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一篇中篇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這部小說是作者在收到一封陌生人的信背景下創作的。作品講述的是一個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用飽蘸着一生的癡情,寫下了一封凄婉動人的長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絕望的愛慕之情。小說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暗戀經曆,寫出了愛的深沉與奉獻,同時也寫出了她在愛情面前的懦弱和卑微。

整篇小說是以一個作家在生日時收到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閱讀信中所寫内容所開始的,講述一個女人悲慘暗戀的自白。看完以後的感覺是一個女人卑微到塵埃裡的愛情。
其實作實中我們許多人何嘗不是像小說中的女人一樣,在喜歡的人面前懦弱、膽小、卑微。不敢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因為對方在自己眼中光芒圍繞,太過耀眼、太過優秀,對比自己是那麼的默默無聞,沒有任何閃光點。害怕表明自己的心意後被嘲笑,被諷刺,害怕自己在他的面前是那麼的不堪。
文章講述女人還是小孩時,是一個喪父與母親依偎在貧困出租屋,被同學和同齡小朋友欺負的可憐女孩。突然有一天隔壁令人讨厭的一家搬走了,随之搬來一位作家,而這位還未謀面的作家的到來,讓她無趣的生活突然有了光芒。在作家還未搬進來,隻是讓管家把家具先搬來時,這個小女孩就對這個作家産生了好奇,幻想他的模樣,甚至夢到作家是一位滿臉白鬤的老人。但是等她見到作家時,作家是一個年輕英俊,風度翩翩,紳士優雅的美男子,這一切都打破了她之前的幻想。她看着這個年輕的男子,對他産生了好奇、欣賞,以至于作家一個不經意的一個攙扶的動作、一個笑容,竟讓她産生了愛慕。并且每晚都偷偷防範母親在門後偷看對面作家回家,每當作家帶有陌生女子回家過夜時,她便感到非常的難受,但她害怕母親發現都強裝鎮定。但是她很享受這樣的方式,雖然不能和作家閑聊,但是隻要可以了解他每次回家的情景她就很滿足了。
不過這樣的形式過了幾年就被打破了,因為母親決定再婚,她們需要随着繼父搬離現在住所,她很痛苦,她不想離開作家,但她又不能像母親表述自己不願離開的原因,隻得每每鬧脾氣,開始母親還會安慰她,後來母親直接開始搬家,看着日益空蕩的房間,房間裡的東西越來越少,她的心也越加的疼痛。終于離開的在最後一晚她無法忍受,在門口一直等着作家回來,想請求作家留下她,但是她沒有勇氣說出那些話,最後一個人睡在冰冷的地闆上,一夜無眠,第二天絕望的離去。
幾年後,她成年了,她以想獨立為由祈求繼父和母親,回到了之前生活的地方。成年後的小女孩出落得落落大方,亭亭玉立,是一個十分美麗的可人。她依然沒有忘記作家,她在工作結束後來到了原來的住所,他站在樓下等作家,觀望作家的窗戶,甚至有時候看到作家帶不同的女子回住所,但是她還是沒有勇氣上前去打招呼,隻敢遠遠的觀望,透過窗戶的剪影觀望作家生活。雖然她已經成年了,變得美麗優秀,但她依然是那個膽小,卑微的小女孩。
從女人還是女孩時就對作家産生了愛慕這樣的感情,小編個人覺得小時候的女孩其實并不是真的愛慕作家,因為才13歲的女孩對于愛情這件事情是懵懂的,她之是以認為自己愛慕作家,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為在那樣的貧民環境裡,突然來了一個有學識,且年輕富有的年輕作家,并且作家就像《紅樓夢》中的王熙鳳一樣,有一種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感覺,首先作家并不是一開始搬家時就直接出現的,而是由一個老管家先将家具搬進女孩的對面,而那些稀缺和昂貴的書籍,和作家身份,對于女孩來說是新奇的。第二個原因是因為作家溫文爾雅的紳士風度,并沒有因為女孩的身份和外表而嫌棄她,這讓一直生活在陰影裡的女孩,接受到了陽光的照耀,為此這讓他對作家産生了一種特别的好感,這可能是長期缺失的父愛的一種依賴。
以上是小編的個人見解,大家覺得女孩小時候對作家是什麼樣的感情?可以發表評論,一起探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