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典籍里的中国》,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创新的思维介绍传统文化,深受感动。目前国学热潮袭来,还有《诗词大会》也开的非常精彩。根据我所接触的年轻人看,学写古诗词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但真正达到“会写”的则为数不多。中华之复兴,文化应该先行。
总体来看,在众多的青年爱好者中,能创作出高水平作品的不多,大多数仍然处于摸索阶段。他们共同面临的困难主要有对仗训练不足、新旧平仄特别是对于“入”声韵较为困惑、古文和历史知识积累不足、难于正确用典、以及文言词汇使用不当等等。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程度的提高,“会”写古诗词的年轻人必定会越来越多。
早几日,发明家金徐凯在中秋写下了《渔家傲~天下何处不盛世》,感觉此人文才不浅,进一步研究,翻开金徐凯的朋友圈,发现他多年以来写了很多首诗词。在此,我拿其中一首发表,以飨读者。原文如下: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丙戌年仲冬,证照一事虽多方奔走,然终无确切之信息,心中烦闷至极,无奈之下,驱车八达岭,径往好汉坡头,意求登高望远,以抒胸怀。触目所及,万山苍茫,一派萧杀。然些许油绿小松却点缀其间,十数苍鹰尚翱翔长空之上,苍茫群山由此亦平添生气,大丈夫于此境又何若乎?】
《定风波·丙戌登高》
金徐凯
心烦无处意登高
乱绪犹如风吹蒿。
万山苍茫一点绿,
春意,
默然静待冬归去。
远天苍鹰搏寰宇,
何惧?
长空风高鹰更高。
慨然丈夫若有志,
天赐,
何患人生不人世!
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