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建偉
施洋是中國早期勞工運動的傑出上司人、中國首位“勞工律師”,曾上司了漢陽鋼鐵廠勞工罷工、京漢鐵路勞工大罷工,是中國共産黨上司的全國第一個地方總工會——武漢工團聯合會的主要發起人與實際組織者,1922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次年被北洋軍閥逮捕殺害,犧牲時年僅34歲。毛澤東曾高度評價施洋:“施洋同志的犧牲,證明了中國共産黨是勞工階級自己的政黨,是最保護勞工階級利益的。”
“掙了一些錢都接濟窮苦勞工、車馬夫們了”
施洋,字伯高,1889年6月13日生于湖北省竹山縣施家灣一個書香世家。他早期并非專門學習法律,18歲時考入鄖陽府立農業學堂學習蠶科,3年後又轉入鄖陽農業中學繼續學習。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因學校停辦被迫終止學業。1912年回鄉後創辦了國民學校和農務會,并分别擔任校長和會長。由于同情廣大勞動人民深受剝削壓迫、毫無公平正義的悲慘境地,施洋毅然決定由學農轉為學法,立志維護勞苦大衆的切身利益。于是他于1915年考入湖北法政專門學校學習法律,1917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後便開始在武昌從事律師職業,1919年加入武漢法政學會并被推薦擔任副會長,1922年擔任武漢工團聯合會(後改為湖北全省工團聯合會)的法律顧問,1923年擔任京漢鐵路總工會法律顧問。
作為一名律師,施洋憑借自己的職業身份、社會地位以及不菲收入,完全可以過上豐衣足食、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是他并沒有貪圖安逸和享樂,而是一心專注保障勞勞工權,為廣大勞工伸張正義。他心系勞工,與勞工打成一片,不僅免費為他們打官司,還無償對貧苦勞工進行資助。施洋在被捕入獄後寫給妻子的信中說道:你問我“你一個有名的律師為啥還這麼窮?”我說:“掙了一些錢都接濟窮苦勞工、車馬夫們了。”施洋也是以被大家稱為“勞工律師”。
立志“為共産主義事業獻出一切”
1922年6月,施洋經中共二大代表、工運領袖許白昊和黨的早期上司人項英介紹加入中國共産黨。他在自己的入黨申請書上寫道:“我願為勞工運動,為共産主義事業獻出一切乃至犧牲寶貴的生命。”施洋不僅是這麼說的,更是這麼做的。他在未正式加入中國共産黨之前,就一直在積極支援、組織勞工和學生的愛國主義運動。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施洋不遺餘力地支援學生運動、開展救援活動、組織并援助勞工鬥争。他利用時任武漢律師公會副會長身份将被軍警殺害的學生送法庭檢驗,召開緊急會議向律師公會建議提起公訴并要求嚴懲兇手,連夜起草宣言傳單,組織商民罷市,支援學生愛國行動。1920年,施洋在武漢參加了我黨早期組織成立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有機會接觸和閱讀了《共産黨宣言》,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他經常深入勞工群衆,了解勞工困難和疾苦,傾聽他們的主張與訴求。他發起組織“平民教育社”,參與創辦平民學校,宣傳馬克思主義,積極從事有計劃的勞工運動。
1922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後,施洋先後組織或參與上司了漢陽鋼鐵廠勞工罷工、英美煙廠勞工罷工、漢口人力車夫罷工等數十次勞工運動。特别是1923年施洋參與上司的京漢鐵路勞工大罷工,成為我黨上司的第一次勞工運動高潮的頂點。由于北洋軍閥的瘋狂鎮壓,罷工最後以失敗告終。1923年2月7日,施洋被北洋軍閥以“煽動工潮”的罪名逮捕入獄。在法庭上,施洋怒斥北洋軍閥的滔天罪行,揭露北洋軍閥的反動本質。1923年2月15日,他被押上刑場。面對軍閥的槍口,施洋慷慨激昂、大聲疾呼:“我隻希望中國的勞動者早些起來,把軍閥、官僚、資本家和你們這般替他們作走狗的人,一起都食肉寝皮”“你們殺了一個施洋,還有千萬個施洋”,在振臂高呼“勞工萬歲”中英勇就義。
“讓下一代都能繼承烈士的遺志”
施洋犧牲一年後,李大钊在《追悼列甯并紀念二七》一文中寫道:“施洋同志的死,在我尤為傷心”,“他們的精神,還是像車輪——京漢火車的車輪,不息的在工友方面轉,好像指導我們後死者要不斷的前進”。中國共産黨早期上司人之一的林育南為了紀念和緬懷施洋,于1924年2月寫下《伯高死的含義》,指出:“伯高死了,他留給我們的革命精神是教我們永遠不會消失的”,我們“編印成這本紀念錄,以紀念他的革命精神,并序述他死的意義,以告國人”。
林育南提到的這種“革命精神”,就是施洋身上所展現出來的一心為民的奉獻精神、真摯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為共産主義事業甘願犧牲一切的大無畏革命精神。施洋一心為民,全心全意為勞苦大衆服務,組織上司罷工時不顧個人安危、身先士卒、沖鋒在前,赢得了廣大勞工群衆的擁護和愛戴,他表示“為勞動階級的利益,奔走呼号,這是我的職責”。施洋有着一顆真摯和強烈愛國之心,在敵人押送他的過程中,他也不忘向反動軍警宣傳愛國救亡的革命道理;面對敵人“為什麼要參加五四愛國運動”的審訊時,他義正詞嚴地回答:“我為國民一分子,愛國是國民天職”;在刑場上面對敵人執法官“要不要寫家信”的詢問時,他正義凜然地回答:“中華民國就是我的家”。施洋有着甘願為共産主義事業抛頭顱、灑熱血、犧牲一切的革命精神,他曾經在獄中說:“鬥争總是要流血的,這沒有什麼可怕,不過這些人為什麼要流血?要一代一代地講下去,讓下一代都能繼承烈士的遺志,争取革命的最後勝利。”(高建偉)
來源: 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