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ID:iwenxuebao
選自|NYU學生@知乎卓揚
如果你是一位資深的文藝片愛好者,那麼請一定收下今天這份世界頂級電影學院的入學必看片單。

紐約大學電影研究所學生院(NYU Grad Film),是李安、馬丁·斯科塞斯、斯派克·李等電影大師的母校,也是後繼影人心目中的殿堂。在美國,洛杉矶好萊塢工業派的USC、UCLA和紐約獨立電影派的NYU、Columbia形成東西兩岸并立的電影教育态勢。
在錄取學生後,NYU會發一份近百部電影的片單,建議學生在開始學習之前看完這些電影,以備在課堂上引用和讨論。
從這份片單中,還是能看出NYU作為電影學院派的口味的。美國和法國電影占了大半壁江山,其中反複出現過的導演隻有伍迪·艾倫和弗朗西斯·科波拉。而華人導演電影,則有四部在片單中,分别是吳宇森《喋血雙雄》 、張藝謀 《大紅燈籠高高挂》 、王家衛《花樣年華》、李安《色,戒》。
讓我們看看都有哪些文藝片被學院認為需要年輕電影人學習,片單每年都會微調,以下是選取其中相對集中的一部分:
《淘金記》
查理·卓别林 美國 1925
《淘金記》是卓别林“流浪漢系列”喜劇片走向成熟,邁向巅峰的标志,該片集中展現了這一系列片的所有優點:
1、成功塑造一位個性鮮明的小人物夏爾洛形象,這一人物雖其貌不揚,但他擁有心地善良,助人為樂,愛打抱不平等可貴的品質
2、創造了一種“含淚的笑”的銀幕喜劇樣式。
3、被評為美國當年十部最佳影片的第一名。
《聖女貞德蒙難記》
卡爾·西奧多·德萊葉 法國 1928
由一代電影大師卡爾·西奧多·德萊葉執導拍攝的影片《聖女貞德蒙難記》,被稱為世界十大最佳影片之一。影片以極具震撼力的藝術表現手法,再現了這段受到天主教會和英國占領軍折磨的民族英雄短暫生命中的最後時刻。
《美人計》
希區柯克 英國 1946
《美人計》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納粹間諜的女兒莉亞被美國聯邦調查員迪普要求去裡約熱内盧調查她父親的老朋友契巴斯。過程中,莉亞和迪普日生情愫,但是因為任務在身而無法在一起。為了進一步調查契巴斯,莉亞嫁給了他,同時更加深入地為迪普帶來情報。契巴斯逐漸發現了莉亞的企圖。為了置莉亞于死地,契巴斯設計了一個不動聲色的計謀。莉亞境況堪憂,間諜計劃懸念重重。
緻力與研究希區柯克的特呂弗曾說,《美人計》這部電影是他“最喜歡的希區柯克電影”,“可以說是希區柯克電影的精髓”。相比希區柯克的其他影片,《美人計》中的愛情元素比重較大,同時絲毫不減希區柯克引以為傲的懸念設定。
《羅生門》
黑澤明 日本 1950
《羅生門》改編自作家芥川龍之介的小說《莽叢中》和《羅生門》。電影的背景取自小說《羅生門》,情節方面則主要取自小說《莽叢中》。與原作案情的撲朔迷離不同,電影通過樵夫的第二次叙述給出了兇殺案的真相:真正的兇手是強盜多襄丸。然而,幾個當事人都自稱兇手,頗令人玩味,這件事從深層次上反映了人性的複雜性。其實,弄清真相并不重要,導演黑澤明的意圖在于引導觀衆更多地關注人性,關注如何揚棄人性中惡的一面,走向光明的未來。
《東京物語》
小津安二郎 日本 1953
小津喜歡給劇中人起一樣的名字,喜歡用同一批演員,喜歡講述類似的故事,他不怕觀衆混淆,也許他的目的就是這個:希望觀衆把電影中不同的故事當做一家人發生的故事。千姿百态的人生說到底也是一樣的,不外乎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生老病死。
《東京物語》裡就有這樣一個“理想”家庭,但卻是小津電影裡最哀傷、最感懷的一部。小津說:“我想通過父母與子女的經曆,去描寫傳統的日本家庭是如何分崩離析的。”
《大地之歌》
S.雷 印度 1955
這個影片裡描述的是在印度孟加拉的一個極其保守傳統的偏僻鄉村,沒落到走投無路的婆羅門小家庭的悲慘命運以及他們對生命的态度。
一部關于一個人成長的史詩電影,我們能發現不少,它們呈現出來的史詩感無不是和社會大環境的結合,人在曆史面前的渺小和無奈。這是《阿普三部曲》的第一部,《阿普三部曲》隻圍繞一個人,那就是阿普,這是關于他的世界,他的人生。
《四百擊》
特呂弗 法國 1962
法國電影新浪潮的發轫之作,一部是《斷了氣》,一部就是《四百擊》。
特呂弗是在給我們講述着一個成長的故事,一個也許殘酷也許蒼白的成長故事。無論十二歲的安托萬如何僞裝,到頭來他還不過是一個眼神澄澈、内心脆弱的少年。他張望着四周,最終看到的是在鐵絲網背後一個陰暗的成人世界。所謂的“四百擊”其實是一句法國俚語,說的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時常擊打,最好要打上四百下才罷休,這樣孩子才會聽話,才會“長大”。
《法外之徒》
讓·呂克·戈達爾 法國 1964
《法外之徒》是戈達爾于1964年拍攝的影片。作為新浪潮的旗手人物,戈達爾同時是類型電影的愛好者。而他的最優秀的《精疲力盡》,《狂人皮埃羅》都深刻的影響了新好萊塢運動以及由此産生的類型片的變革。《法》脫胎于強盜片,但在擅長颠覆與解構的戈達爾手下,又充滿了反強盜片的的因素,是以可以說,它是一部被破壞了的強盜片。
這部戈達爾的随性之作對後生輩的導演影響巨大。比如你看到阿瑟、奧迪爾、弗朗茨在酒吧裡跳舞就會明白昆汀的《低俗小說》裡那段著名的舞蹈是怎麼回事;看到阿瑟死的時候的台詞:“他看到印第安神話中的奇鳥,它生來沒有腳,永遠不能落到地上...”就會明白王家衛的《阿飛正傳》是怎麼回事。當然還有像《夢想家》這樣全然向其緻敬的片段。
《西部往事》
瑟吉歐·萊昂内 意大利 1968
意大利西部片宗師瑟吉歐·萊昂的傳世經典之作,繼與克林伊斯威特合作“镖客三系列”之後,瑟吉歐·萊昂這部近三個小時的長篇巨作,被稱之為影史上最偉大的西部片。
故事叙述一名神秘客(查理士布朗遜)來到小鎮上,被卷入一名寡婦(克勞蒂雅卡迪奈爾)與鐵路大亨的土地搶奪戰,此片最有趣的角色,是由一向形象正義的亨利方達,難得在此片中扮演一名冷面的殘酷殺手,從頭到尾幾乎沒有表情,隻有嘴角偶爾小有動作,讓人不寒而栗......當年影片在美國上映時,曾因為片長過長而被片商修剪,導緻故事架構含混不清,語焉不詳。
《教父》
弗朗西斯·科波拉 美國 1972
《教父》是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馬龍·白蘭度、阿爾·帕西諾等主演的黑幫電影,于1972年3月24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改編自馬裡奧·普佐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以維托·唐·科萊昂為首的黑幫家族的發展過程以及科萊昂的小兒子邁克如何接任父親成為黑幫首領的故事。1973年該片獲得第45屆奧斯卡獎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獎。2007年被美國電影協會選為“百年百佳影片第二位”。
《憤怒的公牛》
馬丁·斯科塞斯 美國 1980
傑克•拉莫塔是1949年的世界中量級拳擊冠軍,他寫了一部自傳,剖析了自己的一生。德尼羅把它推薦給斯科塞斯,三個意大利裔的紐約人的靈魂産生了共鳴。
拉莫塔一路打上來,非常順利,拳拳到肉的鏡頭在斯科塞斯的快速剪輯下極具張力,沒辦法,為了不讓觀衆過于關注暴力,隻好把全片的色彩調成了黑白。
影片首映時遭到了很多批評,但德·尼羅毫無争議地獲得好評,并得到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舒梅克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剪輯獎。随着時間的推移,影片被視為斯科西斯最好的作品,常榮登1980年代十大電影第一名,成為當代美國電影的經典。
《天堂陌影》
吉姆·賈木許 美國 1984
賈木許向來是戛納電影節的寵兒,從影25年,共有五部影片入圍金棕榈,然而,最初讓吉姆•賈姆什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榮譽的是他1983年的作品《天堂陌影》,當年他憑這部成本僅為7000美元的電影獲得了戛納金攝影機獎。這部電影可以當作極簡主義的範例,有人評價說,這部影片最神奇的地方就是用這麼簡單的電影語言傳達了這麼多的東西。
在片中,生活是沒有目的的。三個人物甚至包括姨媽都處于遊離的生活狀态,這個狀态是被動的,消極的,無力的。對于初遇,兩人的态度是心不在焉甚至剛開始是敵對的。三言兩語的交談,不着邊際,充滿淡漠的自我中心。
《喋血雙雄》
吳宇森 中國 1989
整部電影從導演,攝影,劇本,美工,剪接無一不佳,加上幾位主演,是少見的較為均衡完美的制作。要說《英雄本色》開創了一個類型片的時代,那《喋血雙雄》則是吳宇森導演水準的颠峰之作。
1999年,美國《時代周刊》将它列為本世紀亞洲十大影片之一。英國著名電影雜志《帝國》創刊15周年,特别選出15年來15部最具影響力電影,《喋血雙雄》有份入選。
《大紅燈籠高高挂》
張藝謀 中國 1991
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挂》是導演張藝謀1991年的作品,影片是根據蘇童的中篇小說《妻妾成群》改編的,在繼承和發揚原著的主旨和風格上,又貫穿張藝謀獨特的視覺效果和厚重的曆史文化底蘊,反映了“一夫多妻制”的封建家庭内部互相算計,暗鬥的人生景象及相應的生存原則。整部影片拍攝的環境非常單一,就是陳家一個大宅院。但是拍攝環境的單一并沒有埋沒這部影片細膩的情感以及所想要表達的思想。
《花樣年華》
王家衛 中國 2000
這是香港90年代後現代主義的代表導演王家衛的一部影片。故事情節再簡單不過——講述兩個已婚男女的婚外戀,還有一部類似的題材電影是美國的《廊橋遺夢》。兩者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隻不過後者是西方人的愛情觀,而《花樣年華》折射出的愛情理念,則是屬于“那年代白牆黑瓦淡淡的憂傷”的東方情懷。
《隐藏錄影機》
邁克爾·哈内克 法國 2005
英國《衛報》評論這部電影是“21世紀第一部偉大的電影”,看完之後覺得一點都不誇張。我們能夠從多個層面來解讀這部影片:從個人的角度,這裡有欺騙、内疚、嫉妒、猜疑、仇恨與發洩;從家庭的角度,這裡有信任、家庭、親子關系、背叛;而從最宏觀的角度,我們則可以看到中産階級與底層、社會主流與非主流的對立、法國與阿爾及利亞的沖突、西方世界與阿拉伯世界的不諒解。這裡任何一個主題都可以單獨早就一部偉大的電影,導演卻在一部電影中将所有這些主題完美地濃縮在一起。
《色,戒》
李安 中國 2007
2007年,著名華裔導演李安的新片《色,戒》亮相威尼斯影展,驚世駭俗。
他固執地紮根于張愛玲的文本中,并通過自己的了解擴充原著中欲語還休的内容。許多導演能将一個宏大的故事拍成一部90分鐘的電影;而李安擅長做的恰恰相反。他喜歡拍攝一個短小的故事,抒情而緩慢地将這個故事擴充為一部人性的史詩。
他最欣賞《色,戒》小說的一點,是張愛玲将女子性欲的愉悅寫入一個充滿男人氣概和大男子主義的戰争故事中,那“雖然是小小的一滴油彩,但是卻泛起了大大的漣漪。”李安看重的就是這一滴油彩,并利用影像工具極力渲染那“大大的漣漪”。
文學照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