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看了中央電視台的《典籍裡的中國》,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創新的思維介紹傳統文化,深受感動。目前國學熱潮襲來,還有《詩詞大會》也開的非常精彩。根據我所接觸的年輕人看,學寫古詩詞的朋友也越來越多,但真正達到“會寫”的則為數不多。中華之複興,文化應該先行。
總體來看,在衆多的青年愛好者中,能創作出高水準作品的不多,大多數仍然處于摸索階段。他們共同面臨的困難主要有對仗訓練不足、新舊平仄特别是對于“入”聲韻較為困惑、古文和曆史知識積累不足、難于正确用典、以及文言詞彙使用不當等等。
随着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熱愛程度的提高,“會”寫古詩詞的年輕人必定會越來越多。
早幾日,發明家金徐凱在中秋寫下了《漁家傲~天下何處不盛世》,感覺此人文才不淺,進一步研究,翻開金徐凱的朋友圈,發現他多年以來寫了很多首詩詞。在此,我拿其中一首發表,以飨讀者。原文如下:
悟已往之不谏,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丙戌年仲冬,證照一事雖多方奔走,然終無确切之資訊,心中煩悶至極,無奈之下,驅車八達嶺,徑往好漢坡頭,意求登高望遠,以抒胸懷。觸目所及,萬山蒼茫,一派蕭殺。然些許油綠小松卻點綴其間,十數蒼鷹尚翺翔長空之上,蒼茫群山由此亦平添生氣,大丈夫于此境又何若乎?】
《定風波·丙戌登高》
金徐凱
心煩無處意登高
亂緒猶如風吹蒿。
萬山蒼茫一點綠,
春意,
默然靜待冬歸去。
遠天蒼鷹搏寰宇,
何懼?
長空風高鷹更高。
慨然丈夫若有志,
天賜,
何患人生不人世!
歡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