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管中山南路不叫中山南路,还叫中正路的时候,旁边的太平南路就已经是一条网红街了,自带BGM。

这条街,养人。遮天蔽日的梧桐树下,有古籍书店的墨香,有太平商场的休闲,还有圣保罗堂的文艺。
这条街,更好吃。靠着夫子庙的一头满地汤包馆,靠近总统府的一头又有科巷坐镇,中段还有绿柳居和四川酒家两樽“上古大神”隔路相望。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里,这里是南京的绝对中心区,自带穿金戴银的贵气。
但只有你从头到尾趟过这条路,你才能真正目睹她的美好与无奈,这是南京版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北接总统府,南通夫子庙,穿过淮海路就是宇宙中心新街口。
这样的太平南路,注定是看尽城市城市浮华c位。时光倒退80年,这里还是一片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
太平南路北头,永远闪着珠宝的夺目金光。
宝庆银楼矗立于此超过200年,风雨不动安如山。
犹记得1929 年,宝庆银楼一尊“银鼎”摘取“西湖博览会”特等奖桂冠,坐实了“江南第一银楼”。
此后,越来越多的珠宝品牌店依附在宝庆银楼周围,形成一个金玉满堂的片区,令人目不暇接。
太平南路中段,是绿柳居和江苏饭店的衣香鬓影。
别看今天的绿柳居成了大爷大妈的排队圣地,周围车水马龙尘土飞扬。在遥远的1912年,它可是树木葱茏、绿柳如茵的小资网红店。
来这儿,点上一杯清茶一份素鹅,便是文人士子的下午茶。
另一边的江苏饭店几经整修,恢复了三成气力。想在这儿重现周璇、胡蝶的旗袍摆子划破霓虹灯光的名场面,怕是再不可得了。
太平南路的南端,扎堆存留着自带《金枝欲孽》BGM的建筑。一座中华书局,一座圣保罗堂,见证了多少年的民国往事。
2020年6月,古籍书店闭起了敞开多年的大门,只剩空荡荡的吊顶。圣保罗堂里外同样大兴土木。
浙江庆和昌记旧址的周围,因为拆迁修建而变成一片废墟,它屹立在这里多年,见证了太平南路的风风雨雨,显得有些苍凉无力。
唯有两座银行屹立不倒,透过经年的路牌和至今仍在运行的钟楼,讲述着过眼云烟般的民国繁华。
太平南路到底修修补补了多少年?已经久到成为了这条路甩不脱的标签。
也正因为交通不畅和新街口的飞速崛起,当年走在时尚前沿的太平商场和九龙商厦,飞速褪色后,成了老客aka大妈们的淘宝乐园。
出新后的九龙,外面挺现代,里面却是20年前的时尚。
瞧瞧这顶着生无可恋脸的模特,有没有唤起你小时候被妈妈带去逛街的记忆?
衣服也是一水的土味奶奶款,与潮流和年轻女孩儿绝缘,却绝对适合大妈们被家务过度操劳的身体。
另一边的太平商场,也历经了多次大修,已然和新街口商超别无二致,可至今人气最旺的还是万年青饼干店。
从经典款万年青到老式梳打饼干,无一不是葱香拉满。光是闻到那味儿就能唤起当年偷吃饼干的小心翼翼。
两座商厦之外,太平南路的过气时尚还体现在沿街一排“外贸”服饰。
堆成小山的各色衣服,是清一色的出口转内销。
58元、15元甚至5元一件,便宜到小资大跌眼镜,忍不住上手翻两件。真的很难想象一两公里外就是每件服装500起跳的新街口啊!
最令人震惊的无疑是尽头这家"海宁皮革",10元起的跳楼价让人忍不住在大脑单曲循环那首《江南皮革厂》……
唯有一件事,能让太平南路的土味时尚和新街口的风采潮流等量齐观——
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老了退休了依然边拎包包拿袋子边发呆,依然是时尚的背景板。
你以为这些大爷是心甘情愿当时尚背景板的?no!他们来太平南路的动力,是美食。
太平南路的美食江湖,小笼汤包占据半壁江山。
接近南边的一段,承接的是夫子庙的余晖,老台门、闰香阁等店,走得还是“秦淮八绝”的陈旧路子。
不难吃,但绝对不能代表太平南路小笼汤包界的最佳水平。
在小资心中,这份荣光属于四川酒家。
肇始于1959年这家国营川菜馆,最令人难以割舍的不是辣子鸡也不是水煮鱼,却是大堂供应的苏式小笼包。
它家的出品每笼四个,一个却有别家两个大。也正因此,皮子走的不是吹弹可破的轻薄路子,稍稍厚韧。
大颗的好处就是吃得爽!无论是丰富的汁水还是敦实的肉丸,都能提供别家吃不到的快乐。
与太平南路一街之隔的绿柳居,相比于葱姜味重的牛肉汤包,更受欢迎的是素菜包子。
有闲阶级们人手囤一大袋,任凭身后队伍蜿蜒。
占据太平南路另外一半美食江湖的,是科巷。在新世纪广场的背阴处,不到800米的科巷云集了无数好店,人气一等一的旺。
这里的美食,想必大家已经能像报菜名一般如数家珍了吧——
陶记德州扒鸡的香酥藕圆,许阿姨糕团店惹人无限回购的三色糕,碗口大到无以复加的鸿福面,外清脆里甜糯的武汉米粑……
南京美食爱好者的终身豪华会所,不拒绝1-99岁任何顾客光临。
坐拥如此下里巴人的美食街区,再贵气的太平南路,恐怕也招架不住吧。
在太平南路上走一走,愈发成为一件令人心旷神怡的事情。
时光在这里的流速似乎慢于新街口夫子庙大行宫。这条市中心主干道,街边竟然也有人摇着蒲扇乘凉。
民国往事与梧桐听雨、过气时尚与市井美食在这里交错,好似走进一条时空隧道。
只是这条路上真正的魅力,在于其间消亡而永恒的罗曼蒂克,不足为外人道,却露出了足够的线索,教人花时间与心思自己去品。
来源:南京小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