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謝曉亮: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人回歸北京大學,報效祖國

作者:老萬談

謝曉亮:單分子酶學的創始人、單分子生物實體化學的創始者之一、相幹拉曼散射顯微成像技術和單細胞基因組學的開拓者。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獲得者、北京大學生物動态光學成像中心主任、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主任、放棄哈佛所有,全職任職北京大學。

謝曉亮: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人回歸北京大學,報效祖國

如此優秀的科研人才是如何成長起來的,又如何回歸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位放棄國外優厚待遇的愛國科學家的成名史和回歸。

一、少年辛苦學習時

謝曉亮院士出生于1962年的北京,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父母都是北京大學的教師,家庭是個實實在在的知識分子家庭,良好的家庭環境為謝小亮的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成長環境、得天獨厚的條件,憑借良好的環境,謝曉亮的國小、中學分别是在北京大學附屬國小和北京大學附屬中學完成的,接受了良好的中國小教育。

謝曉亮: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人回歸北京大學,報效祖國

1980年,謝曉亮高中畢業,雖然由于國内環境謝曉亮求學斷斷續續,但是由于具有良好的家風和傳統,而且謝曉亮在自家的藏書中也看了自己感興趣的書籍,是以高中畢業後,謝曉亮順利被北京大學化學系錄取,成為了北京大學的學生。

在北京大學求學期間,謝曉亮不但虛心好學、勤奮好問,而且經常到其他專業去“蹭課”,也正是在北京大學打下的良好基礎,使得謝曉亮在化學、實體、生物等理科打下了堅實基礎,為他以後在理科全面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謝曉亮: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人回歸北京大學,報效祖國

大學畢業之後,謝曉亮繼續留在北京大學共讀碩士學位,在北京大學求學期間,謝曉亮非常刻苦,往往寒暑假都有部分時間留在實驗室做實驗。

碩士畢業後,謝曉亮到美國加州大學共讀博士學位,跟從著名科學家約翰西蒙學習進一步深造,在名師的指導下,謝曉亮的科研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在導師的指導下,謝曉亮取得了不少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博士畢業後,跟随格雷厄姆·弗萊明在芝加哥大學繼續博士後研究,正是在國外的這幾段學習,讓謝曉亮越來越清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主要在實體化學領域。

二、成名青年獲獎時

1992年,謝曉亮博士站出站後便在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工作,謝曉亮是該實驗室自1965年成立以來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科學家,其重要地位可想而知。

1999年,即将進入新世紀,謝曉亮也迎來了新的工作,他的研究和能力被哈佛大學認可,被聘為哈佛大學的終身教授,而謝曉亮也是哈佛大學自改革開放以來所聘請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來到哈佛大學的第二年,謝曉亮送出的六份科研申請,無一例外全部被通過,并且被哈佛大學極力支援。

謝曉亮: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人回歸北京大學,報效祖國

2004年,獲得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先鋒獎,在之後五年中每年獲得50萬美元的自由支配經費

2009年,擔任哈佛大學Mallinckrodt講席教授,是改革開放後大陸學者獲得哈佛大學冠名講席教授的第一人。

2013年,第二次獲得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先鋒獎。

2015年,謝曉亮與斯坦福大學教授Karl Deisseroth共同獲得美國生命醫學大獎即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華人中第一個獲得這一獎項,并且曆史上獲得過這一獎項的研究學者無一例外之後都獲得了諾貝爾獎,也是以,謝曉亮被稱為是“距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同年還獲得美國化學會德拜獎。

2017年9月16日,獲得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三、拳拳愛國之情,回歸報效祖國

雖然謝曉亮博士以後一直在美國學習工作,但是他始終沒有忘記培養他的祖國和母校,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對于北京大學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

2001年9月7日,受聘北京大學化學學院客座教授,同一天,受聘為分子動态與穩态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2008年,被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聘為講座教授;

2010年12月,在北京大學主持創辦了北京大學生物動态光學成像中心,擔任主任;

2016年,組建了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擔任主任;

2017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8年7月,正式全職回到北京大學工作,擔任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

2018年 ,擔任北京大學生物動态光學成像中心的主任,将該中心更名為“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Biomedical Pioneering Innovation Center,BIOPIC);

2019年11月,擔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這一職位的上一任主任是饒毅。

現在謝曉亮已經成為北京大學的中層管理者,為北京大學基礎學科的快速發展貢獻自己的能量,為北京大學學科完善和發展貢獻智慧,雖然他的事務性工作非常多,但是在北京大學的實驗室經常能夠看到謝曉亮潛心研究的身影,看到謝曉亮用心教導學生的情境。

謝曉亮院士早已經名利雙收了,而且在美國也有着光明前途,早已晉升為美國的上層社會,但是他卻放棄這一切回國,隻為了為祖國培養更多的科技人才,支援國家的科技建設。這樣的知識分子才應該是我們應該崇拜的偶像,雖然說科學無國界,但是科學家是有國家的,國家需要這些科學家,這些知名科學家的回歸,将帶動許多海外知名教授和學生回國熱潮,這些華裔教授的全職回歸,也證明了中國社會和科研水準的不斷提升!

如果多一些這種具有高尚的愛國情操的科學家回歸,國家的科技發展和将得到進一步提升,中國科技在世界上的競争力也将進一步提高,為這些科學家的拳拳報國之心點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