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好久不見!今年值得期待的八部國産電影

作者:三聯生活周刊
好久不見!今年值得期待的八部國産電影

“好久不見”,這是在今年的First青年電影展上常會看到的幾個字。

好久不見!今年值得期待的八部國産電影

的确,好久不見,無論是電影還是影展。7月,上海國際電影節和First青年電影展幾乎同時開幕。若是考慮到是否有競賽單元以及相關活動的開放程度,目前為止,First影展可能是疫情以來最完整舉辦的一項電影活動。

屬于電影的還得交還給電影,看看今年的First影展有什麼值得一看的片子:

01 《孤島》

好久不見!今年值得期待的八部國産電影

每年,First影展都有訓練營環節。訓練營期間,被選中的青年導演會在導師指導下,完成一部短片作品。羅泓轸、拉·塔爾、穆森·馬克馬巴夫、蔡明亮都曾是前幾屆訓練營的導師。

因為訓練營不對媒體開放權限,我就申請了知乎“随營觀察員”,混進了訓練營隊伍,算是見證了這部短片合集的誕生。

今年的導師曹保平把主題定為“孤島”。“過去的日子裡,我們不得不退回到被分割、被分隔的生活區間中,有更長時間和自己相處。一些隐秘的、不易察覺的日常細節、思緒脈絡浮現出來。”曹保平這樣釋義“孤島”主題。

在這個貼合時代背景的主題之下,七位導演,七個團隊,在十天左右的時間裡完成了七部短片的拍攝。失去女兒又混亂中拿錯骨灰盒的夫婦(《不淚》);困在“洞穴”裡的陰森絕望的家暴婚姻(《洞穴愛情》);疫情期間失去父親的女兒(《我曾離開的地方》);要逃離村子去照顧兒子一家的父親(《出圈》);困在“隧道”裡與母親隔離的女兒(《隧道外》);冒着生命危險“約炮”的女人(《37度2》);擱淺在路上,無法回家的火車司機(《困獸》)。七個故事,關照了疫情期間的不同群體、不同生活狀态和不同情境。

好久不見!今年值得期待的八部國産電影
好久不見!今年值得期待的八部國産電影
好久不見!今年值得期待的八部國産電影
好久不見!今年值得期待的八部國産電影
好久不見!今年值得期待的八部國産電影

由左至右滑動,分别為《不淚》、《隧道外》、《洞穴愛情》、《我曾離開的地方》、《37度2》片場(圖檔來自FIRST青年電影展公衆号)

《孤島》的成片比我預想中要好很多,整體品質也高于往屆訓練營短片。最重要的是,這或許是新聞和紀錄片之外,我們能看到的第一部與疫情有關的電影。

02

《藝術死了》

好久不見!今年值得期待的八部國産電影

從定格動畫《女他》起,我就一直關注周聖崴這位有點怪的90後導演。《藝術死了》和《女他》一樣,你很難去定義它的類型,甚至有人質疑它到底算不算電影。

一位叫劉剛的藝術家死了,死法詭異。藝術家之死很快在網際網路上發酵,新聞播報,網友讨論,惡搞視訊,鬼畜表情包到處傳播。生前的房子、作品,甚至是生活垃圾都開始被關注、被展示、被利用,那些原本可能默默無聞的平庸作品也開始出沒在拍賣市場……當死亡謎題破解後,各方利益和觀點開始轉變。

講梗概好像很無聊,有趣的是導演的拍攝手法。一直以來,我對周聖崴感興趣的原因就在于,北大的學習經曆給裡他很強的理論背景和思辨能力,他又能用流行文化、互動藝術的方式,把這些深刻卻枯燥的東西輕盈地轉化為影像。

《藝術死了》更像是導演精心策劃的一場行為藝術,“我”(周聖崴)目睹了一場藝術家死亡事件,大衆跟着“我”尋找和走進劉剛。與其說這是個編造的故事,不如說,導演設定了一個個情境,讓所有人沉浸其中,給出真實的回報。電影裡出現的大多數人都沒有演,他們就是他們自己。除了劉剛死了,顔料盤的秘密等幾個主要情節點是預先設計,構成《藝術死了》的大部分人物、故事和觀點都是真實的。

可以說,《藝術死了》是本屆First影展的爆款了,即便如此,周聖崴依然不覺得自己屬于電影圈。無論是他的個性還是作品,都和主流電影圈隔着層不知道什麼東西。

03 《情詩》

好久不見!今年值得期待的八部國産電影

《情詩》是今年First影展的最大赢家,一舉拿下最佳劇情片和最佳演員兩項大獎。

First影展每年都有那麼一兩部特别野的片子,比如之前的紀錄片《馴馬》,喪到不行的《魚樂園》。今年王曉振導演的《情詩》也是這一卦的。這是一部極其簡單又極其複雜的電影。簡單的是拍攝條件和方式,大部分戲都在車裡,主演就是王曉振本人和他現實生活中的老婆周青。複雜的是内容,這是一部有戲中戲,戲中戲中戲的電影,導演王曉振讓妻子幫忙演戲,在這過程中,兩人摻雜進了不少真實的生活經曆和沖突,中年人、婚姻和創作者的困境在兩人的對話裡層層展開。

《情詩》的觀影過程非常有趣,因為這個特别的形式和人物設定,很多時候你不知道哪些是戲裡人物的表演,哪些是演員的表演,哪些又可能是兩位演員真實的生活。這種真真假假又讓兩人之間的沖突和婚姻困境展露得更徹底。

是不是被繞暈了?沒錯,這就是《情詩》的好玩之處。

04 《棒!少年》

好久不見!今年值得期待的八部國産電影

這也是一個早早就聽說過的紀錄片項目,隻是沒想到,成片會有這麼好的賣相和感染力。

一群聚集在北京郊區的少年擁有了學習棒球的資格,這資格不是因為天賦和能力,而是因為貧窮和不幸遭遇。在張錦新等幾位教練的帶領下,這群因不幸而湊在一起的少年開始學習打棒球,教練、家人和他們自己都希望用打棒球改變自己的命運。孩子們個性不同,有馬虎那樣頑劣難馴的,也有小雙那樣溫和但缺少勇氣的。《棒!少年》用鏡頭記錄下了這群孩子的成長和改變。

這不是一個體育勵志片,訓練、比賽、勵志、成長都有,但導演還在鏡頭裡塞進了很多私貨,比如中國貧困家庭問題,社會福利體系的不健全,強勢的經濟發展和房地産利益……《棒!少年》的題材本就不錯,導演還很幸運,找到了像馬虎小雙這樣極好的拍攝對象,在最後剪輯階段又用相當商業化的剪輯手法将故事包裝起來。和衆多獨立紀錄片相比,《棒!少年》在題材,揭露的問題層面上并不那麼深刻,但它絕對是一部觀賞性極強的電影。

05 《老郭夢工廠》

好久不見!今年值得期待的八部國産電影

最初吸引我的是這部紀錄片的題材。一個三十歲的組過樂隊的男人,和幾個學舞蹈、播音主持的朋友合夥,在老家開了個藝考教育訓練班。在小地方,藝考教育訓練和藝術沒半毛錢關系,不過是學生、家長老師和教育訓練機構的投機行為,想為成績不好的孩子找條上大學的路。

從成片就能看出,導演和故事的主角老郭很熟了,在鏡頭前,老郭數錢,數落女朋友,批判合作方,打擊競争對手,把想靠辦藝考教育訓練班賺大錢的欲望表現得淋漓盡緻。“夢工廠”是什麼樣呢?破舊的教室、排練室,看起來先天條件相當平庸的學生。沒有人關心他們熱不熱愛藝術,在這裡,舞蹈、美術、播音主持和語數外一樣,學習純粹是為了考學。

導演跟了老郭幾年,把藝考教育訓練的地方生态展現得很清楚。隻可惜,太多鏡頭都聚焦在老郭身上了,“夢工廠”的樣子有點模模糊糊。

06 《硬币》

好久不見!今年值得期待的八部國産電影

宋思琪的上一部動畫短片《妹妹》曾入圍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導演擅長用定格動畫的形式,展現個人,或者說80、90後一代人的成長狀态,所用的符号和細節都相當精緻準确。這部《硬币》甚至可以看作是《妹妹》的續篇,一個小女孩離開家鄉,獨自到海外求學。導演用餃子、餃子裡能帶來好運的硬币作為“家”的符号,用漢堡、披薩等西式簡餐與之對比,把女孩落地異鄉細膩的心思生動地展現出來。這小動畫太靈了,真讓人喜歡。

07 《哈日夫》

好久不見!今年值得期待的八部國産電影

這部拿下評委會大獎的電影有點特别。大家曾開玩笑說,電影裡那匹名叫哈日夫的黑馬能不能擁有一個最佳演員的提名資格。電影有兩個主角,一個是救起一匹剛出生的黑馬的老牧民,另一個就是黑馬本馬哈日夫。整部電影都沒什麼波瀾起伏的劇情,不過是被賣掉的哈日夫千裡回家,尋找主人的故事。但導演用了很大篇幅從馬的視角來講述故事,無論是傷心、疲憊,還是快樂、孤獨,哈日夫的表演都相當到位,這可能是《哈日夫》這部電影最大的看點。

每年,First影展都有一部分講述少數民族故事的電影,當那些草原風光、山川湖泊出現在位于西甯市區的戶外大銀幕上時,那種傳統與現代的反差感相當魔幻。

08 《撥浪鼓咚咚響》

好久不見!今年值得期待的八部國産電影

一部産業場放映的電影,據說,首場放映之後口碑爆棚,是以才有了後來的加映。

其實,《撥浪鼓咚咚響》的故事并不驚豔,有點像《菊次郎的夏天》,或者任何有孩子參與的公路片。要去外面找爸爸的小男孩毛豆混上了中年貨郎的車。一個要找爸爸,一個要邊賣貨邊尋找間接害死兒子的仇人,兩人的關系從對抗到緩和,再到後來建立了深厚的情感,整個故事走向是嚴格按公路類型片來設計的。

好久不見!今年值得期待的八部國産電影

有意思的是中國西北的風格和生活方式,以及兩人之間互動的細節,西北人的倔脾氣和幽默導演倒是抓得相當準确。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轉載請聯系背景。

「我家住在長江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