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霸雖然名氣不高,但他也是三國時期曹魏的一員名将。199年,臧霸開始投靠曹操,為曹家南征北戰,立下不少戰功,可是二十多年後,他卻被曹丕奪去了兵權,免為閑職,默默無聞地過完了自己的一生。直到243年,臧霸才再度被人提起,他的靈牌得以從祀于曹操的廟庭。既然臧霸有如此大功,為何卻被曹丕奪去兵權呢?
這就要從臧霸的出身說起!根據史書記載,臧霸是泰山華縣人,他的父親原本是縣獄掾,因得罪郡守被下獄。年僅18歲的臧霸率領數十位門客在半路設伏,救出父親,自此亡命江湖。黃巾起義爆發後,臧霸也拉起一支隊伍,跟随徐州刺史陶謙讨伐起義軍。之後,臧霸被封為騎都尉,“與孫觀、吳敦、尹禮等并聚衆,霸為帥,屯于開陽”。

當時的東漢朝廷衰微,臧霸名義上歸屬陶謙,但實際上稱霸一方。197年,臧霸與呂布交惡,呂布親率軍隊來戰,結果被臧霸擊退,于是雙方握手言和。198年,曹操率軍讨伐呂布,臧霸親自領兵來幫助呂布。呂布滅亡後,曹操見到臧霸後非常高興,讓他招降了吳敦、尹禮、孫觀等人。之後,曹操任命臧霸等人官職,“割青、徐二州,委之于霸”。
也就是說,當時曹操雖然占領了徐州,但他的統治并不穩固,是以将青州、徐州交給臧霸等人。換言之,臧霸等人名義上隸屬于曹操,但實際上依然是割據一方的豪強。由于臧霸等人都是泰山郡的,是以史書上将臧霸等人稱為“泰山諸将”,他們的軍隊被稱作“泰山兵”。
投靠曹操後,臧霸确實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在官渡之戰中,臧霸多次率領精兵進入袁紹占據的青州地區,策應在官渡戰場的曹操,“故太祖得專事紹,不以東方為念”。在之後歲月裡,臧霸還參與征讨梅成、陳蘭,以及攻打孫權的軍事行動。而在此期間,臧霸的官也越做越大,到曹魏建立時,已經成為“使持節、行都督督軍、徐州刺史、鎮東将軍、武安鄉侯”。
222年,臧霸正在前線與吳軍拼命,還取得了一定的戰績,“臧霸以輕船五百、敢死萬人襲攻徐陵,燒攻城車,殺略數千人”,可是沒過多久,臧霸卻被奪去了兵權,并且采用了明升暗降的形式,“征為執金吾,位特進”。此後的臧霸默默無聞,史書甚至連去世的時間都沒留下。
通過上面的史料,其實我們已經能夠得出臧霸被奪兵權的原因了。這是主要是因為臧霸并未曹操的嫡系,而且他形成了一個自己的勢力集團。也就是說,曹操在世時,臧霸始終處于一種半獨立的狀态,他甚至多次違背曹操的指令。在曹操死後,臧霸手下軍隊居然一度發生混亂,“霸所部及青州兵,以為天下将亂,皆鳴鼓擅去”。
在這種情況下,曹丕自然要解決以臧霸為代表的泰山豪強集團,于是他派曹休都督青、徐二州。而臧霸這個人口無遮攔,對曹休說:“國家未肯聽霸耳!若假霸步騎萬人,必能橫行江表。”曹休這件事彙報給了曹丕,魏文帝認為臧霸可能懷有二心,于是通過臧霸來朝見的機會,奪去了他的兵權。
參考資料:1.《三國志》;2.《漢魏之際的青徐豪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