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岸一家人!台灣人的這項中秋民俗,竟和抗倭名将戚繼光有關

“一輪皎潔當空照,萬裡無雲夜清氣。”在台灣中華民俗節氣的排行榜上,中秋佳節僅次于春節、端午而居探花位置。

群眾特愛“全芋席”

沒想到,台灣同胞會如此青睐普普通通的芋頭,頗有創意地将“芋頭家族”分為芋母、芋子、芋孫三代芋,甚至認為,三代同堂,其芋尤香。

島内有食諺為證,“七月半鴨,八月半芋”,意指中秋時節的芋頭口感最佳。中秋家家戶戶為芋頭忙碌,買芋頭、做芋餅、煮芋飯、蒸芋飯、烹芋湯、搗芋泥、炸芋棗……簡直可以集“芋頭家族”之大成,辦一桌洋洋大觀的“全芋席”。由“全芋席”帶動“全芋熱”。中秋節若缺了芋頭,這個節就過得太乏味了。

筆者曾在台北故宮考證,寶島民間栽種芋頭由來已久。清代乾隆年間的《番社采風圖》,如實地描繪了台灣鳳山縣少數民族挖土種芋的忙碌情景。在台灣各民族中,山胞雅美人對芋頭尤為敬重。中秋期間,若有新船下水捕魚,必把自家種的芋頭搬上新船壓艙。起因是雅美人視“芋”為“魚”“餘”。壓艙後的次日,再把芋頭從船艙裡一一搬出來,分贈給至親好友,借此作為迎接豐年的好彩頭。

特别要指出的是,芋餅在“芋頭家族”中地位至高無上。在台灣拜月的貢品中,必有芋餅。這與明朝抗倭名将戚繼光有關。據說有一次戚家軍被武器精良的倭寇圍困在某山頭。眼看軍糧斷了,怎麼辦?當時士兵發現山上長有野芋頭,便就地取材,挖芋煮飯,一解缺糧的燃眉之急,後趁敵不備,殺出重圍,大敗敵軍。為了紀念這段重要經曆,福建沿海一帶中秋吃芋餅便成習俗。随後傳入台灣,并保留至今。

“一輪縮小的月亮”

每逢中秋品嘗月餅,是兩岸每個家庭不可或缺的歡慶标配。這是因為中秋在中國,所有的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故中秋節俗稱“月節”“追月節”“拜月節”。月餅在台灣同胞的心目中,被視為“一輪縮小的月亮”。

台式月餅源自大陸,又有異大陸。它比大陸月餅體積小一些,面皮細膩薄酥,口感清甜。餅皮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糕皮,另一種為油酥皮。後一種比前一種複雜,品嘗時較有層次感。加工須反複卷擀、松弛、包餡、整型、低溫烘烤而成。其内餡基本與廣式月餅相近,最具代表性的産品是綠豆椪月餅。它皮柔餡軟,外皮用的是油酥餅皮,烤過以後一層油酥、一層油皮的餅皮會膨脹,撐開後一片片層次分明,仿佛風一吹就會飛走。内餡則鹹甜有緻。

月餅入口即化,味蕾全開,回味無窮。而近年來鹵肉香月餅可謂是創新類的代表作。其餡料低糖不油,以綠豆蓉為主料,加入特制的鹵肉餡。口感酥軟外,最吸引人之處在于還帶有濃濃的鹵肉的香味,為台式月餅之新王。

别開生面品柚子

說到品柚子,這是閩台地區的中秋特色習俗。中秋恰逢柚子旺産的産季,“柚”與“佑”“有”“遊”諧音,柚子同音“佑子”“有子”“遊子”,具有這三重含義。歡慶佳節之餘,也讨了個好彩頭,成為台灣同胞最愛購買的供月佳果。而品柚子與酒足飯飽成絕配。吃完魚、肉等大葷後,再品嘗品嘗柚子,可收解膩助消化奇效。

直至今日,清代福建巡撫王凱泰一首詠柚詩仍在台灣廣為流傳:“西風已走洞庭波,麻豆莊中柚子多。往歲文宗若東渡,内園應不數平和。”詩中的“麻豆”即今台灣台南縣。“文宗”指清代鹹豐皇帝。“平和”就是盛産名柚的福建平和縣。鹹豐特愛平和縣的文旦柚,認為是天下最佳柚子。曾經被列為貢果的台灣名柚是從福建平和引種的。由此可見,兩柚同條根,同胞情緣深。

特别有意思的是,在台灣,中秋節吃柚子可不能簡單地一剖兩半了事。柚子皮要剝成花瓣一樣的形狀,好給小朋友做帽子。有的手工達人會在柚子皮上作畫,或是把柚子做成小動物的造型,好看又有趣。中秋之夜,頂着柚子帽的小朋友與家中大人一起賞月,勾畫出一幅盡享天倫之樂的畫卷。旅外遊子回家鄉,家人、鄉親習慣舉辦柚子宴(諧音“遊子宴”),為他接風洗塵。柚子宴上,點柚燈,擺柚碗,喝柚茶,吃柚糖,其樂融融。

中秋不烤非中秋

那年中秋之夜,驅車來到台北河濱公園。晚霞猶在,可密密麻麻、各就各位的市民早已在此“安營紮寨”。剛席地而坐,帶隊的李小姐已熟練地端起噴槍,點燃炭火。藍印碎花塑膠布鋪在柔軟草坪上,上面擺滿豬牛羊雞鴨肉、大蝦扇貝鱿魚等,還有玉米蔬菜香菇及酒類、飲料。

身為客人,入鄉随俗。按照先葷後素的程式,凡肉類先用低鹽醬油腌制,鱿魚、大蝦、扇貝等海鮮不必蘸醬汁,直接上架燒烤。專賣店提供的半成品海鮮新鮮度高,一上炭火,就吱吱作響。輕輕來回轉動,僅幾分鐘就香氣四溢。灑點搗碎的蒜茸,入嘴連呼:“好吃,好吃!”燒烤腌制過的豬裡脊、雞胸脯、牛肉片頗有講究,為防烤焦燒糊,須用鋁箔紙悉心包好。待烤熟後蘸些許烤肉醬,味道極為鮮美。

考證“不烤非中秋”的新民俗的來曆,現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認為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島内幾乎同一時間冒出了兩個知名度頗高的烤肉醬品牌:“金蘭”與“萬家香”,分别打出“中秋夜、烤肉夜”及“一家烤肉萬家香”的電視廣告,由此掀起一年勝過一年的“烤肉熱”。第二種認為,夜晚賞月秋意涼,而月餅又是冷食。舉家烤肉,熱氣騰騰,為佳節錦上添花。

李小姐自稱“燒烤達人”。她最愛過中秋圖的是:戶外圍爐烤肉,老少一起動手。烤得噴香,吃得盡興;聊得熱乎,喝得酣暢。酒入銀河波底月,醉它一宿又何妨?!

(作者為上海作家協會成員、上海東亞研究所研究員)

欄目主編:洪俊傑 文字編輯:洪俊傑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圖檔編輯:邵競

來源:作者:周天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