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1955年授銜時,解放軍共有12位獨臂将領獲得少将以上軍銜,他們是:</h1>
彭紹輝、賀炳炎、餘秋裡、晏福生、左齊、朱聲達、蘇魯、陳波、彭清雲、童炎生、彭壽生、廖鄭國。

1955年9月27日的授銜儀式
其中,彭紹輝和賀炳炎是上将,餘秋裡和晏福生是中将,餘下八人為少将。但朱聲達将軍斷的是左小臂,上肢還在,是以習慣上不把他列入獨臂将軍行列(其實他也是妥妥的獨臂将軍)。
獨臂少将彭清雲
另外,彭壽生将軍有說他初次授銜時是大校,後來晉升為少将的,是以在習慣上也不把他列入獨臂将軍之列。
獨臂少将童炎生
是以,習慣上所講的10位開國獨臂将軍,就是指彭紹輝、賀炳炎、餘秋裡、晏福生、左齊、蘇魯、陳波、彭清雲、童炎生、廖政國。這裡要聲明一下,國人對“10”情有獨鐘,比如十大元帥,十大将,十大名山,十大名酒等。蓋因“十”是整數,也順口,是以在習慣上也稱“十大獨臂将軍”。事實上,開國将領中确實是有12位獨臂将軍的。
三位獨臂少将,左起:晏福生、左齊、彭清雲
<h1 class="pgc-h-arrow-right">那麼,10位功勳卓著的獨臂開國将軍們,誰才是第一獨臂大将呢?</h1>
這裡所說的“大将”是泛指,是廣義上的大将,不是指軍銜。因為十位獨臂将軍中,軍銜最高的也隻是上将。10位獨臂将軍中,6位少将先排除在外。畢竟他們的軍銜稍低,戰功自然比另外四人要低。剩下四位,兩位上将,兩位中将,相比之下,也要把兩位中将先排除出去,因為是比較第一“獨臂大将”,中将自然不好與上将比。那麼,這麼一排除,就隻剩下彭紹輝和賀炳炎兩位上将了。
彭紹輝上将
彭紹輝和賀炳炎二人,是57位開國上将唯二的兩位獨臂上将,究竟誰才是第一,二人還真的難分伯仲。按上将排名看,彭紹輝排第八名,賀炳炎排47名,二人差距較大。彭紹輝等于是上将前幾名,而賀炳炎屬于上将末幾位。但也有說法是說上将沒有排名先後,即使是上将中的第一名蕭克和最後一名李聚奎,地位也是平等的。但是,中國自古幾千年來的觀念都是有排名先後,如果上将沒有先後之分,那把蕭克将軍排在最後一位,能行得通嗎?能沒有争議?要知道他可是元帥的資曆,大将的戰功,評上将已經是“虧”到家了。軍隊中有“粟裕鎮大将,蕭克壓上将”的說法。如果上将沒有排名,那為什麼要把蕭克将軍排在第一位呢?還有,李達将軍排上将第二,張宗遜将軍排第三,李克農排第四,王震排第五,許世友排第六,鄧華排第七,彭紹輝排第八……如此看來,這前八位上将,确實是比後面的上将資曆深、戰功高、名氣大。
賀炳炎上将
但是呢,說上将的排序是按當時他們所擔任的職務、工作的機關高低來排序的,這句話似乎也有道理。彭紹輝在授銜時是解放軍副總參謀長,而賀炳炎是成都軍區司令員。成都軍區是八大軍區之一,其司令員的職務和級别都不低,解放軍總參謀部不一定比大軍區的級别高。但當時的确是按國防部、總參……這樣排序的,地方排在軍隊各直屬機關之後,是以賀炳炎排在了第47位,而彭紹輝排名第八。同時,彭紹輝還是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副部長。1969年之後,彭紹輝還擔任了中央軍委委員。
紅軍時期的賀炳炎
再看二人的入黨時間,彭紹輝是1928年入的黨,賀炳炎是1929年入的黨,僅相差一年時間。别小看這一年,有些時候就是差别一個月也影響很大。看斷臂時間,彭紹輝是所有斷臂将軍中最早失去左臂的,那是在1933年3月的第四次反圍剿作戰中失去的。而賀炳炎是在1935年12月21日的瓦屋塘戰鬥中失去的。彭紹輝失去的是左臂,當時做了三次手術,都沒能保住左臂,最終隻得截肢。而賀炳炎失去的是右臂,是在激烈的戰鬥中右臂被炸成肉泥,骨頭全碎了,隻有一點皮連着,在沒有醫療器械、沒有麻藥的情況下做的截肢手術。當時正在打仗,簡易的醫療所就在離前線不遠處,時間緊迫,部隊馬上就要頂不住了。是賀老總下令無論如何也要阻擋住敵人3個小時,為賀炳炎手術争取寶貴的時間。就這樣,衛生員借了老鄉一把木工鋸子,放在大鍋裡煮一下,算是消毒,然後叫來兩位身強力壯的戰士,一邊一個按住賀炳炎,因為沒有麻藥,要硬生生的鋸掉,這不是一般人能忍受得了的。結果在手術剛一開始,賀炳炎就疼醒了,他看到兩位戰士在按着自己,就指令他們走開,說自己能撐得住。手術醫生的手在顫抖,無論如何也不敢用力,賀炳炎對醫生說:“我自己都不怕,你還怕什麼?來吧,我能受得住。”曆時2小時16分鐘的手術,賀炳炎昏死過好幾次,嘴裡的毛巾被咬得稀爛,這真是鐵人一般的意志。
前排右起:賀龍、朱瑞、李井泉、王震、關向應、賀炳炎、甘泗淇
單就打仗來說,賀炳炎更勇猛,是以他受的傷更多,身上有16處傷疤。賀炳炎外号“賀小龍”,是賀老總手下的第一大将。每每遇到難仗、硬仗時,賀老總總會大叫一聲:“賀炳炎,上!”這時候,賀炳炎就把褂子一脫,掄起大刀就沖,敵人總是被他的氣勢所震懾,紛紛敗退。賀炳炎打仗不畏生死,沖鋒在前,這是他克敵制勝的法寶。是以,賀炳炎是我軍中赫赫有名的獨臂“刀王”。
賀炳炎将軍
需要說明的是,賀炳炎是父子倆同時參加紅軍的,他父親叫賀學文,在大革命時期就參加農會,大革命失敗後,賀學文背井離鄉,東躲西藏。1928年賀龍率領紅三軍到達石門一帶,賀學文帶着兒子賀炳炎一起參加了紅軍。1933年春,賀學文在轉戰鶴峰時不幸犧牲,臨死前将賀炳炎托付給賀龍。是以說,賀龍與賀炳炎不是父子卻情同父子。不明情況的人總以為賀炳炎是賀龍的兒子或侄子,其實不是。衆所周知,賀龍是湖南桑植人,而賀炳炎是湖北松滋人,都不是一個省的。
賀老總與兩位獨臂上将,左賀炳炎,右彭紹輝
開國将帥衆多,但彭紹輝才是毛主席真正的老鄉,他也是湖南湘潭韶山沖人,不過他的家鄉是韶山沖瓦子坪,而毛主席的家鄉是韶山沖上屋場,兩地相隔不到10公裡,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個鎮不一個村的。毛主席評價彭紹輝說:彭紹輝是紅軍部隊培養出來的獨特人才。
1978年4月25日,彭紹輝将軍在北京參加空軍作戰會議時因血管瘤破裂引發大出血而不幸殉職,享年72歲。
彭紹輝(中)和戰友們在一起
賀炳炎是毛主席特批的,見面不用敬禮的将軍,他也是全軍中唯一一位見偉人不用敬禮的将軍。那是1945年4月23日七大會議期間,賀炳炎在會議間隙休息時偶遇毛主席,他立刻起立立正,昂首挺胸,用左手給毛主席敬了一個莊重的軍禮。
毛主席在七大上作報告
毛主席看着賀炳炎空蕩蕩的右衣袖,急忙上前握住了他的左手,說:“賀炳炎同志,你是獨臂将軍,不用這樣敬禮,從今往後,免掉你這份禮。”
賀龍、朱老總和毛主席親切交談
賀炳炎大聲回答道:“主席,你不要我當兵了?我還有一隻手,照樣能沖殺的。”
毛主席說:“要!怎麼能不要呢?中國從古至今,能有幾個獨臂将軍?舊時代是沒有的,國民黨也是沒有的。隻有我們共産黨的部隊,才能培養出這樣獨特的人才!好好學習,将來革命勝利了,還需要你用一隻手建設新中國呢!”
紅軍時期的彭紹輝
要說彭紹輝和賀炳炎到底誰才是新中國第一獨臂大将,答案還是賀炳炎!解放後的報紙、刊物等媒體,在報道有關賀炳炎的事迹時,用了“第一獨臂上将”這句話。久而久之,“第一獨臂将軍”就成了賀炳炎将軍的代稱。當然,這并不表明其他11位獨臂将軍不是英雄,他們都是共和國的英雄,人民的功臣。隻是提起“獨臂将軍”,人們總會最先想到賀炳炎。
1949年初,賀炳炎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第一軍軍長,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軍的首任軍長。1949月9月,青海省解放,賀炳炎出任青海省軍區司令員,1952年又出任四川省軍區首任司令員,1955年再度出任成都軍區首任司令員。能擔任兩個省軍區和一個大軍區的首任司令員,既說明了他的能力非凡,戰功赫赫,也表明了中央軍委對他的信任。
賀炳炎将軍(左二)
賀炳炎還是57位開國上将中唯一的一位準兵團級上将。52年軍隊評級時,共評出57位準兵團級,授銜時53人被授予中将,3位被授予少将,隻有賀炳炎一人被授予上将。這足以說明了賀炳炎的戰功有多高。
賀炳炎和夫人姜平
有意思的是,賀炳炎是上将,但他的嶽父姜齊賢卻是少将,嶽父和女婿都是開國将軍,這在軍史中被傳為佳話。
賀炳炎将軍1960年7月1日就因病去世,享年47歲,他是57位開國上将中最早去世的,也是享年最短的開國上将。常年的征戰,滿身的傷病,使得賀将軍的身體透支嚴重。建國後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再加上工作繁忙,勞累過度等原因,是以突發病逝。
也許是巧合,賀炳炎将軍享年47歲,他在開國上将中的排名也是第47位。
成都磨盤山賀炳炎将軍墓
向賀炳炎将軍和彭紹輝将軍緻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