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資國業牡丹産業集團有限公司的油用牡丹種植基地。
陝西網訊(記者 唐雙燕 實習記者 劉凡)咆哮奔騰的黃河從韓城芝川鎮順沿黃公路南下,到合陽界後,變得開闊而柔緩,形成了176平方公裡的濕地。“十裡荷塘,百種珍禽,千眼瀵泉,萬頃蘆蕩”,是黃河在合陽涵養出的江南氣質;“億元投産,萬畝牡丹,卅種研發,衆人受益”,是合陽政、企、民三方勠力同心、通力協作繪就的綠色生态畫卷。
近年來,合陽縣積極落實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戰略部署,堅定不移走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合陽縣稅務局主動作為,幹在實處,紮實落實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以“四精”當好“稅務管家”,優質高效為轉型企業提供納稅服務,助力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
“精确執法”顯溫度 “精細服務”暖人心
驅車行駛在合陽經開區的公路上,兩旁梧桐樹滿目斑斓。合陽縣稅務局幹部輕車熟路來到了中資國業牡丹産業集團有限公司油用牡丹精深加工基地。該基地通過IS022000、FSSC22000和BRC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産品認證,為産品出口創造了條件,在國内同行業首屈一指。晴空之下,塔爐林立、機器轟鳴;加工工廠中的房間,幹淨敞亮、纖塵不染,廠區不見一絲煙霧、蒸汽。
中資國業牡丹産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慶斌見到稅務人員十分熱情,像老朋友一般地迎了上來,說起合陽縣的稅務服務滔滔不絕,“以前我們不了解增值稅,也不專業,稅務人員經常上門服務宣傳稅務知識、優惠政策,現在公司全部采用增值專用發票。像今年辦理退稅業務時自己算隻有六十多萬,稅務人員算了七十多萬,一下子就為我們節省了十幾萬的成本。”原來,今年7月份,合陽縣稅務局二分局主動上門進行輔導,根據《财政部稅務總局海關總署關于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政策的公告》檔案精神,為該公司辦理增值稅留抵退稅771211.93元。
今年以來,合陽縣稅務局深刻了解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精神實質,準确把握“精确執法、精細服務、精準監管、精誠共治”核心要義,結合渭南實際,細化試點任務,積極探索,勇于創新,推進一批重點改革任務和創新改革措施,當好改革先鋒隊、種好改革試驗田,打造渭南特色,做亮渭南品牌,進一步增強社會滿意度、群衆獲得感,為全省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貢獻渭南經驗。
“精确執法”與“精細服務”深度融合,合陽縣稅務局一方面堅持依法依規征收稅費,做到應收盡收,另一方面促進稅費優惠政策落實到位,推動市場主體的資金“活”起來、人民幸福指數“升”起來。組建“稅務管家”服務團隊,由縣稅務局黨委班子成員帶隊,第二稅務分局全員參與,先後為20戶重點稅源企業開展“精準滴灌式”宣講輔導;建立政策明白人制度,對每個基層機關确定1名政策明白人,專職收集、學習最新稅收政策,随時為納稅人、稅收管理人員提供一對一、個性化的管家式稅務服務。
“公司上市前需要做哪些财務工作他們也經常過來指導,幫我們解決了好多問題。以前企業經營就怕稅務部門上門檢查,現在見到稅務人員很有親切感,他們希望企業能越做越大,替我們争取更多的優惠、減免政策,有黨和政府的支援,我們企業發展就更有信心了。”林慶斌由衷地感慨道。
2020-2021年,合陽縣稅務局為“陝西澄合山陽煤礦有限公司”“陝西陝煤澄合礦業有限公司西卓煤礦”“國家電投集團合陽新能源發電有限公司”“渭南峽陽新能源發電有限公司”等10戶企業辦理增值稅留抵退稅8800元萬元,有效緩解了納稅人的資金壓力,得到了企業的一緻好評。
“精準監管”提質效 “精誠共治”聚合力
“到2022年在稅務執法規範性、稅費服務便捷性、稅務監管精準性上取得重要進展,到2023年基本建成稅務執法新體系、稅費服務新體系、稅務監管新體系,到2025年基本建成功能強大的智慧稅務”,合陽縣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趙鐵昌介紹說,“這是中省要求的主要目标,也是我們的‘路線圖’‘時間表’和‘任務書’。”
“稅務人員來的時候都會提前問我們什麼時候比較友善,這樣都不耽誤事。”林慶斌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包含着無數人的辛勤。原來,為了“精準監管”與“精誠共治”能有效對接,實作對市場主體幹擾最小化,監管效能最大化,合陽縣稅務局積極與發改局、商務局等部門聯系對接,對重點建設項目和重大招商引資項目資訊進行認真核實确認,主動走訪、及時跟進,建立項目“稅務管家”工作台賬,從開工、施工到經營等方面提供全過程的政策輔導、監督管理,助力進一步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為推動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利支援。
深秋時節,密密匝匝的牡丹一眼望不到邊,空氣裡到處彌漫着一種混合的成熟氣息。在中資國業牡丹産業集團有限公司的油用牡丹種植基地内,海星狀的果莢已成熟開裂,輕輕剝開,一粒粒烏黑發亮的牡丹籽便蹦出來。不少植株上棗紅色的花苞已悄悄發芽,蟄伏一冬,待到來年開春再綻芳顔。“五六年前,這裡還是一片黃土,更别說什麼動物了。”林慶斌頓了頓說,“現在都有成群的野雞、野兔在牡丹基地出沒。”
油用牡丹是多年生木本,從花瓣、花蕊、花粉、籽到皮、籽粕、莢、葉,全株都有利用價值,研發産品高達三十多種。種植牡丹不僅能增加當地綠化面積,還可以維護生态平衡、增加森林碳彙儲量,助力基地景觀工程建設,有效提升農村生态環境,營造優美宜人的生态景觀,吸引更多遊客前來觀光消費,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牡丹品牌效益提升。
合陽縣具有種植牡丹的傳統,大多以觀賞為主,2014年油用牡丹在全縣得到快速推廣。2015中資國業牡丹産業集團在縣域内建立種植基地,推動了牡丹産業規模化發展,建成了牡丹産業核心區。林慶斌說起剛來合陽時的一個小故事。當初在建廠之時廠房距離預留很大,當地人不了解。林慶斌表示,國家未來對食品行業的标準會不斷地提升優化,到時再改造會造成各種污染,現在按照高标準建,十年都不會被淘汰。“因為我們地理位置特殊,合陽距離黃河隻有十多公裡,離牡丹種植基地隻有六公裡,黃河流域保護從哪開始,就從我們開始,未來我們要成為一個觀光工廠。”
“牡丹屬于林業,林業在黃河流域生态保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今年兩次去北京林業局開會,多次強調了生态保護的重要性。靠碳排放權交易,牡丹種植基地每年一畝地能收40塊錢,兩萬多畝地又是一筆不菲的收入。”林慶斌算着“生态賬”,帶着合陽的鄉親們一起走上“緻富路”。通過推行“企業+基地+農戶”的緊密型生産模式,帶動農民發展油用牡丹産業15000畝,198戶貧困戶脫貧增收;每年僅土地流轉費用達1000餘萬元,園區務工增加農民工資收入800餘萬元。
目前,示範園已經發展成為集油用牡丹種苗培育、苗木銷售、技術推廣、牡丹深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産業化格局,聯合流通、儲運、生态、旅遊、文化等一二三産業多功能、全産業鍊綜合性融合發展,被新希望集團指定為牡丹籽油專供企業,獲得“陝西省林業龍頭企業”“陝西省中藥定制園”“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苗木花卉産業省級示範園”稱号。
合陽“稅務藍”一直守護着黃河“生态綠”,“‘最美黃河在洽川’,黃河把最美的一段留給了合陽,我們更有責任把她保護好。近幾年,通過宣傳環境保護稅的相關政策,共同守護洽川濕地成為合陽人的共識。下一步,我們将繼續圍繞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認真落實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精準開展稅收優惠政策宣傳輔導,持續服務我縣區域生态發展,為黃河流域綜合治理貢獻稅務力量。”趙鐵昌深情地說。
“解民憂、帶民富,幫企幫到‘心坎’上,這樣的日子才越過越有奔頭。公司未來争取将基地發展到5萬畝,成為全省油用牡丹的鍊主企業‘鍊主企業’,讓更多的人聞到黃河岸邊的牡丹香。”來自福建的林慶斌早已把自己當成合陽的一員,心中那幅“政企合作、産業興旺、綠色生态”的美好藍圖一步步成為現實。
今年合陽萬畝牡丹園旅遊線路被省上确定為12條春季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線路之一,4月份合陽縣成功舉辦了旅遊季系列活動——牡丹嘉年華。據統計,省内外遊客多達12萬人次走進古莘大地,有力宣傳了牡丹文化、洽川文化、黃河文化。“在這個美麗的地方,有一片蘆葦在風中蕩漾。蘆葦蕩漾的時候,有一群鳥兒在藍天飛翔。這個美麗的地方在黃河邊上,這個美麗的地方就叫合陽……”這首《合陽合陽 在水一方》将久久回蕩。
中資國業牡丹産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慶斌介紹公司情況。記者 楊大君 攝
中資國業牡丹産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産工廠中的房間。
冷庫裡的牡丹花瓣。記者 楊大君 攝
中資國業牡丹産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慶斌介紹牡丹産品。記者 楊大君 攝
牡丹全身都是寶。記者 楊大君 攝
油用牡丹。
牡丹産品。記者 楊大君 攝
步入深秋,油用牡丹迎來采摘季。
成噸的牡丹莢等待裝車。
4月份,合陽縣舉辦旅遊季系列活動——牡丹嘉年華,多家媒體到場報道。記者 楊大君 攝
4月份,合陽縣舉辦旅遊季系列活動——牡丹嘉年華,現場人山人海。記者 楊大君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