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錢學森逝世十二周年之際,運城中學作為“錢學森實驗班”設立校,注重培養我校學子熱愛祖國、熱愛藝術、崇尚科學、注重創新、勇于實踐、追求真善美的情懷和素養。努力把“錢學森實驗班”辦成具有創新特色的班級,讓運中教育資源持續放大,使實驗班創造出更多光輝業績,使錢學森精神在河東大地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12年前,2009年10月31日,錢學森同志離開了我們,但他的偉大功績和崇高風範卻像太空中那顆以錢學森名字命名的國際編号為3763的小行星一樣,永遠為世人所銘記。

1956年10月8日,新中國最早的飛彈火箭研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标志着中國航天事業正式建立,錢學森被任命為首任院長。恰巧是一年前的10月8日,錢學森攜妻子和一雙兒女跨過香港與大陸相連的羅湖口岸,回到祖國懷抱,開啟了自己報效祖國的人生新旅程。
幾乎是在錢學森腳踏大陸土地的同一時刻,周恩來總理與聶榮臻元帥通電話,興奮地告訴他錢學森歸國的消息。周恩來叮囑聶帥:“學森同志是愛國的,要好好對待他,要在政治上關心他,生活上照顧他,安全上保護他!”
後來,錢學森果然不負衆望,上司中國航天事業白手起家、發展壯大,實作了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第一,成為享譽海内外的傑出科學家和中國航天事業的創始者。
留學海外 心向祖國
1934年,錢學森從國立交通大學畢業,成功考取清華大學庚子賠款留美公費生,後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學習,僅用一年的時間就斬獲碩士學位;再後來,錢學森轉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師從世界著名空氣動力學教授馮·卡門,1939年獲得航空和數學博士學位。
在美國工作的後期,錢學森的研究重心從航空轉向火箭,從此走上了火箭專家之路。
▲ 左起:普朗特、錢學森、馮·卡門
二戰結束後,麥卡錫主義在美國盛行。在随之而來的“大清查”中,錢學森不幸受到牽連。聯邦調查局開始調查錢學森。調查人員問錢學森是不是共産黨員,錢學森說:“不是。”他們不相信錢學森的話,在結果沒有水落石出時就強行吊銷了錢學森參加涉及美國軍方機密科研項目的“安全許可證”。于是,錢學森向加州理工學院提出辭呈,決定傳回中國。
那個時候正是錢學森在美國學術生涯的一個高峰。
1949年10月,錢學森在報紙上看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對妻子蔣英說:“現在是應該回國的時候了。”
得知錢學森要回國,美國軍方堅決予以阻擾。
後來,聯邦調查局出示了所謂的證據:錢學森的回國行李中有美國“密碼本”,那其實是對數本。錢學森對此十分氣憤,回到家中,一個禮拜沒有出家門。
美國司法部移民歸化局負責監視錢學森,并在1950年9月将錢學森拘留在洛杉矶以南特米諾島上的拘留所裡。
錢學森被拘禁的事情成為新聞,在美國社會各界引起了轟動。迫于輿論的壓力,美國當局在收到了一筆15000美金的保釋金後,将拘留約半個月的錢學森釋放,但要求他承諾,不會未經允許離開美國。
聯邦調查局對錢學森是不是美國共産黨的調查還在繼續。後來軍方和聯邦調查局交涉,如果說錢學森是共産黨,就得驅逐出境,這是憲法規定的。但從美國的利益出發,軍方不希望錢學森離開美國。他們最後做出一個結論,說錢學森曾經是共産黨,言下之意是現在不是共産黨了,以這樣奇怪的說法為自己狡辯。
美國給錢學森劃定了自由行動的區域,就是以家為中心、半徑大約是15英裡的範圍。由于加州理工學院在這個範圍内,錢學森被允許到學校裡教書,子女也可以在這個範圍内的學校上學。
▲ 1955年10月,錢學森回到祖國
5年後,1955年10月,經過黨和政府多方努力,錢學森一家終于沖破重重阻擾回到祖國。
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截?
錢學森回國後不久,組織上安排他去東北參觀。陳赓大将特意從北京趕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接待他。參觀過程中,陳赓問錢學森:“中國人能不能搞飛彈?”
錢學森事後回憶:“我那個時候正憋着一肚子氣呢,中國人怎麼不行啊?是以就回答很幹脆。我說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不能搞?中國人比他們矮一截?”
回到北京後,錢學森經過深思熟慮,向中國科學院提出了組建力學研究所的建議。1個月後,力學研究所即宣告成立,錢學森任所長。在周恩來總理的鼓勵下,他起草了關于《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提出了我國火箭、飛彈事業的組織方案、發展計劃和具體措施。錢學森的意見書受到黨中央高度重視。周總理親自主持中央軍委會議,研究決定成立國家航空工業委員會,同時授命錢學森組建國防部五院。
▲ 《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
航天事業初創之時,在沒有任何外國資料可供參考的情況下,錢老自編教材,為年輕的科研人員講授《火箭技術概論》。他堅持每周都拿出時間和年輕人讨論技術問題。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孫家棟院士那時還是一位年輕人。他清楚地記得當時錢老授課時的狀态,“錢老很和藹,總是笑呵呵的。”錢老無私地培養着像孫家棟這樣的年輕人,同時也在用嚴于律己的精神影響着這些年輕人。
經過錢學森等人的不懈奮鬥,1960年11月,我國仿制的第一枚飛彈“1059”發射試驗成功;1964年10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 長征一号運載火箭發射東方紅一号衛星
一次,新研制的一種飛彈型号在發射試驗時失敗了。錢老負責調查分析故障原因、總結教訓。故障原因找出來後,錢老召集總體部的年輕科研人員開會。這些年輕人意識到,是因為他們考慮不周導緻飛彈發射失敗。面對錢學森時,他們深深地埋下了頭。錢老微笑着讓大家擡起頭并說:“如果說考慮不周,首先是我考慮不周,責任在我,不在你們。”
“幾十年幹航天,每當遇到重大問題,不好下決心時,我就會想起錢老的擔當。我當了上司之後,看到年輕人在工作上有什麼差錯,也會像錢老那樣,敢于替他們承擔,敢于嚴格要求自己,鼓勵他們放下包袱,把事情辦好。”孫家棟說。
錢學森的三次激動
1991年10月16日,一次規格極高的頒獎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幾乎所有在京的黨和國家上司人都出席了儀式,但獲獎者卻隻有一位——他就是錢學森。他獲得的是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授予的“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号和“一級英雄模範獎章”。
▲ 錢學森在頒獎儀式現場
截至目前,“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獲得者隻有一人。面對如此巨大的榮譽,錢學森獲獎感言的第一句就讓大家吃了一驚。他說:“今天我不是很激動。”會場頓時鴉雀無聲。
他繼續說道:“我第一次激動是1955年向恩師馮·卡門辭行時,他很感慨地對我說:‘你現在在學術上已經超過我了。’聽到他這樣說,我激動極了。能在學術上超過這樣一個世界著名的‘大權威’,證明我們中國人一點不比外國人笨。那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激動。”
“1959年11月12日,我被接納為中國共産黨正式黨員。我激動得整夜睡不着覺。這是第二次激動!”
錢學森接着說,“就在今年,我看了王任重同志寫的《史來賀傳》的序。在這個序裡他說中央組織部把雷鋒、焦裕祿、王進喜、史來賀和錢學森這五個人作為解放40年來在群衆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産黨員的優秀代表,我心情激動極了,我現在是勞動人民的一分子了,而且與勞動人民中最先進的分子連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