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發達了之後,都會修家譜,光宗耀祖,有的還會拉幾個曆史上的大名人來當祖宗,完全不管人家同不同意。
比如今天要說的這位袁世凱同志,為了能“名正言順”地當皇帝,竟然把人家袁大督師硬給拉了過來,給自己裝點門面。
其實這個套路也不是袁世凱同志的首創,在曆史上大多數開國的君主都是這麼幹的,比如那位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李世民,按理說這麼牛X的人不需要再靠祖宗來争面子了,但李世民還是把老子李耳給硬拉了來,說他們老李家都是老子的直系後代。這個套路,無非是想告訴世人,我這個皇帝不是白來的,因為我家的祖宗就不是個一般人,屬于根正苗紅。

既然袁世凱也萌生了這個想法,那他的手下們就得開始忙活了。
首先站出來的是羅惇曧(音同“容”)同志。這位羅同志是康有為的弟子,在晚清也算是很有名的大名士,經過他的一番考證,考證出來袁世凱的祖宗是三國時的袁紹,說袁氏四世三公,後代輾轉各地,到清代時轉到了河南項城,是以袁世凱就是當年袁紹的後代,而且還信誓旦旦地說:“名德之後必有達人!”
但袁世凱看了之後,不是很滿意,因為袁紹在曆史上還算不上很有成就的大人物,“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最後還被曹操打敗了,拿這樣的人來當祖宗,可不是什麼很露臉的事。
這時,康有為的另一位弟子張伯桢又站了出來(看來老康的弟子都傳染了他好大喜功無節操的習慣),考證出來其實袁世凱是明末大督師袁崇煥的後代。
(圖:袁崇煥畫像)
請注意,袁崇煥是廣東東莞人,而袁世凱是河南項城人,兩地相隔3600多裡,而且最重要的是,袁崇煥根本沒有兒子!那麼袁世凱是如何跟他扯上關系的呢?
别急,我們的曆史學家曆來都是很有辦法的。張伯桢經過一番嚴密的考證,最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當年袁崇煥被殺後,他的家人也被流徙三千裡,但是,他的弟弟袁崇煜卻逃了出來,最後定居在河南項城,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袁世凱。
矮馬,好險,終于圓上了!
這下袁世凱也很高興,雖然不是袁崇煥的正支,但多少也有點關系,更重要的是,袁崇煥可是大名鼎鼎的頭号抗清英雄,自己作為他的後代,來終結大清的國運,再合适不過了。
張伯桢受到了表揚,更加興奮,又經過一番嚴密的考證,幫袁世凱又加上了一塊很有分量的砝碼——袁崇煥被害後,當地就流傳着一句谶語:“殺袁者清,亡清者袁。”
這句谶語一出,袁世凱更高興了,又重重地賞賜了張伯桢一把。
張伯桢可能是被摸到了G點,高潮源源不斷,又繼續上書,說應該把袁崇煥追谥為帝,連名字都想好了,叫“肇祖原皇帝”,并申請為他修建“原廟”。
袁世凱臉皮薄,被他弄得還有點不好意思,推辭了好幾次,最後還是張伯桢霸王硬上弓,說你要是再不同意,那全國人民都要跟你翻臉了!袁世凱隻好半推半就地同意了,派人開始修建“原廟”。
這次,連張伯桢的老師傅康有為都親自出馬了,廟額、廟聯、廟詩、廟記都是康有為親筆寫的。看來這個老康還真是不要臉,前腳剛跟光緒皇帝眉來眼去,恨不能跟光緒一起殉情,後腳立馬兒又跟袁世凱勾搭上了。
可惜的是,“原廟”剛剛建成,袁世凱同志就一命嗚呼了。不知道去了那邊後,袁世凱該怎麼跟袁大督師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