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孫中山曾為溫州描繪“東方大港”,你知道嗎溫州老字号都因他得名

上期,三十六坊君為讀者介紹了溫州第一座公園——因孫中山而得名的中山公園。

  其實,溫州人,以及溫州這座城市,與孫中山的緣分,不止是一座公園。

  百年前,孫中山先生就曾在他的《建國方略》中,為溫州描繪東方大港、修築鐵路的藍圖。

1997年金溫鐵路建成時,溫州鄉賢南懷瑾先生曾欣歎道:“《建國方略》中的重要建設——金溫鐵路終于完成了,中山先生在天之靈當可告慰了吧!”  

除此之外,溫州還有不少老字号的得名,與孫中山先生有關。如解放街的許大同毛筆店,瑞安的李大同茶食品店,以及早年五馬街的新同華旅店,都是溫州人“緻敬”孫中山先生而取的。

孫中山曾為溫州描繪“東方大港”,你知道嗎溫州老字号都因他得名

《建國方略》中的溫州藍圖

  溫州在浙江省之南,瓯江之口。此港比之甯波,其腹地較廣,其周圍之地區皆為生産甚富者,如使鐵路發展,必管有相當之地方貿易無疑。

——摘自《建國方略》

    

為了改變舊中國經濟落後的面貌,促進實業發展,孫中山先生曾提出許多寶貴的意見和設想。在他《建國方略》裡,提到了溫州的港口和鐵路線,曾為溫州描繪藍圖。

孫中山曾為溫州描繪“東方大港”,你知道嗎溫州老字号都因他得名

▲孫中山

  

1918年到1919年,他在上海住所發憤閉門著書,把“奔走國事三十餘年”的經驗,從理論上作了總結,寫成了《建國方略》。其中之二的“物質建設”即《實業計劃》,針對當時中國經濟落後狀況,闡述了開發中國實業的途徑、原則和計劃,提出了以實作中國工業化為中心的國民經濟近代化的大規模建設規劃。這在當時是具有進步意義的。

  在這個《實業計劃》中,孫中山主張采用國有方式和借用外資、外才和外國技術,在十至二十年内修建十萬英裡鐵路網、一百萬英裡的公(碎石)路網;興建北方、東方和南方三個大港以及許多新的商埠;建立和發展包括鋼鐵、煤炭、石油、電力、機械制造、有色金屬、水泥等在内的大工廠、大企業;治理河流,興修水利,大力發展農林牧業;發展紡織、食品加工等多種輕工業。并親自繪制了有關建築鐵路、設定海港等十多幅地圖。

  孫中山先生對溫州的建設十分重視,就在這個計劃中,提出了建設溫州新港和興建溫州至辰州(湖南沅陵)鐵路線的規劃設想。

  他指出,溫州港比甯波港腹地較廣,明确提出了在溫州建設新港和興建鐵路對我國東南諸省經濟貿易發展的重大戰略意義。

  同時,他還提出改造溫州港為深港的具體辦法:拟在樂清盤石口開辟新港,并建成一條恒常深水道的計劃,讓大輪船暢通無阻,順利靠攏溫州新港碼頭,使溫州成為我國東南沿海對外開放的重要港口。

  在規劃興建溫州至辰州鐵路時,提出“此線由溫州新港起,循瓯江左岸而上,至于青田。由青田進向處州及宣平,轉而西出浙江省界,入江西之玉山。自玉山經過德興、樂平,乃沿鄱陽湖之南岸,經餘幹,至于南昌。由南昌經過瑞州(高安)、上高、萬載,逾江西省界。入湖南之浏陽,遂至長沙。由長沙經甯鄉、安化,以至辰州,與廣州重慶甲線及沙市興義線會合。長約八百五十英裡(約一千三百公裡)。”孫中山先生把此線列為我國東南鐵路系統中的重要幹線之一。

  此外,孫中山先生在計劃的“東方南方兩大港間海岸線”一節中,還設想自廣州起至甯波修築一條長約1100英裡的鐵路線,該線由福鼎“入浙江界,經平陽,至溫州。于溫州渡瓯江,進至樂清、黃岩、台州。又進曆甯海,至于甯波,以為終點。”最後經杭州與上海相接。

▲1914年孫中山贈送給日本友人山田純三郎的照片

  在舊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條件下,孫中山先生的這些宏大構想是難以實作的。今天,在中國共産黨上司下,在全國各族人民頑強奮鬥下,孫中山先生當年描繪的這個藍圖早已實作,中國人民創造的許多成就遠遠超出了孫中山先生的設想。

《建國方略》收錄溫州人代筆書信

孫中山先生的《建國方略》書中,還收錄了一封由溫州人黃實代筆的書信——《緻黃興書》。

黃實,原名黃樹滋,宜山鎮黃良村人。他是中國同盟會骨幹,與孫中山、陳其美等交往密切。特别是陳其美,與黃實交誼最為深厚。而因為追随陳其美(英士),他将自己改名為黃實,字秋士。陳其美的許多機要檔案,如《讨袁通電手稿》等,都出自黃實手筆,日本密錄指名道姓稱他為“陳其美的秘書”。

民國4年(1915),因孫中山與黃興政見不同,陳其美為了勸和兩人,讓黃實代筆,寫了《緻黃興書》,意在讓黃興以革命大局為重,跟孫中山和好。

此文發表後,加強了兩人的團結,促進了各地讨袁行動的開展。這封洋洋五千字的書信,成為國民黨史上一份重要文獻,後被孫中山收入他的《建國方略》一書。

溫州老字号與孫中山

  除此之外,溫州還有不少知名老字号的得名,與孫中山先生有關。

孫中山曾為溫州描繪“東方大港”,你知道嗎溫州老字号都因他得名

瑞安李大同茶食品店

孫中山曾為溫州描繪“東方大港”,你知道嗎溫州老字号都因他得名

  李大同創始于清朝光緒十四年間(1889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曆史。

  創始人李瑞慶系浙南一帶糕點名師,因仰慕孫中山先生“世界大同”精神,故取店名為“李大同”。

孫中山曾為溫州描繪“東方大港”,你知道嗎溫州老字号都因他得名

▲李大同的雙炊糕

  經李瑞慶和其子李錦淮兩代人苦心經營,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李大同”已成為浙南閩北一帶首屈一指的大商号,其主要産品有雙炊糕、面茶糕、芙蓉糖、空心月、芝麻巧、杏仁酥等茶食糕點,甜、酥、軟、韌、香是其主要特色,風味獨特,視作浙南特産。

孫中山曾為溫州描繪“東方大港”,你知道嗎溫州老字号都因他得名

許大同毛筆店

孫中山曾為溫州描繪“東方大港”,你知道嗎溫州老字号都因他得名

  坐落在鹿城區解放北路的許大同毛筆店,建立于清光緒二十六年(1906)。

  許大同筆店創始人許進芳(1887-1961),原籍平陽縣古樹村,農家子弟,從小念過私塾,光緒二十六年(1900) 剛滿13歲,經族人引薦離鄉到永嘉城區新同文毛筆店,學習制筆手藝。

孫中山曾為溫州描繪“東方大港”,你知道嗎溫州老字号都因他得名

▲許大同的毛筆

  他天資聰慧,勤奮好學,砥砺成才,出師後即為制筆高手,初受雇于店主,後随年齡增大,于1906年獨立創業,即在康樂坊大簡巷口開設毛筆店,取名“許大同”。此時适逢辛亥革命前夕,孫中山先生倡導天下為公,走向共和,實作大同。識文斷字、關心時事的許進芳以“大同”為店号表達思想進步,也迎合時勢,而且簡樸響亮。

  許大同是鹿城區現存的百年老字号标志性符号,被溫州市政府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

孫中山曾為溫州描繪“東方大港”,你知道嗎溫州老字号都因他得名

新同華旅店

孫中山曾為溫州描繪“東方大港”,你知道嗎溫州老字号都因他得名

  新同華創始人王瑜英,鹿城人,1909年5月出生于殷實之家,其父經營絲麻業,經多年打拼,家産頗豐。

  王瑜英自幼聰慧睿智,念過私塾,思想開放。由于身上流淌祖輩經商的血脈,她審時度勢認為鹿城區的綢布業、藥材業、醬酒業等均相對發達興旺,唯獨旅館業店鋪稀少,未成規模,供不應求。當她将自己的想法打算征求父親兄弟的意見,便得到全家的贊同。

孫中山曾為溫州描繪“東方大港”,你知道嗎溫州老字号都因他得名

1932年,她傾多年的積蓄,投資30餘萬元,選址五馬街打鐵巷(舊時鐵鋪居多故名),營造新樓,取名“新同華”,其意含有響應孫中山所倡導的“天下為公,世界大同”,建立新中華的召喚。

參考資料:

《孫中山器重 陳其美賞識 ——民國司法部次長黃實的革命人生》 陳先滿

《鹿城老字号》鹿城區政協學習文史委員會 編

《<建國方略>與溫州新港、溫辰鐵路 ——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六十周年》 董深

編輯:湯琰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