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南京人管中山南路不叫中山南路,還叫中正路的時候,旁邊的太平南路就已經是一條網紅街了,自帶BGM。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這條街,養人。遮天蔽日的梧桐樹下,有古籍書店的墨香,有太平商場的休閑,還有聖保羅堂的文藝。

這條街,更好吃。靠着夫子廟的一頭滿地湯包館,靠近總統府的一頭又有科巷坐鎮,中段還有綠柳居和四川酒家兩樽“上古大神”隔路相望。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在很多人的刻闆印象裡,這裡是南京的絕對中心區,自帶穿金戴銀的貴氣。

但隻有你從頭到尾趟過這條路,你才能真正目睹她的美好與無奈,這是南京版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北接總統府,南通夫子廟,穿過淮海路就是宇宙中心新街口。

這樣的太平南路,注定是看盡城市城市浮華c位。時光倒退80年,這裡還是一片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太平南路北頭,永遠閃着珠寶的奪目金光。

寶慶銀樓矗立于此超過200年,風雨不動安如山。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猶記得1929 年,寶慶銀樓一尊“銀鼎”摘取“西湖博覽會”特等獎桂冠,坐實了“江南第一銀樓”。

此後,越來越多的珠寶品牌店依附在寶慶銀樓周圍,形成一個金玉滿堂的片區,令人目不暇接。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太平南路中段,是綠柳居和江蘇飯店的衣香鬓影。

别看今天的綠柳居成了大爺大媽的排隊聖地,周圍車水馬龍塵土飛揚。在遙遠的1912年,它可是樹木蔥茏、綠柳如茵的小資網紅店。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來這兒,點上一杯清茶一份素鵝,便是文人士子的下午茶。

另一邊的江蘇飯店幾經整修,恢複了三成氣力。想在這兒重制周璇、胡蝶的旗袍擺子劃破霓虹燈光的名場面,怕是再不可得了。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太平南路的南端,紮堆存留着自帶《金枝欲孽》BGM的建築。一座中華書局,一座聖保羅堂,見證了多少年的民國往事。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2020年6月,古籍書店閉起了敞開多年的大門,隻剩空蕩蕩的吊頂。聖保羅堂裡外同樣大興土木。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浙江慶和昌記舊址的周圍,因為拆遷修建而變成一片廢墟,它屹立在這裡多年,見證了太平南路的風風雨雨,顯得有些蒼涼無力。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唯有兩座銀行屹立不倒,透過經年的路牌和至今仍在運作的鐘樓,講述着過眼雲煙般的民國繁華。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太平南路到底修修補補了多少年?已經久到成為了這條路甩不脫的标簽。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也正因為交通不暢和新街口的飛速崛起,當年走在時尚前沿的太平商場和九龍商廈,飛速褪色後,成了老客aka大媽們的淘寶樂園。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出新後的九龍,外面挺現代,裡面卻是20年前的時尚。

瞧瞧這頂着生無可戀臉的模特,有沒有喚起你小時候被媽媽帶去逛街的記憶?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衣服也是一水的土味奶奶款,與潮流和年輕女孩兒絕緣,卻絕對适合大媽們被家務過度操勞的身體。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另一邊的太平商場,也曆經了多次大修,已然和新街口商超别無二緻,可至今人氣最旺的還是萬年青餅幹店。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從經典款萬年青到老式梳打餅幹,無一不是蔥香拉滿。光是聞到那味兒就能喚起當年偷吃餅幹的小心翼翼。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兩座商廈之外,太平南路的過氣時尚還展現在沿街一排“外貿”服飾。

堆成小山的各色衣服,是清一色的出口轉内銷。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58元、15元甚至5元一件,便宜到小資大跌眼鏡,忍不住上手翻兩件。真的很難想象一兩公裡外就是每件服裝500起跳的新街口啊!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最令人震驚的無疑是盡頭這家"海甯皮革",10元起的跳樓價讓人忍不住在大腦單曲循環那首《江南皮革廠》……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唯有一件事,能讓太平南路的土味時尚和新街口的風采潮流等量齊觀——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老了退休了依然邊拎包包拿袋子邊發呆,依然是時尚的背景闆。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你以為這些大爺是心甘情願當時尚背景闆的?no!他們來太平南路的動力,是美食。

太平南路的美食江湖,小籠湯包占據半壁江山。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接近南邊的一段,承接的是夫子廟的餘晖,老台門、閏香閣等店,走得還是“秦淮八絕”的陳舊路子。

不難吃,但絕對不能代表太平南路小籠湯包界的最佳水準。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在小資心中,這份榮光屬于四川酒家。

肇始于1959年這家國營川菜館,最令人難以割舍的不是辣子雞也不是水煮魚,卻是大堂供應的蘇式小籠包。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它家的出品每籠四個,一個卻有别家兩個大。也正是以,皮子走的不是吹彈可破的輕薄路子,稍稍厚韌。

大顆的好處就是吃得爽!無論是豐富的汁水還是敦實的肉丸,都能提供别家吃不到的快樂。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與太平南路一街之隔的綠柳居,相比于蔥姜味重的牛肉湯包,更受歡迎的是素菜包子。

有閑階級們人手囤一大袋,任憑身後隊伍蜿蜒。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占據太平南路另外一半美食江湖的,是科巷。在新世紀廣場的背陰處,不到800米的科巷雲集了無數好店,人氣一等一的旺。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這裡的美食,想必大家已經能像報菜名一般如數家珍了吧——

陶記德州扒雞的香酥藕圓,許阿姨糕團店惹人無限回購的三色糕,碗口大到無以複加的鴻福面,外清脆裡甜糯的武漢米粑……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南京美食愛好者的終身豪華會所,不拒絕1-99歲任何顧客光臨。

坐擁如此下裡巴人的美食街區,再貴氣的太平南路,恐怕也招架不住吧。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在太平南路上走一走,愈發成為一件令人心曠神怡的事情。

時光在這裡的流速似乎慢于新街口夫子廟大行宮。這條市中心主幹道,街邊竟然也有人搖着蒲扇乘涼。

太平南路,羅曼蒂克消亡史。

民國往事與梧桐聽雨、過氣時尚與市井美食在這裡交錯,好似走進一條時空隧道。

隻是這條路上真正的魅力,在于其間消亡而永恒的羅曼蒂克,不足為外人道,卻露出了足夠的線索,教人花時間與心思自己去品。

來源:南京小資生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