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伏波将軍”馬援,一生做人謹慎,死後卻被兩個侄兒所坑

作者:文化三家店

“嘴是惹禍的根苗”,管住嘴巴沒壞處,《弟子規》說“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但現在許多人卻把愛說話看作優點,認為這樣的人情商高,好相處,結果是光看到刀頭上的蜜甜了,卻沒看不到有割舌之虞。往往而是,說人是非的當時給人的感覺十分爽快,引人注意,受人贊美,而他的緻命之處卻在于禍患會随着時間推移慢慢酵發,等暴發時一切都已無可挽回。

“伏波将軍”馬援,一生做人謹慎,死後卻被兩個侄兒所坑

東漢“伏波将軍”馬援非常注重德行,他在為兄長馬況守孝期間,每次面見嫂子時,必須收束齊整,色恭言正,為世人所稱道。

這時,有心人就會産生這樣一個疑問,在所有德行裡面,馬援最注重的是哪一條呢?這可以在馬援寫的一封家書裡看出來。

“伏波将軍”馬援,一生做人謹慎,死後卻被兩個侄兒所坑

紅顔不是禍水,管不住嘴巴才是

馬援遠征交阯(今越南河内)時給侄子馬嚴、馬敦寫了一封家書,至于寫信的原因,是他發現他的兩個侄子任俠尚氣,好褒貶人非,這個毛病足以引起馬援高度警覺。馬援位高權重,一言一行都受到人們高度關注,再加上政敵環繞密伺,稍有不慎,就容易被有心人所乘,導緻家敗人亡,曆史上因言行不細謹而招禍的事情屢見不鮮。

“伏波将軍”馬援,一生做人謹慎,死後卻被兩個侄兒所坑

你還要我說什麼?

楊恽是太史令司馬遷的外孫,因為喜歡揭人隐私,是以結怨甚多,最後漢宣帝以他說話大逆不道判以腰斬。明朝方孝孺因發言淩厲,指摘尖刻,明成祖把他腰斬後又誅了他十族。

善護口業,不譏他過,無論什麼時代,言語細謹,都是修身遠禍的最重要德行,是以馬援在信中,十分嚴厲地對他的侄子們進行了批評訓誡。這封家書後來還到了劉秀手中,受到劉秀高度肯定,書信中說“好議論人長短,此吾所大惡也,甯死不願聞子孫有此行也。”

“伏波将軍”馬援,一生做人謹慎,死後卻被兩個侄兒所坑

對侄子如此疾言厲色進行教誡,馬援這樣的做法實屬罕見。但也正因為是家書,不是給世人看的,是以他也才敢如此披肝瀝膽,實述腹心,并在信中舉了口德不淑的杜季良的例子。

令馬援沒想到的是,本來是私密話的這封家書最終還是被兩個不成器的侄子拿到人前炫耀,并被人所利用,這也為以後的禍事埋下了根苗。

“伏波将軍”馬援,一生做人謹慎,死後卻被兩個侄兒所坑

不讓你亂說話,你非說,現在傻了吧?

劉秀對馬援頗為倚重,看到馬援的家書後立馬罷免了時任越騎司馬的杜季良,許多人是以受到牽累,并且結怨。馬援二平嶺南時病逝,好畤候耿弇等人趁機構陷,劉秀一怒之下收回馬援新息候印绶,馬援屍體運回來後也不敢安葬祖墳,親朋好友更不敢前來吊唁。

本來是訓誡别人不要飛短流長的,自己卻在書信中批判了别人的私德,這還真是荒誕!

“伏波将軍”馬援,一生做人謹慎,死後卻被兩個侄兒所坑

結論:貼己的話,重要的話是絕對不能在大庭廣衆說的,更不要說還形成文字,總不能一直等到吃了血的教訓才去想更弦易轍,因為等到那時,一切後果都已經是無法挽回。

我是@文化三家店,你的駐足停留,便是歲月靜好。#學問分享官##文化溯源##能一人說一句你忘不掉的台詞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