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布衣天子-漢高祖劉邦

作者:跨專業曆史愛好者

前言

“劉邦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這話是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說的!

在華夏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裡,自秦始皇嬴政開始,至末代宣統皇帝溥儀退位結束,曆時2132年。在這兩千多年的時光裡,華夏大地上先後建立起83個王朝,一共出了408位皇帝,而其中能被大家耳熟能詳的,則更是少之又少,今天我們來講講開創漢朝400年基業的漢高祖—劉邦。

布衣天子-漢高祖劉邦

人物背景

講一個人,一定要先說說他的出身。據《漢書•高帝紀》劉邦祖先起自陶唐,是帝喾(帝喾:音ku四聲)之子,姓伊祁,名放勳。這個帝喾呢,姓姬名俊,是“五帝”之一,黃帝的曾孫。戰國時期,劉邦的曾祖父被魏國封為“豐公”。但是随着秦統一中國,老劉家到了劉邦這一代,已為平民了,但是人家也算是根正苗紅了!但凡是真名天子,必生異像,在“君權神授”的封建社會,皇帝必須得跟一般人不一樣才行,沒辦法古人就信這個。據《史記卷十•高帝本紀八》記載,“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顔,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就是說,為人寬厚,真龍的面貌,而且鬓角和胡須都很漂亮,左邊大腿有七十二個痦子。長大後,成天遊手好閑,不喜歡種地勞動,經常被老爹罵不如他的哥哥會幹活,據說還跟同村的寡婦有一腿……但是人的命,天注定,劉邦機緣巧合地通過了當地的事業編考試,成為了秦吏(吏和官是不一樣的),任泗水亭長。與此同時呢,被外來戶呂公相中了,把大閨女呂雉嫁給了劉邦(據說老呂頭會相面,看劉邦氣宇軒昂,與衆不同)。就這樣,劉邦年過四十,才算有個老婆。

主要經曆

一、驚人之語

劉邦泗水亭長的工作裡,有一項内容是押送徭役,因為當時的秦國正大興土木,需要大量的人力,有一次劉邦去鹹陽,正好看見了秦始皇嬴政出行,于是發出來流傳至今的一句感慨:“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史記•高祖本紀》。從這裡可以看出,劉邦的确是胸懷大志的!這也為他以後的起義事業,打下了堅實的精神基礎。

布衣天子-漢高祖劉邦

二、斬蛇起義

話說這一次劉邦又接了個活,要押送泗水縣的徭役到骊山去修秦始皇陵。奈何天下苦秦久矣,在路上,徭役偷跑了好幾個,這在當時可是要殺頭的,劉邦苦悶啊,這可咋整,于是乎喝了點酒,就說,你們都走吧,我也得跑路了,各奔前程吧兄弟們,這些話把徭役們感動壞了,紛紛表示,我們不走,我們要跟着您。劉邦乘着酒意,夜裡抄小路通過沼澤地,讓一個在前邊先走。走在前邊的人回來報告說:“前邊有條大蛇擋在路上,還是回去吧。”劉邦一聽,說:“大丈夫走路,有什麼可怕的!”于是趕到前面,拔劍去斬大蛇,看來幹大事,還是得喝點酒才靠譜。大蛇被斬成兩截,道路打開了,繼續往前走了幾裡,醉得厲害了,就躺倒在地上。(這段比較有意思,據說西漢和東漢國祚共400年,因為白蛇是攔腰斬斷,正好西漢200年,東漢200年,而後,被一個叫王莽的改朝換代)

這段大家就看個樂呵,又是熟悉的套路,半夜,有人聽見哭聲,大家來到斬蛇的地方,看見有一老婦在暗夜中哭泣。于是就問她為什麼哭,老婦人說:“有人殺了我兒,我在哭他。”那人又問:“你的孩子為什麼被殺呢?”老婦說:“我兒是白帝之子,變化成蛇,擋在道路中間,如今被赤帝之子殺了,故哭。”衆人以為老婦人是在說謊,正要打她,老婦人卻忽然不見了。大家把這事劉邦,劉邦醒了,劉邦心中暗暗高興,更加自負。那些追随他的人也漸漸地畏懼他了。君權神授,都是這種伎倆。之後劉邦在芒砀山當了山大王(不敢回家,私放徭役要株連九族),直至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反秦,天下間雲集響應,沛縣的蕭何和曹參就讓劉邦的連襟樊哙去叫劉邦回來,主持大局(蕭何和曹參都是文人,膽子小)。劉邦便順從民意,設祭壇,立赤旗,自稱赤帝子,很快義軍擴充到三千人。

三、聯楚反秦

起事後,劉邦的義軍在自家周邊打了幾場勝仗,期間收服了周昌、雍齒等人。但仍是屬于純粹的農民起義,步履維艱,甚是艱難,又逢雍齒倒戈,可謂是諸多不順。在去投奔景駒的路上,初遇“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兩人相談甚歡,相見恨晚,有張良做軍師後,劉邦義軍漸有起色,得到項梁的助力後,先打敗雍齒,後擊敗秦将章邯,之後劉、項兵分兩路,共進反秦義舉!期間,由于項梁被章邯擊敗,項梁本人也戰死沙場,劉邦、項羽二人很是驚恐,轉攻為守,待楚國局勢穩定後,繼續分兵攻秦。楚懷王約定,誰先打入關中,誰就是關中王。—《史記•高祖本紀》:“趙數請救,懷王乃以宋義為上将軍,項羽為次将,範增為末将,北救趙。令沛公西略入關,與諸将約:先入關中者,王之!”

在這期間,劉邦在軍事行動的同時,招賢納士,收集散卒,實力提高得很快,擊敗秦将王離,認識了彭越,并且再遇張良(張良本為南韓後裔,初次見面後,曾回南韓幫韓王謀略,但一直沒打開局面)。這期間,劉邦的方略很高明,能打的仗,就打,打不過的,也不會糾結在這,變通地跑過去,一路西進,并且為人仗義愛才,聚集了很多人才,收集了很多散兵遊勇,并且給予降将充分的信任,這一點,與項羽大為不同!西進期間,張良運籌帷幄,為劉邦提了很多高明的建議,都被劉邦采納了,一路上恩威并施,不戰而屈人之兵,很快就到達了函谷關,與此同時,趙高殺死秦二世胡亥,欲與劉邦平分關中之地。張良識破趙高之計,一面假裝勸降守城秦兵,一面襲擊五關秦兵,進入五關,直取漢中、巴、蜀等地,并在藍田,大破秦軍。漢元年十月,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在轵道(今陝西西安城區)旁,向劉邦獻上了傳國玉玺。秦朝至此滅亡,共15年零47天。

布衣天子-漢高祖劉邦

四、楚漢争霸

劉邦打進鹹陽城後,真的以“關中王”自居,流連于金碧輝煌的宮殿,數不盡的美女和金銀珠寶。這個真的可以了解,出生入死的為了啥呀!這個時候還是張良,這個具備戰略級别眼光的謀士,建議劉邦退軍,劉邦也及時醒悟,召集當地名士,釋出著名“約法三章”以安民心。這裡還要提一句,剛進鹹陽的時候,蕭何這個後勤部長直奔秦朝府庫,将文獻材料,全部接收,這為以後經營巴蜀,提供了便利條件!

另一方面,項羽很是惱火,仗項羽打的最多,人是楚軍死的最多,我在正面硬剛秦軍,你劉邦卻先入鹹陽稱漢中王?謀士範增更是建議,直接殺了劉邦,以絕後患,就有了流傳千古的鴻門宴!具體細節這裡就不做詳細叙述了,但有幾點要強調一下:首先,項羽的婦人之仁,好大喜功,無識人之明;其次,劉邦的沉着冷靜,卧薪嘗膽;最後,得人心者得天下,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一定要的人心!

布衣天子-漢高祖劉邦

鴻門宴後,劉邦被封漢王,領巴蜀、漢中之地,這在當時還不是好地方,而且周圍還有章邯、司馬欣等人牽制。劉邦大怒,但也無可奈何,畢竟項羽有40萬精兵在手,而自己隻有10萬,在衆人勸說下,領兵入巴蜀之地,苦心經營。在這期間,另一位猛人登場了—兵仙韓信!劉邦就是這點好,知人善任,拜韓信為大将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還定三秦,以安後方。劉邦率兵東出,号召諸侯為義帝(就是楚懷王,推翻暴秦後被項羽殺死)報仇,攻打楚軍。

期間大小數十戰,漢軍敗多勝少,彭城之戰,更是大敗于楚軍,為了逃命,連老婆孩子都顧不上了。後經整頓精武,與韓信分兵兩路,劉邦一路牽制楚軍主力,韓信一路征讨諸侯。楚漢兩軍在鴻溝對峙日久,無奈達成暫時停戰協定。這個時候,又是張良向劉邦說明利害關系,而後,劉邦下令全力攻楚,并協同韓信将楚軍圍于垓下。利用“四面楚歌”瓦解楚軍,項羽自知無力回天,攜28騎突圍至烏江,因無顔面對江東父老,自刎。楚漢之争最終以漢軍的全面勝利而結束。

布衣天子-漢高祖劉邦

五、君臨天下

公元前208年,衆人共同上書,請求劉邦稱帝,劉邦再三推辭(這種事,最少推辭三次,規矩),勉強同意,于公園前208年2月28日,在山東定陶登基稱帝,後采納婁敬建議,定都長安,開基肇始。

後言

劉邦從混混起家,布衣之身提三尺劍而得天下,屬實難得。劉邦自己曾說過:“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裡之外,我不如張良;論撫慰百姓供應糧草,我又不如蕭何;論領兵百萬,決戰沙場,百戰百勝,我不如韓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發揮他們的才幹,這才是我們取勝的真正原因。”這句話還是很中肯的。我們細數一下他的優點,第一,膽識過人,我認為這個是最重要的,造反這種事膽子小的可不行;第二,樂善好施,為人豪爽,兄弟們之是以捧你當老大,一定是具有特殊人格魅力的;第三,知人善用,廣納谏言,正如任用張良、蕭何、韓信等人,各司其職,博采衆長,這個就是馭人的上司能力。而且劉邦能聽得進去不好聽的話,并且采納,這種胸懷,一般人就做不到!第四,深謀遠慮,處事果斷,笨蛋是打不了天下的,而且張良韓信之輩都被劉邦駕馭,可見劉邦的頭腦和情商之高,而且漢初分封劉姓諸王,不得不說真的高明,至于處事果斷,主要展現在能鬥智決不鬥力,為了逃命可以把孩子踹下車,為了緩解外部匈奴沖突,可以和親,這就是果斷。

劉邦,的确是封建皇帝裡面,最利害的一個!

參考文獻:《史記•高祖本紀》

《漢書•高帝紀》

《資治通鑒•漢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