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75年,蔣介石去世後,蔣經國是如何戰勝宋美齡的?面熱心冷,明争暗鬥一改常态,出手相逼失去權勢,美齡赴美結語:參考文獻:

對于蔣介石來說,宋美齡與蔣經國是他一生中最為親近的人。雖然,宋美齡是蔣經國“名義上”的繼母,因為他們二人之間年齡僅相差12歲,宋美齡似乎一直都不敢以母親自居,蔣經國也隻是看在蔣介石的面子下,對宋美齡維持着基本的禮貌與尊重。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在台北病逝。他的逝世,對宋美齡産生了巨大的影響,按宋美齡自己的說法,“這是自己一生之中最傷痛的事”。從那之後,宋美齡在台灣的處境愈發艱難,直至晚年失意獨自定居美國。

那麼,在蔣介石去世之後,這對名義上的母子到底是怎樣相處的呢?蔣經國又是怎樣戰勝了宋美齡,令她不得已遷居美國的呢?

1975年,蔣介石去世後,蔣經國是如何戰勝宋美齡的?面熱心冷,明争暗鬥一改常态,出手相逼失去權勢,美齡赴美結語:參考文獻:

<h1 class="pgc-h-arrow-right">面熱心冷,明争暗鬥</h1>

1949年4月,蔣介石兵敗,攜帶家人遠赴台灣。很快,蔣介石集團便在台灣建立了割據政權,并自封自己為“總統”,而他的兒子蔣經國則出任台灣“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就此,蔣家在台灣開始了長達20年的獨裁統治。

自從嫁到蔣家以來,宋美齡一直為了蔣介石的事業而奔走,看着這個與自己毫無血緣關系的兒子獲得了“儲君”身份,宋美齡自然感受到了強大的危機感。為了確定自己日後的地位,宋美齡與蔣經國便開始了無休止的權力鬥争。

1975年,蔣介石去世後,蔣經國是如何戰勝宋美齡的?面熱心冷,明争暗鬥一改常态,出手相逼失去權勢,美齡赴美結語:參考文獻:

于是,宋美齡利用自己“第一夫人”的名頭專心搞起婦女工作,并且還發揮自己的國際聲望與外界人脈,将台灣的外交事務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而蔣經國則緊緊追随父親的腳步,重視青年工作,通過掌控台灣的軍事、情治機構來發展自己的力量,籠絡人心。

随着時間的推移,蔣介石明顯感受到自己的身體狀況大不如前,是以也開始将大部分權力交給了蔣經國與宋美齡二人。其中,蔣經國負責内政,宋美齡則負責外交。

1975年,蔣介石去世後,蔣經國是如何戰勝宋美齡的?面熱心冷,明争暗鬥一改常态,出手相逼失去權勢,美齡赴美結語:參考文獻:

盡管蔣經國與宋美齡在蔣介石面前極力上營造着“母子情深”的假象,但對于二人的沖突糾葛,蔣介石還是大體了解的。為了讓兩人能夠和睦相處,蔣介石大費苦心,甚至在病榻中還不忘叮囑蔣經國,等自己死後要将宋美齡當作唯一的母親盡孝。

為了讓蔣介石安心,蔣經國人前人後都擺出孝順的模樣,他遵守自己對父親的諾言,尊稱宋美齡為母親。那段時間,蔣經國與宋美齡的關系可謂是空前融洽,俨然一副母慈子孝的模樣。然而,蔣介石一去世,情況便發生了明顯轉折。

1975年,蔣介石去世後,蔣經國是如何戰勝宋美齡的?面熱心冷,明争暗鬥一改常态,出手相逼失去權勢,美齡赴美結語:參考文獻: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改常态,出手相逼</h1>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因并發性心髒病在台北市市郊士林官邸逝世。這時,蔣經國與宋美齡之間再無顧及,很快便展開了正面交鋒。

1975年,蔣介石去世後,蔣經國是如何戰勝宋美齡的?面熱心冷,明争暗鬥一改常态,出手相逼失去權勢,美齡赴美結語:參考文獻:

雖然,蔣介石逝世之時,宋美齡也已經有了77歲的高齡,但不同于蔣介石的是,宋美齡的身體一向健康,加之她多年來在台灣與外界積累的聲名,當時一直有傳言,宋美齡即将接替丈夫的職位,擔任“總統”。

知曉這樣言論的蔣經國也早已做好了一系列手段準備出擊。

就在蔣介石離世的後一天,蔣經國便授權台灣《中央日報》刊登了這樣一則文章,文章中大篇幅闡述了他在蔣介石病重之時長伴在側,聆聽了蔣介石重重教誨,以這種方式告知社會大衆自己才是蔣介石心中屬意的繼承人。

1975年,蔣介石去世後,蔣經國是如何戰勝宋美齡的?面熱心冷,明争暗鬥一改常态,出手相逼失去權勢,美齡赴美結語:參考文獻:

消息一出,支援宋美齡的勢力一友善按捺不住了,特别是宋美齡的侄兒孔令侃在第一時間從美國趕回了台灣,準備與“夫人派”一方合作,将宋美齡推上國民黨總裁的位置。這個消息一傳出,便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支援。

這些年來,宋美齡一直沒有離開政壇,自然積累了一大批支援者。

面對這一行動,蔣經國一派自然不會坐以待斃。當即,國民黨中央秘書長張寶樹就表示了強烈的反對,并在第一時間與蔣經國商議如何扭轉局勢,粉碎孔令侃的計謀。

1975年,蔣介石去世後,蔣經國是如何戰勝宋美齡的?面熱心冷,明争暗鬥一改常态,出手相逼失去權勢,美齡赴美結語:參考文獻:

得益于多年來蔣介石的“言傳身教”,蔣經國可以說從蔣介石身上學習到了很多手段,甚至達到了青出于藍勝于藍的境界。在這樣的形勢之下,很快他便效仿父親,仿照當年蔣介石對待汪精衛的方法,來扭轉局勢。

當年,蔣介石為了真正掌控整個國民黨勢力,戰勝汪精衛,坐穩國民黨總裁的位置,蔣介石對外大肆宣揚自己對孫中山先生的尊重,并提出總理這一職務再也沒有人有資格擔任。

這一操作大大限制了汪精衛,簡單的一句話便讓汪精衛徹底失去了合法繼承權。

1975年,蔣介石去世後,蔣經國是如何戰勝宋美齡的?面熱心冷,明争暗鬥一改常态,出手相逼失去權勢,美齡赴美結語:參考文獻:

就在汪精衛還沒有想出方法與蔣介石對抗之時,蔣介石又說服了國民黨政府設立了總裁一職。就這樣,在他的精心策劃之下,直接将局勢扭轉了過來,成功拿下總裁一職,成為國民黨政府的第一人物。

是以,面對各界擁護宋美齡上台的呼聲,蔣經國不慌不忙,一味對外宣揚自己的父親蔣介石為台灣所做的貢獻,同樣聲稱如今的國民黨政府裡,沒有一人能夠比得上自己的父親,是以為了紀念父親,以後在不沿用“總裁”一職。

1975年,蔣介石去世後,蔣經國是如何戰勝宋美齡的?面熱心冷,明争暗鬥一改常态,出手相逼失去權勢,美齡赴美結語:參考文獻:

此舉一出,宋美齡一派先前在外界謀劃的一切直接坍塌,很快,蔣經國對外宣稱要為日後的上司人重新拟定一個職稱。為此,國民黨全體中央委員舉行了臨時會議,直接修改黨章,将國民黨最高上司人的稱謂改成“主席”。

有了新的稱謂,自然要推選總統。是以,在全體中央委員的推選下,蔣經國成功擔任了國民黨主席兼中常委會主席,而宋美齡則是以失勢,在台灣的處境愈發困難。

1975年,蔣介石去世後,蔣經國是如何戰勝宋美齡的?面熱心冷,明争暗鬥一改常态,出手相逼失去權勢,美齡赴美結語:參考文獻:

<h1 class="pgc-h-arrow-right">失去權勢,美齡赴美</h1>

衆所周知,晚年的宋美齡遷居到了美國,直至去世也未曾回國。那麼,當時的她到底是因為什麼做出了背井離鄉的舉動呢?蔣經國除了成功奪得了權勢,又是怎樣将自己的繼母逼至台灣的呢?

其實,除了上述的政權争奪外,蔣經國還對宋美齡進行了心理戰。

例如,人人都知蔣經國是蔣介石與原配毛福梅的孩子,且蔣經國的生母也早在幾十年前便離開了人世。就在蔣介石的葬禮上,蔣經國竟一改常态,甚至不再給予宋美齡表面尊重,竟當着她的面對外宣稱要将父親與自己的親生母親合葬在一起。

1975年,蔣介石去世後,蔣經國是如何戰勝宋美齡的?面熱心冷,明争暗鬥一改常态,出手相逼失去權勢,美齡赴美結語:參考文獻:

這句話讓本就處于悲痛中的宋美齡更加震驚。雖然蔣介石與宋美齡年齡相差甚遠,但二人的感情絕對不是浮于表面,宋美齡也一直将蔣介石視為摯愛,心甘情願地為其奔波。

而現在,蔣經國這樣說明顯是沒有将自己這個繼母放在眼中。失去了蔣介石這樣的靠山,宋美齡覺得自己繼續留在台灣已經沒有前途,對她來說,那時候最想做的事便是盡快離開台灣,遠離傷心是非之地。

于是,宋美齡決定公開發表書面講話,向台灣公衆解釋自己赴美生活的原因。

她表示,自己選擇離開台灣是因為自己無法面對丈夫去世的事實,無法獨自一人在當初夫妻二人朝夕相處的地方繼續生活下去;不僅如此,這些年來因為照顧丈夫,自己也染上了疾病,需要去美國醫治。

1975年,蔣介石去世後,蔣經國是如何戰勝宋美齡的?面熱心冷,明争暗鬥一改常态,出手相逼失去權勢,美齡赴美結語:參考文獻:

1975年9月17日,宋美齡啟程赴美,直至1976年4月,為了追念蔣介石逝世一周年,宋美齡才乘坐專機傳回了台灣。追思會一結束,她便再次踏上了前往美國的旅途。

1978年5月,國民黨政府正式宣布由蔣經國接任“總統”一職,就職典禮上,作為繼母,宋美齡本該出席,但她卻假稱自己不願睹物傷情,沒有傳回台灣。

或許就是因為宋美齡自己無奈退出這一紛争,才令蔣經國與國民黨政府高層上司對她放下了戒心,甚至随着時間的推移,蔣經國甚至想起了當年與繼母患難與共、和睦相處的日子。

1975年,蔣介石去世後,蔣經國是如何戰勝宋美齡的?面熱心冷,明争暗鬥一改常态,出手相逼失去權勢,美齡赴美結語:參考文獻:

宋美齡一生愛權,即便晚年的她失意遷居美國,但她還是始終關心着台灣政治局勢的發展。遠在美國,宋美齡無法幹涉到台灣内政,于是便将精力放在台美的外交發展上。

蔣經國雖戰勝了宋美齡,卻也從心底肯定宋美齡的外交能力,加之,蔣經國繼位之後,台灣的“外交”形勢迅速惡化。越來越多的外國國家選擇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系,特别是随着中美關系正常化的發展,蔣經國也愈發感到不安。

1975年,蔣介石去世後,蔣經國是如何戰勝宋美齡的?面熱心冷,明争暗鬥一改常态,出手相逼失去權勢,美齡赴美結語:參考文獻:

于是,他再度與宋美齡展開合作,他希望宋美齡幫助自己時刻觀察美國政治風向,盡可能地進行幕後遊說工作,且對于美國的狀況,希望宋美齡能夠及時告知于他。

不僅如此,蔣經國為了化解自己當年給宋美齡帶來的心理創傷,令宋美齡願意幫助自己,他要求整個國民黨繼續将宋美齡尊稱為“第一夫人”,并定期派專人前往美國看望宋美齡,確定宋美齡一直過着養尊處優的生活。

終于,宋美齡逐漸開始心軟,顧念當年蔣介石臨終前的殷切期望。1986年,宋美齡以出席紀念蔣介石冥壽百年活動為由,再一次踏上了回台灣的路途。

1975年,蔣介石去世後,蔣經國是如何戰勝宋美齡的?面熱心冷,明争暗鬥一改常态,出手相逼失去權勢,美齡赴美結語:參考文獻:

再次回到台灣後,宋美齡感受到了與往年一樣的待遇,這讓她不禁回想起當年蔣介石在世時候的生活。她再一次壓抑不住自己的内心,竟頻頻出現在公共場合表達自己對台灣政治發展的相關意見,甚至還講述了一些非常過激的言論。

雖然此時,宋美齡清楚地知道自己并沒有可能重回政壇,這樣的舉動也并不是在和蔣經國對抗,或許她隻是想要纾解自己對過去的追憶。

1991年,宋美齡的孫子蔣孝武突然離世,引起了她内心的無限蒼涼,這一次,宋美齡攜帶着自己的全副身家,又一次移居到了美國。

1975年,蔣介石去世後,蔣經國是如何戰勝宋美齡的?面熱心冷,明争暗鬥一改常态,出手相逼失去權勢,美齡赴美結語:參考文獻:

<h1 class="pgc-h-arrow-right">結語:</h1>

就像曆史上所有的帝王家族一樣,内鬥與妥協都是曆史彌新的“大戲”。在蔣家,宋美齡年輕流産,一生無子的她想要在家族裡占據一席之地,隻能靠自己不斷地“上位”。

更何況,作為繼子,蔣經國并沒有真正給予宋美齡尊重,在他的心裡,自己的“姆媽”永遠是生母毛福梅,尊稱宋美齡“姆媽”隻是為了迎合父親蔣介石的要求。

在這場“第一夫人”與“太子”的權力争奪中,宋美齡自始至終沒有掌握到“内政”,蔣經國能夠戰勝她,也是情理之中。對晚年的宋美齡來說,遷居第二故鄉美國也算是最好的選擇。

1975年,蔣介石去世後,蔣經國是如何戰勝宋美齡的?面熱心冷,明争暗鬥一改常态,出手相逼失去權勢,美齡赴美結語:參考文獻:

<h1 class="pgc-h-arrow-right">參考文獻:</h1>

[1]李永銘,範小方.宋美齡晚年不回台灣的原因[J].百姓生活,2009(11):54-55.

[2]徐青.晚年宋美齡在台灣的際遇[J].世界知識,2014(01):62-63.

[3]呂晶. 政治符号與社會角色[D].南京大學,2014.

[4]熊志.蔣經國與宋美齡如何處理"母子關系"[J].中華傳奇·大曆史,2010,(1):100-10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