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師青年三下鄉:尋訪鄉間一日,滿載千卷而歸

作者:重師馬院求真青年

今天是2021年7月14日,我們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第五天,今天的我們把活動重心從前幾天的黨史學習教育轉移到鄉村老黨員探訪、鄉村振興振興宣講和新時代鄉村情況調研上。

上午11時許,我們來到沙坪壩區曾家鎮白林村,我們先後拜訪了三位均有五十年黨齡以上的老黨員同志,并對他們進行關于對新時代青年的期望等内容的采訪。

通過這一次的采訪,我看到了老共産黨員同志們對于黨,對于祖國的忠誠之心,感受到了他凡事講求實事求是的精神思想,感受到了它老一輩革命志士為黨的事業抛頭顱、灑熱血的精神。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裡,他們用自己的鮮血為中國人民趕走侵略者,打倒了反動派,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在建國初期,老黨員為如何建立全新的共産主義社會挑燈夜戰,出謀劃策,在如今的和平社會裡,他們任為如何建立經濟飛速發展的新型社會而勞心勞力。在每個時期每位黨員的任務有所不同,但是為着同一個目的,那就是為黨的事業而奮鬥,為百姓的幸福生活而拼搏,一樣艱巨,一樣光榮,他們發光發熱,直至貢獻完自己的一生。他們披荊斬棘,為社會的發展、祖國的繁榮昌盛積累了寶貴的财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想,這就是真正的共産黨員。我認識了到什麼是共産黨人什麼是為人民服務。

老黨員是社會、曆史給予我們的一筆無形的資産,這是用多少金錢都無法衡量的。喝水不忘挖井人,我們要牢記如今的幸福生活包含着老黨員們辛勤的汗水,甚至鮮血,要用感恩的心在生活上給予他們無限的關懷,幫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讓他們切身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懷和溫暖。這是我們必須給予這些老人們的回報。而繼承他們的精神,是我們每個新時代青年人前進的方向。

下午15時許,我們來到曾家鎮農安村,參加了與村支部部分書記、村委會部分委員的座談會,這次的座談會圍繞着鄉村振興主題展開,其中陳書記和鐘書記給我們詳細介紹了村子的占地面積、常住人口、農業産業情況、基礎設施建設和特色文化活動方面。

其中,農安村在基礎設施方面實作了網絡、自來水和天然氣全覆寫,交通便利,毗鄰繞城高速與連接配接大學城與璧山的璧山隧道,而今年經濟創收達到28億元,救濟金發放14億元,村支部、村委會定期走訪貧困戶,進行慰問,在脫貧攻堅方面切實落實到位。在經濟創收方面,經過集體土地的租賃創收形式改革,農安村集體經濟盈利從往年的3000元提升到今年的30萬元,有了巨大的進步,而作為農安村特色的血橙農産品,農安村積極運用新媒體進行電商創收,農安血橙供不應求,極大地提升了村民收入。

而在文化建設方面,農安村對于村内文物向氏祠堂保護有加,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一老一小”文化活動建設體系,成立老年活動協會,并與大學城高校進行定時支教活動合作,保障了老年人與村内學生的文化活動需求。此外,農安村的黨員教育做得十分充分,在村内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下,今年農安村無一例村民被電信詐騙案例,而這與農安村積極開展黨員的教育培養是分不開的,他們建立了黨員教育平台,并通過黨員微信群推動黨員的理論教育學習不斷深入。

 在陳書記和鐘書記的介紹下,我們對于農安村現在的狀況有了深入了解,現在的農安村已經不是我們刻闆印象中落後貧窮的鄉村了,而是在黨的上司下和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走向富裕,不隻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這也是我們社會實踐團喜聞樂見的。

今天的下鄉尋訪,雖然時間僅僅一日,但卻帶給了我們社會實踐團每位隊員豐富的各方面的收獲和深刻的感悟。

重師青年三下鄉:尋訪鄉間一日,滿載千卷而歸

社會實踐團成員走訪白林村老黨員

通訊員 胡潤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