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兄弟間的暗鬥:忽必烈中飽私囊暗地斂财,蒙哥汗強勢出手鈎考胞弟

作者:光輝電腦監控移動寬帶

蒙古攻滅大理後,對于南宋的戰略包圍也就達成了,在此役中的總指揮忽必烈,自然是頭号功臣。而以武功立國的蒙古,這次南征,拓地千裡,也大大的提高了忽必烈的聲望。以前一些宗王還說他沒有戰功隻重文治,現在可說事實勝于雄辯了。蒙哥汗也對弟弟的作為很滿意,讓他在關中、南京(汴梁)選擇一處做自己的封地,在姚樞的建議下,忽必烈選擇了關中。之後,蒙哥汗又把懷孟封給他,這樣一來,忽必烈的漢地封戶達到四萬四千戶,而且具有了“天府陸海”的關中,實力大大增強。

兄弟間的暗鬥:忽必烈中飽私囊暗地斂财,蒙哥汗強勢出手鈎考胞弟

回到金蓮川,忽必烈繼續推行以漢法治漢地的嘗試,并且上奏蒙哥汗希望能夠讓自己便宜治理黃河以南,不受燕京尚書省的節制。此時,君臣兄弟倆的感情是蜜月期,蒙哥汗照準此意。這樣一來,幾乎整個中原都受忽必烈管轄了,他大張旗鼓的進行自己改革,派遣幕府中精于民政、财政的人才充任各地官員,而且“益重儒士,任之以政” ,如任命張耕、劉肅為刑州安撫使,史天澤、趙璧為河南經略使,廉希憲、商挺為宣撫使,管理京兆分地和關中,姚樞為關中勸農使,馬亨為榷課所(也就是稅務所)長官。

很快,中原、關中等地出現“大治”景象,人口增長,賦稅增多。原本苦不堪言的漢族百姓,對這位與其他人大不相同的蒙古王爺頓時充滿了感激之情,雖然未必會如姚樞所說“如赤子求母” ,但民心向背與否已然是必然的了,時人稱忽必烈為“賢王”,認為他“能用士而能行中國之道”,算得上“中國之主” 。

兄弟間的暗鬥:忽必烈中飽私囊暗地斂财,蒙哥汗強勢出手鈎考胞弟

在獲得民心的基礎之上,忽必烈又大力籠絡漢人世侯,對他們極盡禮遇恩賞,使之對自己感恩戴德。所謂“世侯”,是指漢人地方實力派。在蒙古不停的打擊金朝之時,因為金軍的節節敗退,尤其是遷都汴梁之後,中央朝廷逐漸失去了對各地的控制。一些地方上的豪門大戶或者地方官員,便以“保衛桑梓”為名組織私軍,割據一方。

成吉思汗時代,命智将木華黎為太師國王專門經略中原,木華黎看出了這些人物的作用,對之采用招降手段,規定凡是納土歸降者,便任命為原地的地方長官,授予行省、領省、都元帥、副元帥之類的高官,後又授予萬戶長、千戶長、百戶長之類的蒙古官職,并且可以世襲。各地土豪大多都是識時務的“俊傑”,除了少部分有着忠義之心外,基本上都接受了這種招降。于是,西京劉黑馬、真定史天澤、順天張柔、東平嚴實、濟南張榮、宜都李璮、大名王珍、中山邸順、河東李守賢、太原郝和尚、鞏昌汪世顯等人都成了蒙古帝國的新貴,無不是統兵數萬,轄地千裡,專制一方的“土皇帝”,因為其爵位可以“父死子繼,兄終弟及”,這些人便被稱為“世侯”。

兄弟間的暗鬥:忽必烈中飽私囊暗地斂财,蒙哥汗強勢出手鈎考胞弟

按照法律,這些世侯都要效忠于蒙古大汗,在封地收取的稅款也要有相當部分上繳汗廷,軍隊也要随時聽從大汗調遣。而忽必烈向蒙哥汗要了便宜治理中原的敕旨後,也就有了便宜和世侯們交往,将之納入自己麾下的機會。這些世侯誠然沒什麼民族大義,而且幾代在蒙古人治下享受榮華,但畢竟還是漢人,忽必烈這個對漢法、儒生極為感興趣的蒙古王爺對他們來說無疑會親近很多。何況,縣官不如現管,忽必烈是直接和他們打交道的皇親,并且是掌管漠南漢地的最高長官,是不能怠慢的。于是,世侯們對于忽必烈的關系逐漸緊密,他們是忠于汗廷還是忠于忽必烈,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了。

同時,忽必烈還開始建設自己的“小金庫”。榷課所長官馬亨是忽必烈金蓮川幕府的心腹,掌管榷課所之後,财政大有改觀,可說日進鬥銀。可流水般的銀錢卻是一分一厘也沒有交給汗廷,而是都進入了忽必烈的“藩庫”。

兄弟間的暗鬥:忽必烈中飽私囊暗地斂财,蒙哥汗強勢出手鈎考胞弟

用儒者理民政是擷取了民心,籠絡漢人世侯是擷取了軍心,現在又聚集了大量的金錢。忽必烈要幹什麼?當然,他這麼做是有充足理由對汗廷和自己的大哥蒙哥汗交代的:這是為了攻略南宋所做的準備。但在漠北的蒙古宗王們,尤其是蒙哥汗可卻不會輕易接受這個理由。原因很簡單:這樣的做自然可以說是攻宋,但若說你是要準備造反,也未嘗不可。對于蒙哥汗來說,這個弟弟的種種作為已經不能姑息了,私自接交世侯,不繳納充足的稅款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他已經明目張膽的開始抛棄傳統,對于從祖先那裡傳下裡的種種制度越來越不重視。無論作為君主還是大哥,他認為自己有必要敲打敲打忽必烈了。

“正巧”,許多大臣和宗王都在彈劾忽必烈,各種罪名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端:其一,“中土諸侯民庶翕然歸心”,其二,“王府諸臣多擅權為奸利事” 。有人告發,自然要調查,但這兩條罪名都是可以上升到“謀反”重罪的。以這樣的罪名調查,就要做好誅殺弟弟的準備。蒙哥汗雖然“剛明雄毅”,卻并非冷酷無情,他還不想徹底割舍骨肉親情,于是,他以經濟問題入手,對忽必烈治理的地區進行整頓,于是在1257年,開始了著名的“阿蘭答兒鈎考”。

兄弟間的暗鬥:忽必烈中飽私囊暗地斂财,蒙哥汗強勢出手鈎考胞弟

鈎考,又稱作理算,意思是财務審計,是中央政府對地方财政進行清理、核算的一種方式。這是避免地方截留錢谷,私設“小金庫”。阿蘭答兒是當時蒙古帝國都城和林的副守,是蒙哥汗的心腹重臣。阿蘭答兒對忽必烈治理的漢地進行财物審計,便是“阿蘭答兒鈎考”。

阿蘭答兒其人在《元史》中記載性格苛刻橫暴,擅作威福。這當然是因為忽必烈吃過他的虧,官方記載絕對不會有什麼好評價。從整個鈎考過程來說,阿蘭答兒确實是殘暴專橫,對忽必烈的勢力極力打擊。不過,從當時蒙古帝國和蒙哥汗利益來說,阿蘭答兒又可說是“鐵面無私”,他不但嚴格執行了蒙哥汗的指令還有所發揮,設定了專門的“鈎考局”,列出一百四十二條條例,對于所有征商事宜不分巨細一律嚴查。一時間,關中、中原一帶與忽必烈關系密切的官員都被整肅。

兄弟間的暗鬥:忽必烈中飽私囊暗地斂财,蒙哥汗強勢出手鈎考胞弟

經姚樞、趙秉忠等人勸谏而成立的宣撫司、經略司、從宜府、行部等衙署全被被取消。趙璧、馬亨等官員稱為重點鈎考對象,趙璧被多方羅織罪名,雖因其想來善待下屬,無人告讦而作罷,但仍被處于罰款。趙璧兩袖清風,拿不出錢來,所幸忽必烈代他償還才得以免罪。

而掌管稅收卻從不上交汗廷的馬亨就沒那麼幸運,被逮捕押解南下燕京關押。臨行前,忽必烈為馬亨送行,難過的說:“你走了,我怎麼幫你脫罪呢?”可阿蘭答兒有汗命在手,忽必烈隻能眼睜睜看着自己的忠臣被抓走。馬亨在獄中飽受摧殘,但堅不招供。阿蘭答兒礙于忽必烈的面子最後也不得不将之釋放。

兄弟間的暗鬥:忽必烈中飽私囊暗地斂财,蒙哥汗強勢出手鈎考胞弟

至于世侯中與忽必烈走得近的史天澤、劉黑馬也都被褫奪了行政官職,隻因為是“勳舊”而沒有被過分追究。史天澤主動提出:“經略使司我實主治,是非功罪,皆當問我。” 希望能保護一些下屬官員,可惜卻起不了什麼作用。在阿蘭答兒嚴厲的鈎考之下,中下級官員被折磨緻死者有二十餘人,免職、罰款者不計其數。

面對着如此局面,忽必烈的憤恨和委屈可想而知,但從鈎考一開始,他的軍政一切權力便被剝奪,他沒有任何力量作出反抗,隻能在開平城裡生悶氣。姚樞見狀,連忙進谏:“大汗既是王爺的君主,又是兄長。千萬不要計較置氣,不然會有更大禍患。還是主動去觐見大汗,解釋一切,消除大汗對您的疑心,才能長久安全。”忽必烈認為有道理,于是忍下怒氣,主動前去觐見蒙哥汗。

兄弟間的暗鬥:忽必烈中飽私囊暗地斂财,蒙哥汗強勢出手鈎考胞弟

是年12月,經過多次請求,蒙哥汗終于同意召見忽必烈,兄弟二人在可疊烈孫之地相見。俗話說人怕見面,樹怕扒皮,沒有見到弟弟時,蒙哥汗自然可以下手狠一些,待到一見面,同母所生的親情便不能不顧了。沒等忽必烈作出解釋,蒙哥汗便主動下令停止了鈎考,對一些被關押的官員,隻是杖責一頓完事,安撫了一肚子牢騷的弟弟。

漢地衆多官員們的噩夢終于結束,忽必烈也獲得了安全保障,可漢法治漢地的改革夭折了,自己失去一切權力,成為了閑住王府的“富家翁”,什麼抱負、理想似乎都成了泡影。兄弟君臣之間第二次暗鬥,忽必烈大敗虧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