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位于新疆的“火焰山”,大火燃了129年,專家:今天變得美輪美奂

作者:有文化的宅叔

對傳統文化有研究的朋友,想來對《西遊記》不會陌生,或有朋友笑了“那都是虛構出來的,不過是魑魅魍魉的鬧劇而已”;乍一聽這話似乎挺有道理,《西遊記》的确是一部“揭露人性,内涵深意”的演義小說,但裡面的内容并非完全虛構,至少“火焰山”是真實存在的。當然,現實中的“火焰山”沒有諸如孫猴子、鐵扇公主等神鬼人物,但這裡真實燃過大火,而且一燒就是129年。

位于新疆的“火焰山”,大火燃了129年,專家:今天變得美輪美奂

現實中的“火焰山”位于新疆,正如《西遊記》的描述“八百裡火焰,無春無秋,四季皆熱,寸草不生”;對新疆有了解的朋友或許知道“黑白兩寶”,所謂“白”自然是棉花了,這裡單說“黑”煤,也是這裡燃燒百餘年的罪魁禍首。新疆地域廣大,面積是我國領土總面積的6/1,諸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地下礦藏更是豐富,僅“黑煤”就占到我國預測儲量的40.6%;這就又引出了一個地方“硫磺溝”,而當年那場持續129年的大火,就發生在這裡。

位于新疆的“火焰山”,大火燃了129年,專家:今天變得美輪美奂

其實“硫磺溝大火”究竟從什麼開始燃燒的,史書中并沒有明确記載。現于史料的時間為清同治十三年,也就是1874年,按這一時間來算,此地共燃燒了129年;說到這或有朋友會問“新疆煤炭豐富,而且環境幹燥易燃,這場持續129年的大火,會不會早在1874年之前就已經開始了?”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但類似觀點還是有可能發生的;理由很簡單,新疆被“天山”分割成南疆和北疆,“天山”也是地質活動活躍、劇烈的地區,經過多次地質運動,地層中的水準煤層大多變成了傾斜煤層。

位于新疆的“火焰山”,大火燃了129年,專家:今天變得美輪美奂

對實體知識有研究的朋友或許知道,新疆煤層多暴露在空氣中,與氧接觸後就會産生氧化作用,慢慢積熱;如此常年增溫後,溫度達到燃點,煤層就會慢慢自燃,進而形成煤田火災。“硫磺溝”更是如此,此地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富含硫磺,“硫磺”又極易引燃煤層;這裡說明一下,新疆火災頻繁,看似家常便飯,但如果是“自燃”,一般會先從内部開始燃燒,如此沒有明火很難被人及時發現,其燃燒時間就會更久。

位于新疆的“火焰山”,大火燃了129年,專家:今天變得美輪美奂

“硫磺溝大火”就是如此,專家推斷其就是先從内部燃燒的“自燃”,到1874年出現于史書,其燃燒時間或許已經遠超129年了;說到這或有朋友會說“這也不對啊,129年是多麼漫長的時間,硫磺溝究竟有多少煤,燒了一百多年還沒燒光?”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挺簡單,但說出來就很誇張了,僅“硫磺溝火區”的面積就達南北12公裡、東西10公裡的範圍;“火區”面積達184萬平方米,每年燒掉176萬噸煤,燒了129年才被撲滅,其損失這裡就不說了,這組數字也從側面說明了“硫磺溝”煤炭資源的豐富。

位于新疆的“火焰山”,大火燃了129年,專家:今天變得美輪美奂

說到這或許又有朋友問“硫磺溝大火,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據專家稱:别說“硫磺溝”,就整個新疆各地的火災來說,除了煤層自燃之外,還有“人為因素”;或許有朋友對這樣的回答很驚訝“該不會是有人故意放火吧?”這種說法就有點陰暗了,但從某種角度看也有一定道理。新疆各地煤礦早有人類開采,但古代開采規模小,技術也落後,更沒什麼防護措施,在施工過程中很容易發生火災;還是因為技術落後,一旦發生火災後,開采方基本沒辦法撲滅,于是放棄“燃燒”的原礦區,重新尋找地方繼續采煤。

位于新疆的“火焰山”,大火燃了129年,專家:今天變得美輪美奂

這就很好了解了,“任由其燃燒”的後果不言而喻,火災蔓延區域越大,也就越難撲滅;再加上是人類在開采過程中發生的意外,某種角度看,“燃而不救”本身就屬于“人為放火”。這樣的“人為大火”,其危害是非常嚴重的,因為是堆積的煤層,燃燒肯定不充分,所産生的一氧化碳以及各種有害氣體,再加上燃燒産生的灰塵,所造成“129年”的環境污染,其影響之大甚至已經不能用文字來說明了。

位于新疆的“火焰山”,大火燃了129年,專家:今天變得美輪美奂

簡單來說,“百年火災”讓這裡100多萬平方米的土地寸草不生,沙漠化嚴重;還有諸如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直接改變了當地的氣候和溫室效應,這也讓新中國成立之後的相關部門頭疼不已。面對這樣的嚴峻情況,黨和數代上司人做出了各種努力,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新疆煤田滅火工程”就已啟動;當然,數十年的努力也換來了非凡的成績,40餘年中,新疆17處煤田大火被撲滅。

位于新疆的“火焰山”,大火燃了129年,專家:今天變得美輪美奂

但“硫磺溝”卻極為特殊,這裡不僅有煤炭,還有豐富的“因燃物”硫磺;如此反複滅火,就算當時消滅了明火,可在後面環境的推波助瀾下,很容易再次“複燃”。直到1999年,國家對“硫磺溝”燃燒百餘年的大火再次發起挑戰,相關部門推出了《新疆硫磺溝煤田火災滅火工程項目》的相關配套措施,僅專項整治資金就下發了數億,務求将這場曠日持久的火災撲滅。

位于新疆的“火焰山”,大火燃了129年,專家:今天變得美輪美奂

随後,消防人員和中國礦業大學的專家攜手合作,根據硫磺溝的特殊環境,專門制定了一系列滅火計劃;大抵可以歸納為注水、注漿、用惰性氣體隔離以及黃土掩埋等滅火方式,當然,專家也注意到了煤層燃燒所産生的巨大熱能。于是,各路專家又利用這些熱能建立各類設施,将其充分轉化為電能,在進行滅火作業的同時,我國專家也将資源浪費降到了最低;就這樣,通過4年的艱苦努力,這場燃燒129年的大火終于被撲滅。

位于新疆的“火焰山”,大火燃了129年,專家:今天變得美輪美奂

說到這或許有些朋友十分懊喪“就算大火被撲滅了,如今的硫磺溝也該被燒得不成樣子了吧?”事實卻恰恰相反,“硫磺溝”100多公裡的山體經百年大火炙烤後,竟然呈現出各種美輪美奂的色彩;其溝壑縱橫交錯,色彩缤紛的壯觀場面着實讓人驚詫,再加上多年的植樹造林恢複生态,如今的“硫磺溝”早已成為新疆著名的旅遊勝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