒、瘋狂、無原則的集合體。

皇後,烏拉那拉氏的庶出女兒,本是名門望族,奈何投胎到了妾室的肚子裡,大門走對了,小門走錯了,是以從小不受重視。是一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女子。

本想嫁給時為王爺的雍正後,琴瑟和鳴,生下男孩就做福晉,終于快要擺脫庶出的身份,也算是苦盡甘來。奈何人算不如天算,還沒生下孩子,福晉的位份和夫君的寵愛全被姐姐奪了去。

後來,皇後的孩子病逝,純元恰好懷孕,這種一悲一喜的對比,加上之前失掉嫡福晉位分的不甘心,這時的悲傷痛苦以及嫉妒怨恨,徹底喚醒了皇後内心的魔鬼。

她固執地認為,她沒有了孩子,别人也不能有孩子。如果說她毒害了純元以及純元的孩子隻是複仇,那之後她毒害每一個懷孕的人,則是她走向瘋狂的佐證。

皇後此時已經沒有了理智,她的心機,她的智慧,她能動用的所有資源,都服務于她無邊恨意和扭曲的心靈。

“上天欲其滅亡,必先令其瘋狂”。

一個人,若是被不甘、怨恨、嫉妒、瘋狂這些陰暗的情緒所掌控,然後突破底線原則,那他離滅亡也就不遠了,就算活着,也是沒有思想的行屍走肉。

再看《甄嬛傳》,終于明白最後勝利的不是甄嬛,而是人性

安陵容

安陵容雖然是嫡女,但是因為母親不被父親待見,她也不受重視,甚至一直看着别人的臉色,生活的小心翼翼。這種環境養成了她自卑、敏感的性格。

入宮後,安陵容以為自己能為父母争光,終于可以揚眉吐氣,可是卑微地出身,讓誰都可以踩她一腳。夏常在肆無忌憚地嘲諷她,華妃視她為歌姬;自己本以為真心相待的甄嬛,因家世懸殊,待她也沒有與眉莊和淳兒親厚。

她不甘心自己卑微如草芥,她嫉妒甄嬛得到的寵愛,她自怨自艾,可是自己人微言輕,求助無門。

這時皇後向她抛來了橄榄枝,她猶如抓住了救命稻草,覺得自己終于能被人重視,有機會出人頭地。卻不知道,已在不知不覺間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安陵容是“低配版”的皇後,本質上,安陵容與皇後是一類人,她自卑、敏感、嫉妒、不甘心,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靈魂都已經出賣給了魑魅。

祺貴人是嫡女出身,從小享受家裡最好的資源,永遠是高高在上的姿态。一朝入宮,心高氣傲地想要出人頭地,卻發現怎樣都比不過甄嬛,她也是嫉妒得發瘋。

皇後這一派,都是把自己的失敗和痛苦歸咎給比自己強大的人。

“自己過得不好,是因為别人過得太好”真是強盜邏輯,她們總是給自己找一個仇恨的目标,不過是内心對生活和現狀的絕望,找一個活下去的理由而已。

看似都有合理的借口,或是打着“愛”的旗号暗害無辜之人,或是說着“不甘心”行惡毒之事,歸根到底都是殘害無辜,無原則,無底線。

再看《甄嬛傳》,終于明白最後勝利的不是甄嬛,而是人性

甄嬛

再看甄嬛派。

甄嬛前期被皇上當作純元皇後的替身,心灰意冷,她并沒有把傷心痛苦,轉嫁到某一個人或群體身上,而是一個人去甘露寺療傷。

後期甄嬛沒有了俠義心腸,但是她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的一己私心而無故謀害别人。她終其一生都是在複仇,為孩子複仇,為父母複仇,為夫妻複仇,冤有頭債有主,她從來沒有牽連過别人。這就是底線。

隻有能夠守住底線的人,才能得一世安生。

再看《甄嬛傳》,終于明白最後勝利的不是甄嬛,而是人性

端妃

還有端妃和敬妃。

如果說要黑化,端妃有足夠多的理由。皇上利用端妃打掉華妃的孩子,華妃給端妃灌了紅花,端妃從此不能生育。端妃生病,華妃都不許太醫去看。

而皇上這個始作俑者,從來不曾關懷過端妃,甚至放任華妃欺負端妃。可是,端妃并沒有因為委屈冤枉而生出恨意,也沒有走入極端,她自始至終都不曾害過一個人,甚至她都沒有怨恨過誰。

敬妃知道自己隻是皇上制衡華妃的棋子,皇上不寵愛她,華妃又經常刁難她。但是她并沒有自怨自艾,憤世嫉俗,反而一直都獨善其身,甚至在别人遇難時,總是盡最大的能力施以援手。

生而為人,誰又能永遠一帆風順呢?每個人都會遭受挫折,痛苦,隻是有的人化悲憤為力量,有的人卻永遠活在過去的痛苦的陰影裡無法自拔,甚至牽連傷害别人。

甄嬛這一派,她們并不是沒有遭受過委屈和不公,隻是她們把所有的委屈和痛苦都自己消化,排解,不曾遷怒旁人,更不會去害人。她們都是有原則,有底線的人

之前看過一句話“打破原則,最終的結局,終将是失去人性。而幹掉自己人性的人,最後人性也會幹掉他”。

是以,《甄嬛傳》看似是甄嬛的勝利,其實說到底是人性的勝利,是人性中有愛的一面戰勝了人性的陰暗面。

就像史鐵生說的“人類浩蕩前行,在這條路上,不是靠的恨,而是靠的愛。”

我是阿澍,關注我,看劇情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