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山東教師招聘教育學:裴斯泰洛齊

一、考情分析

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察,經常考察人物與思想觀點相比對的題目,同時還要和同一時期的其他人物思想觀點做好區分。其中裴斯泰洛齊的地位在考試過程中也是常見的考點,同樣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備考。

二、答題技巧

學習過程中聯系人物的生平背景記憶相關知識點,考試時根據關鍵詞進行反選即可。

三、考查知識點

(一)人物簡介及代表作

裴斯泰洛齊,瑞士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被譽為“慈愛的兒童之父”,是教育史上首次進行了生産與勞動相結合的實踐。其代表作主要有:《林哈德與葛笃得》《幼兒教育書信》。

(二)主要思想觀點

裴斯泰洛齊的教育思想體系相對還是不夠系統的,但是在他的所有教育實踐中都貫穿着“民主”的思想。他認為窮苦的人民同樣有接受教育的權利,是以他多次進行教育實踐,收留流離失所的兒童,而在實踐的過程中以及對前人思想的繼承上提出了自己的思想觀點。

1.教育心理學化

裴斯泰洛齊接受了盧梭等前人的影響,要求教育應遵循自然,反對将知識強硬地塞進兒童的頭腦,這樣隻會妨礙兒童潛能的發揮,是以他提出了“教育心理學化”,是西方的教育史上第一個提出“教育心理學化”主張的人,通過“實物教學法”的經驗,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使教育與心理學緊密的結合在一起。

“教育心理學化”一是指教育目的要遵循人的發展規律,使兒童的内在能力得到發展。裴斯泰洛齊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對兒童進行的大量觀察和分析後指出,人的自然發展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不能讓兒童任意發展。教育适應人的本性展現在教學上主要是适應人的心理,而在教育中要對人性中不良的成分加以改造。

二是在具體的教育活動中,要按心理學規律辦事,教育應與兒童的心理特點及人性規律協調一緻,注意個别差異,因材施教。兒童心理的發展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裴斯泰洛齊認為,教育兒童應依據他們的天賦能力(包括體力和智力)加以培養,使其逐漸發展成熟。其過程就像一棵樹的成長一樣,種子埋在土裡,然後發芽、生枝、開花、結果,直到長成一棵大樹。這是一個連續不斷、逐漸發展的過程,而其根本則存在于種子和樹根裡面,而作為促進人的發展的教育應與植物生長的模式類似,要有一個适合人類本性的、心理的、循序漸進的方法。

雖然裴斯泰洛齊對兒童的心理及其發展還沒有做出真正科學的解釋,但是,他已深刻地認識到教育科學應該起源于并建立在對人的心理探索的基礎上。他的教育心理學化思想顯然比誇美紐斯的“教育要适應自然”和盧梭的“教育要順應自然”的思想前進了一步。

2.論教育的目的

在《林哈德與葛笃德》一書中,裴斯泰洛齊借畢立夫斯基伯爵之口說:“為人在世,可貴者在于發展,在于發展各人天賦的内在力量,使其經過鍛煉,使人能盡其才,能在社會上達到他應有的地位。這就是教育的最終目的。”由此我們可以發現,裴斯泰洛齊認為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全面和諧地發展人的一切天賦力量。為了實作這一教育目的,裴斯泰洛齊提出以下觀點:

(1)教育應遵循自然法則

受盧梭的影響,裴斯泰洛齊認為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要遵循自然,了解并尊重兒童的本性,不壓抑兒童的自然發展,同時使這種本性發展的規律與教育目的相一緻,因為任其自由發展就不能是他們的天賦能力達到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正是一個合格的社會成員所必備的。但和盧梭不同的是,裴斯泰洛齊并未将兒童的本性理想化,如果人的能力的發展隻是依賴本性的力量,那麼人從動物感性特征中解放出來的過程就會變得緩慢。

(2)教育要與社會需要相結合

裴斯泰洛齊也不贊成盧梭單純根據兒童的本性,依照自然,使兒童自由發展,成為一個自然的完人的觀點。他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教育充其量隻能使兒童成為一個自然的完人,而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人的各種天賦能力的發展既是天性的要求,也是“人類的普遍需要”。他認為要發展人的内在力量,就要求個人與社會相結合,最終實作社會和個人的需要。這是裴斯泰洛齊思想高于盧梭的一面,他認識到了教育的社會功能。

(3)教育應該具有民主性

裴斯泰洛齊揭示了當時教育權利不平等,認為當時的教學就像一座大廈,上層寬敞明亮,顯示了高超的技藝,但是隻為少數人所居住,而最底層中住着無數的平民百姓,享受不到新鮮的陽光和空氣,不能擺脫黑暗,視線受阻,雙眼變盲。他呼籲人人都應受教育。社會應當使教育成為所有人的财富,主張把教育普及到一切兒童,成為改造社會的重要杠杆。他的這些主張是正确和進步的,代表了時代的潮流和方向。但是他沒有認識到當時社會的不平等和人民貧困的根本原因是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而非教育和文化的缺乏。

3.論和諧發展的教育及要素教育

裴斯泰洛齊認為兒童能力的發展遵循着由簡單到複雜的規律,是以教學也要從最簡單的要素開始逐漸過渡到複雜的要素,由此他提出了“要素教育”。在此基礎上,裴斯泰洛齊提出了“體育”、“智育”、“德育”、“勞動教育”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在他看來,德育的最簡單要素是兒童對母親的愛。母親在孩子出生後給予孩子滿足和安甯,孩子對母親的信任感就萌芽了,道德力量也就得到了刺激和發展。以後推演為對家庭的愛和信任,最終發展為對人類的關愛。體育的最簡單要素是各種關節的運動,即通過擊打、投擲、推拉等項目來訓練兒童。這些既是兒童體力發展的基礎,也是進行體力活動和體育運動的基礎。同時,他認為勞動教育是以體育為基礎的,如果人的各種體力沒有得到發展,那麼勞動中各種習慣、技能的培養和訓練都談不上。。智育的最基本要素為數目、形狀和語言(數目指具體實物的數量、性質、計算等;形狀指具體實物的外表、輪廓、比例等;語言首先指的是母語,包括字母、字、詞、句子和文章等内容)。勞動教育還是兒童獲得獨立的生活能力、改善貧困狀況不可缺少的手段。在他的實際的教育工作中,也一直貫徹了勞動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裴斯泰洛齊晚年在《天鵝之歌》中寫道:“要素方法論的問題,就是如何使人的才能和能力的培養與大自然的順序一緻。我多多少少覺察到了這一問題的全部重要性,已花費後半生的很大一部分精力努力解決它。”

4.論愛的教育與家庭教育

裴斯泰洛齊是外國教育史上提倡與實施愛的教育的最早代表,是實施愛的教育的典範。由此,被譽為“慈愛的兒童之父”。

裴斯泰洛齊愛的教育思想就是教育工作者在長期艱苦的教育實踐中,對受教育者所産生的自覺、無私、持久、公平的科學的愛。愛的教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對學生的愛;二是教師要培養學生具備愛心。

裴斯泰洛齊同樣重視家庭教育,一方面,他主張在家庭教育中實施愛的教育,實作家庭教育情感化。成功的教育就是建立在理想的家庭生活及父母之愛的基礎上的,同時家庭教育中母愛的影響力是任何力量所取代不了的。

另一方面,主張學校教育中貫徹愛的教育,實作學校教育家庭化。當時的舊教育中的教育者隻注重傳授知識,忽視對兒童進行愛的教育,忽視兒童主體性的存在。教育者和教育對象之間存在着嚴重的隔閡和對立,教育過程充滿着不和諧和緊張的氣氛。針對這種狀況,裴斯泰洛齊主張學校教育家庭化,學校教育必須以家庭教育中的精神為動力,推動學校教育的健康發展。

裴斯泰洛齊是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重要代表,提出教育不僅要順應自然,而且要擺脫動物性、提升到道德的境界。他提出的“教育愛”原則使師生間的教育活動變成了溫情脈脈的家庭關系、并首次實施了教勞結合的教育法,對後世的教育教學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四、考題再現

1.以下哪項不屬于裴斯塔洛齊提出的和諧發展的教育内容( )

A.體育 B.美育 C.勞動教育 D.德育和智育

1.【答案】B。解析:提出和諧發展的教育,内容包括體育、勞動教育、德育和智育。他把體育看成人的和諧發展教育的一項重要内容,重視把體育和勞動教育相結合。是以本題選B。

2.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學化”主張的人是( )

A.盧梭 B.誇美紐斯 C.裴斯泰洛齊 D.洛克

2.【答案】C。解析:裴斯泰洛齊是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學化主張的人,認為教育目的要遵循人的發展規律,教育應與兒童心理特點及人性規律協調一緻。盧梭強調自然主義的教育思想;誇美紐斯提出“泛智”的教育主張;洛克提出“白闆說”、“紳士教育”的思想。是以本題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