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革命烈士施洋:34歲為勞工利益獻身,28年後政府找到了他的妻女出身書香門第,積極宣傳新思想“五四”浪潮急先鋒,出生入死為勞工34歲為勞工利益獻身,毛主席憤怒地聲讨兇手

1923年2月15日,長江在嗚咽,洪山在垂首,武漢和祖國大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這一日,中國首位“勞工律師”、革命烈士施洋壯烈犧牲,他用自己的一生踐行着“保障人權,伸張公理”的律師職責,深受全國無數勞工階層的愛戴。這一年,施洋烈士年僅34歲,在人生最絢爛的年華,為革命事業而獻身,他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堅定的共産主義信念令人欽佩。讓我們追溯曆史的印記,去回味這位共産主義戰士的光輝曆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出身書香門第,積極宣傳新思想</h1>

施洋,1889年6月13日出生于湖北省竹山縣麻家渡鎮雙桂村一個“世代書香”的家庭,雖然清貧,也算是書香門第。他的祖父名為施廷謹,是清朝時期的廪生(古時科舉考試,成績名列一等的秀才稱為廪生,廪生可獲官府廪米津貼)。施洋出生後,祖父對他十分疼愛,經常把他抱在膝蓋上,教他啟蒙書籍,希望他長大後可以繼承自己的志願,榮登科舉榜首,光宗耀祖。

革命烈士施洋:34歲為勞工利益獻身,28年後政府找到了他的妻女出身書香門第,積極宣傳新思想“五四”浪潮急先鋒,出生入死為勞工34歲為勞工利益獻身,毛主席憤怒地聲讨兇手

施洋

施洋的父親施永貞,在兄弟中排行老二,也是清朝的廪生,是一位富有正義感和愛國情懷的教書先生。他目睹舊社會黑暗的現狀,人民的生活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經常望月歎息,憂國憂民。随着施洋的年齡逐漸長大,父親也開始親自教他讀書習字,給他講《水浒傳》、《嶽飛傳》、《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激發了他強烈的愛國熱情。尤其是書中嶽飛、關羽等民族英雄的崇高氣節,始終激勵着他。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在施洋九歲時,他的祖父、祖母、伯父等七人相繼離世,自此家道中落。施永貞不得不終止了教書的職業,變賣一些家産勉強度日。由于家境貧寒,施洋年方十一歲才開始到離家十幾裡的私塾上學。在私塾裡,施洋明白自己讀書的機會來之不易,是以十分用功,經常讀書到深夜,春夏不辍,如此堅持了6年,學識也逐漸地增長了起來。

其實施洋從6歲起就開始幫助母親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經常挑水砍柴,燒火做飯,農忙時還下地幫助父母幹活,緩解家庭壓力。1904年6月,施洋家鄉久旱不雨,天災不斷,加上地主階級的剝削壓迫,導緻餓殍遍野,民不聊生。幼年的施洋目睹家鄉如此慘況,内心深處萌生出為窮苦人民尋找出路的念頭,于是他更加發奮圖強,努力讀書,希望有朝一日用自己的所學造福勞苦大衆。

革命烈士施洋:34歲為勞工利益獻身,28年後政府找到了他的妻女出身書香門第,積極宣傳新思想“五四”浪潮急先鋒,出生入死為勞工34歲為勞工利益獻身,毛主席憤怒地聲讨兇手

施洋妻女在竹山老家

1907年,18歲的施洋報考縣城的高等國小堂,成績優異本應名列前茅,但是遭到豪紳的嫉妒,他們暗中作祟,施洋名落孫山。這件事對施洋刺激很大,也在他的内心中埋下了反抗舊社會的種子。無緣竹山縣高等國小堂後,施洋在嶽母和妻子的資助下,離開家鄉,考入勳陽府立農業學堂。在這裡,施洋學完功課後,或做實驗,或閱讀進步書刊,思想得到很大的轉變。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施洋也順應曆史潮流,号召親友剪掉辮子,放棄裹腳,以示對清朝腐朽政權的反抗。後來施洋回到家鄉,創辦國民學校,宣傳新思想。然而偏僻的鄉村怎能困住猛虎,在經過一番思想鬥争之後,施洋決定離開家鄉,前往辛亥革命的發源地武昌,繼續自己的學業。他堅信,隻有掌握更多的知識,才能做更加有意義的事情。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五四”浪潮急先鋒,出生入死為勞工</h1>

1915年,施洋考入湖北私立法政專門學校法律科,他想通過自己的學識,當一名極富正義感的律師,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在湖北法政學校求學的學子,大多是想尋求升官發财的纨绔子弟,他們不學無術,到處惹是生非。而施洋則不然,他以求學改造社會為目的,如饑似渴地吸收着法律的養分,不斷充實自己。1917年畢業時,施洋榮獲甲等第一名的好成績,給全校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革命烈士施洋:34歲為勞工利益獻身,28年後政府找到了他的妻女出身書香門第,積極宣傳新思想“五四”浪潮急先鋒,出生入死為勞工34歲為勞工利益獻身,毛主席憤怒地聲讨兇手

施洋(左三)在武漢

1917年俄國爆發偉大的“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甯主義。施洋聽到消息後萬分高興,好像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指引他前進的方向。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中國爆發了“五四運動”。這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時任武漢律師公會副會長的施洋積極響應,他組織召開律師會議,寫宣言,發通告,外争國權,内懲國賊,并支援遊行示威的學生們,指導和推進學生運動。

6月1日這天,武漢的學生們和進步人士聯合舉行罷課,他們走上街頭,宣傳愛國主義思想,向頑固的北洋政府宣戰。然而這些窮兇極惡的帝國主義走狗,舉起屠刀,揮向手無縛雞之力的學生們,頓時有多人倒在了血泊之中。這就是著名的“六一慘案”。慘案之後,施洋聯合社會各界的力量,為學生們仗義執言,并且召開律師公會會議,将此次慘無人道的血案向法院提起訴訟,為學生們義務辯護。

學生罷課以後,各地的勞工罷工運動、商人罷市運動也蓬勃發展。受此影響,武漢各地的罷工、罷市運動也此起彼伏,施洋冒着生命危險走上街頭,在大庭廣衆之下提出“罷市救亡”、“休業救國”、“除賣國賊,救愛國學生”的口号,并宣稱:“不懲賣國賊,絕不開市!”如此大義凜然的民族義氣,像長江滾滾浪潮,不斷拍打在人民的心中,救國呼号一潮高過一潮。

革命烈士施洋:34歲為勞工利益獻身,28年後政府找到了他的妻女出身書香門第,積極宣傳新思想“五四”浪潮急先鋒,出生入死為勞工34歲為勞工利益獻身,毛主席憤怒地聲讨兇手

武漢勞工運動

施洋高超的指揮技巧,英勇的革命行為,深受廣大人民群衆的贊揚,武漢各界已經将施洋當成了領袖。在施洋的上司下,罷工、罷市取得了偉大的勝。1920年2月,恽代英、林育南等人創辦了“利群書社”,專門用于宣傳新思想新學說。施洋和許多進步人士經常來這裡交流思想或學習馬列主義等進步書籍,久而久之,和恽代英等人形成了志同道合的同志。

1921年下半年,在共産黨的上司下,武漢的勞工運動蓬勃地發展了起來。其實在此之前,施洋已經開始注意勞工運動了,他經常深入勞動人民中,對勞工凡是關于法律上的事務,他都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久而久之,施洋這種與勞工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勞工們都會親切地稱呼他為“勞動者律師”,自此,施洋成為了中國首個勞工律師。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6">34歲為勞工利益獻身,毛主席憤怒地聲讨兇手</h1>

1922年夏,經許白昊、項德隆介紹,施洋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這年秋天,武漢各地的勞工團體如雨後春筍般,急劇地發展了起來。為了發動大規模的勞工運動,施洋協助共産黨上司的工會組織開辦業餘學校,親自為勞工們教學,宣傳團結才有力量的革命真谛。7月底,施洋上司漢陽鐵廠勞工取得罷工的勝利,随後将該廠的俱樂部改為工會。

革命烈士施洋:34歲為勞工利益獻身,28年後政府找到了他的妻女出身書香門第,積極宣傳新思想“五四”浪潮急先鋒,出生入死為勞工34歲為勞工利益獻身,毛主席憤怒地聲讨兇手

施洋妻女與外孫

後來,為了團結壯大勞工階級的力量,“武漢工團聯合會”成立了,施洋被聘為聯合會的法律顧問,利用法律知識捍衛勞工的合法權利。随着“武漢工團聯合會”的影響力不斷擴大,該聯合會改名為“湖北全省工團聯合會”。1922年9月9日,粵漢鐵路武長段的勞工們因遭受長期的虐待、侮辱而發生大罷工,他們聯合起來組成全路同盟,在共産黨的上司下舉行聲勢浩大的罷工運動。

在此次罷工運動中,毛主席派遣郭亮組織上司,然而在罷工過程中勞工遭到反動軍閥的鎮壓,郭亮等46人被逮捕。于是毛主席派遣何叔衡來到武漢,聯合林育南、施洋等武漢工團聯合會的上司,積極營救被捕的同志們。為了給反動軍閥施加壓力,全國各地的工會紛紛通電聲援:如果不盡快做出回應,必将罷工到底。反動軍閥迫于無奈,最終答應查辦侮辱勞工的監工,并釋放被捕的勞工,安葬死者,賠償傷者。

1923年2月,為争取成立京漢鐵路總工會和勞工階級的政治權利,京漢鐵路勞工在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的上司下,高舉反帝反封的旗幟,舉行了震驚世界的京漢鐵路勞工大罷工(即“二七”大罷工)。施洋用自己的全部精力組織和上司了這次大罷工,然而卻倒在了敵人的屠刀之下。革命烈士施洋英勇就義前,兩次高呼“勞工萬歲!”聲音振聾發聩,叫醒了每一個沉睡的中國人。

革命烈士施洋:34歲為勞工利益獻身,28年後政府找到了他的妻女出身書香門第,積極宣傳新思想“五四”浪潮急先鋒,出生入死為勞工34歲為勞工利益獻身,毛主席憤怒地聲讨兇手

早期的施洋烈士之墓

勞工律師,工界領袖施洋犧牲後,武漢傾城悲哀,萬民啜泣,毛主席上司下的湖南全省工團聯合會連續發出兩份通電,憤怒地聲讨吳佩孚、肖耀南等兇手的殘酷暴行,堅決支援京漢鐵路勞工的鬥争。施洋犧牲後,家中隻剩老母易榮德、妻子郭秀蘭及獨生女施鳳英。1951年,政府找到施洋的妻女,把她們從竹山縣麻家渡鎮的老家遷到寶豐鎮,第二年又把他的母親易榮德接來。

中國首位“勞工律師”、革命烈士施洋,為勞工階級的解放事業和共産主義事業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犧牲時年僅34歲。在他犧牲後,毛主席憤怒地聲讨兇手,為革命烈士鳴不平,繼續他的革命大業。28年後,政府找到了施洋的妻女并加以照顧,告慰先烈的在天之靈。光陰荏苒,歲月如梭,如今幾十年過去了,革命烈士施洋的光輝事迹依然激勵着我們奮勇向前,不忘初心。

參考書籍《中共黨史人物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