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習黨史」王文:深谙曆史規律的黃炎培

「學習黨史」王文:深谙曆史規律的黃炎培

王文:深谙曆史規律的黃炎培

學習黨史

「學習黨史」王文:深谙曆史規律的黃炎培

★★★★★

黃炎培, 字任之,1878年生于江蘇川沙(後屬上海市)一個私塾教師之家。1902年中舉人,因诋毀清廷遭緝捕而逃亡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中參與策劃江蘇起義,後任江蘇省教育司長,曾參加讨袁運動。1915年赴美考察。1917年,在上海發起創辦中華職業教育社,主張“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一二八事變”中,發起組織上海市民支援十九路軍抗戰。抗日戰争時期任國民參政員。1941年,參與發起組織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945年7月通路延安,回渝後寫出《延安歸來》,宣傳解放區的成就。同年末,聯合工商界人士發起建立中國民主建國會(民建)。1949年初由上海經香港赴解放區。新中國成立時,任政務院副總理兼輕工業部部長,後任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1965年12月病逝。

■ 從清末舉人轉為革命志士。因當面聆聽了孫中山“知難行易”的教誨,堅定了追求真理的決心。

■ 最早在浦東興辦新學。作為中國職業教育的拓荒者,一改讀書隻為做官的舊習,他開辦的職業學校強調學以緻用。

黃炎培14歲喪母,17歲失父,家境貧困激勵他發憤攻讀,25歲時鄉試中舉。1907年,黃炎培在家鄉川沙(後改為上海浦東)創辦浦東中學并任校長,這所學校以強調學以緻用及聘請名師而著稱。當時國内評價中學品質時,有“北南開,南浦東”之稱。他自己雖沒什麼産業,卻聯絡實業界人士投資浦東修路辦廠,雖因社會條件所制約而成就有限,卻為後來的發展奠定了最早的基礎。

通過接觸新學和興辦教育,黃炎培痛感清王朝腐朽,倡言變革,是以遭官府通緝被迫亡命日本。過去的老師蔡元培在深夜找到他,詢問是否願參加反清革命,黃炎培鄭重地宣誓參加同盟會。後來,他帶密碼回上海,擔任同盟會幹事,一面辦學,一面聯絡同志。

辛亥革命後的一天,黃炎培在上海登門拜訪了孫中山。此時,孫中山已卸職,他拿出自己寫成的《孫文學說》書稿,虛心地請黃炎培對書稿提意見,并對“知”與“行”的關系發表了一番議論。對于這次會面,黃炎培終生難忘,并以此激勵自己畢生不懈地追求真理。

在辛亥革命後,黃炎培曾擔任江蘇省署教育司長三年。任期内,他在省内興辦的教育事業為全國各省之冠。1917年後,他曾赴美國、日本考察,深感中國傳統教育強調“學而優則仕”,導緻所學的東西與經濟和生産實際相脫離。回國後,他不再入官場而是建立了中華職業教育社,國内知名人士蔡元培、嚴修、張元濟等都在成立宣言上簽名。1918年,黃炎培創辦了中華職業學校,提出“勞工神聖”和“敬業樂群”的口号,以“雙手萬能”為校徽,倡導手腦并用的精神,培養的人才深受實業界歡迎。當時,職業教育成為社會新風尚,黃炎培也在全國教育界聲名鵲起。

■ 蔣介石曾對黃炎培通緝追捕,又幾次拉他當官。黃炎培均拒絕,表示“不能自毀人格”。

■ 發起成立民盟和民主建國會,在争取民主的鬥争運動中與周恩來等共産黨人結下了友誼。

黃炎培興辦教育時,因支援學生員工的進步活動,被江浙買辦财團的一些人罵為贊同“赤化”。1927年,蔣介石以“學閥”之名對他進行通緝。黃炎培去蘇聯未成,流亡至當時的日租界——大連。回滬後,黃炎培閉門三年以賣文為生。這時,蔣介石又派黃的同學邵力子來封官許願,黃炎培拒不任職,隻是将從日本購得的鼓吹侵華的書當面送給蔣介石。黃炎培說完對時局危機的預感,蔣一聲不吭,外交部長王正廷則在旁邊挖苦。不久,“九一八”事變爆發,黃炎培趕赴外交部質問王正廷為何不抵抗,談話間示威學生湧入,将王正廷痛打一頓,黃炎培當即表示“應該!應該!”

抗戰期間,黃炎培任咨詢性質的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卻不肯當官,并反對國民黨打内戰。1941年3月,他代表中華職業教育社同其他民主黨派發起成立“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後改名中國民主同盟),試圖立于國共兩黨之間争取民主。抗戰勝利後,黃炎培與胡厥文等工商界、教育界人士發起成立民主建國會。當時,周恩來經常與黃炎培保持聯系,在政協會議上配合行動。1946 年7月,國民黨特務暗殺了李公樸、聞一多,蔣介石随之又施以威脅利誘,拉黃炎培脫離民盟參加僞“國大”,并許以高官。黃炎培則堅決表示“不能自毀人格”。1947年10月,國民黨宣布民盟“非法”,并派軍警包圍民盟總部強令其解散。黃炎培赴南京與當局緊急交涉無功而返,慘痛的事實使他認識到“中間道路”走不通,便決心到解放區去。

1949年2月,黃炎培和夫人佯作赴上海永安公司購物,将尾随的特務甩在商店門口,從後門上了中共地下黨安排的汽車赴碼頭,經香港到達北平。他走後,留滬的次子被保密局抓捕,因堅貞不屈被打斷了腿,在解放軍進入上海前夕又遭慘殺。

■ 在延安與毛澤東促膝談心。兩人關于“周期率”的對話,尤令後人深思。

■ 在舊中國堅拒做官,不入污泥,袁世凱曾說他“與官不做,遇事生風”,1949年以後卻欣然出任人民政府副總理兼輕工業部部長。

1945年7月初,黃炎培與褚輔成、冷遹、左舜生、傅斯年、章伯鈞5名國民參政員從重慶飛往延安通路了五天。行前蔣介石曾約見他們,煽惑這些中間人士,想以此讓他們對共産黨産生惡感,結果這五天卻成為黃炎培一生中的重大轉折點。在延安期間,黃炎培親眼目睹了中國共産黨的施政政策和解放區的成就,有機會認識了許多中共上司人,特别是有機會和毛澤東多次促膝長談。他還參觀了延安大學、魯藝、醫院、木器廠等,看到街上人們氣色紅潤,精神振作。印象最深的是街上有意見箱,每個延安人可以投書,上書建議直至毛澤東。這一切令他深感新鮮和美好,幾十年苦苦追求,在這裡似乎找到答案。黃炎培說:“延安五日中間所看到的,當然是距離我理想相當近的。”結束通路以後,黃炎培寫成《延安歸來》小冊子,而且打破國民黨送審的規定自行出版,在大後方很快被搶購一空。書中宣傳了解放區人人努力工作等新面貌,還特别記載了一段他與毛澤東的對話。

在延安的窯洞裡,毛澤東問黃炎培的觀感,黃炎培直言相答:

我生六十餘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機關都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隻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既而環境漸漸好轉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有的因為曆時長久,自然地惰性發作,由少數演為多數,到風氣養成,雖有大力,無法扭轉,并且無法補救。也有為了區域一步步擴大了,它的擴大,有的出于自然發展,有的為功業欲所驅使,強于發展,到幹部人才漸見竭蹶,艱于應付的時候,環境倒越加複雜起來了,控制力不免趨于薄弱了。一部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

黃炎培希望中國共産黨能夠打破“周期率”,他說:

中共諸君從過去到現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條新路,來跳出這個周期率的支配。

毛澤東回答道:

我們已經找到了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隻有讓人民起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隻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毛澤東的回答令黃炎培大為折服,認為“把民主來打破這周期率”是有效的。這段著名的窯洞對話,已為今天的人們耳熟能詳。黃炎培提出曆史周期率,并非僅僅描述了一種曆史現象,而是深層次地揭示了曆史發展帶有規律性的問題,這與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是相一緻的。正因為黃炎培提出的曆史周期率問題深刻而普遍,是以引起了一代又一代共産黨人的高度重視。

新中國成立後,黃炎培熱情參與各項工作。在舊中國,他曾多次拒絕高官厚祿,北洋政府曾兩次發表任命他為教育總長的通告,但黃炎培均不就職。毛澤東曾問他為什麼不去,黃炎培回答說:“我的信念是:看不清真理所在,是絕不盲目服從的”。新中國成立前夕,周恩來登門請他出任政府公職,黃炎培以年已72歲推辭,周恩來則說:“現在是人民政府,不是做官,是做事,是為人民服務。”黃炎培終于願意出任政務院副總理兼輕工業部部長。後來,他回答兒子的疑問時嚴肅地說:“以往堅拒做官是不願入污泥。今天是中國共産黨上司下的人民政府,我做的是人民的官啊!”

■ 自稱“我是曆史的見證人”,經曆幾度興廢認識到強國真理,最終找到光明之路。

黃炎培的一生,經曆了腐敗透頂的清王朝,軍閥割據的民國,蔣介石的獨裁統治,直到社會主義的新中國。他晚年時常說:“我是曆史的見證人”。親身感受着舊中國的内憂外患,親眼目睹着人民的水深火熱,黃炎培用畢生的心血苦苦探索着通向光明的道路。他追随過孫中山的民主革命,參加過倒袁運動,實踐過教育救國,探索過“中間道路”,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沒有泯滅他追求真理的意志,一次又一次的教訓使他擦亮了眼睛,最終找到了正确的道路,投入到共産黨上司的人民革命和建設洪流中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黃炎培的一生,代表着近代以來先進的中國人為民族振興而不懈求索的曲折曆程,也真正實踐了他所信奉的座右銘: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實。

【王文:長安街讀書會成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室一級巡視員】

長安街直播

「學習黨史」王文:深谙曆史規律的黃炎培

注:授權釋出,本文已擇優收錄至“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日報、新華網、央視訊、澎湃政務用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同步),轉載須統一注明“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台出處和作者。

責編:郭鑫;初審:程子茜;複審:李雨凡

「學習黨史」王文:深谙曆史規律的黃炎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