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桂:文武雙全,出将入相幾十載,功勳卓著,和珅也懼怕他三分

作者:逸泉說故事

前些年,一部叫做《鐵将軍阿貴》的電視劇很是火爆,劇中孫興飾演的将軍阿貴深入人心,但曆史上真有其人嗎?事實上,清朝乾隆年間并沒有“阿貴”,不過卻有一個名為阿桂的名臣,與和珅鬥得不分上下,同時也深受乾隆皇帝信任。

阿桂:文武雙全,出将入相幾十載,功勳卓著,和珅也懼怕他三分

衆所周知,和珅之是以作為清朝第一貪官還能過得有滋有味,全是因為乾隆皇帝對他的A錢腐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要聖眷不衰,和珅就能權傾朝野。可以說,在整個大清王朝,能令和珅感到懼怕、不敢得罪的或許隻有乾隆皇帝本人。然而根據史料分析,卻能驚奇地發現,和珅還對一個人十分懼怕,在他面前一點兒也不敢放肆。此人便是本文的主人公——章佳·阿桂,世人多稱其為“阿桂将軍”。

01雖然憑借父親的地位“上位”,但是戰功赫赫

《清史稿•阿桂傳》雲:

阿桂,乾隆三年舉人。初以父蔭授大理寺丞,累遷吏部員外郎,充軍機處章京。

從這裡可知阿桂沒有參加科舉考試,而是憑借他父親的功勞進入仕途的,一上任就被委以重用職務,初期也沒有多大功能,就連連升官。

軍機處章京雖然品級不高,但是他有特殊待遇:軍機章京按例不參加京察,其獎叙升轉由軍機大臣酌情保奏。

可見其父親章佳•阿克敦在乾隆朝地位有多高。

在乾隆朝靠父親進入朝廷的,不止阿桂一個,和珅在科舉考試中名落孫山,但是他承襲了他父親三等輕車都尉的身份,後來憑借此身份進入仕途的。

雖然兩位都是靠父親的地位“上位”的,但是他們人生軌迹完全不同,阿桂憑借自己的戰功而成為乾隆朝的重臣,和珅卻靠阿谀奉承乾坤而一步步高升的。

阿桂一生戰功赫赫,為國家的統一立下汗馬功勞。

讓阿桂嶄露頭角的是參與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霍集占叛,二十四年,命赴霍斯庫魯克從富德進讨。八月,逐賊至阿勒楚爾,又至伊西洱庫爾淖爾,回衆降。

阿桂:文武雙全,出将入相幾十載,功勳卓著,和珅也懼怕他三分

二十二年(1757年),霍集占殺死清軍副都統阿敏道,舉兵自立。次年(1758年),乾隆皇帝發兵征讨大小和卓,阿桂參與了這次平叛。在戰場上阿桂作戰英勇,表現出色。阿桂一馬當先,親率精銳士兵數百名,“由山麓繞出其右沖擊之”,敵軍猝不及防,陣勢大亂。清軍乘勢掩殺,叛軍傷亡慘重,狼狽逃竄。阿桂統軍與其他路清軍一起緊迫不舍,于伊西洱庫河(即今帕米爾西之噴赤河)再次将敵軍包圍。在清軍的窮追猛打之下,敵兵潰不成軍,除了敵首霍集占狼狽逃跑外,敵軍紛紛繳械投降。

讓阿貴名聲大振的是參與第二次平定大小金川之戰。

授阿桂定西将軍,明亮、豐升額副将軍,舒常參贊大臣,整師再出。十月,攻下資哩。用番人木塔爾策,分師由中、南兩路進,潛軍登北山巅,遂取美諾,明亮等亦克僧格宗來會,凡七日,小金川平。

由于主将溫福指揮不當,導緻戰事失利,而且溫福本人也戰死了。1773年,阿桂由副将升為主将。阿桂再次發揮了他的軍事才能,他兵分兩路夾擊敵軍,在他正确指揮下,短短幾天時間就平定了小金川。

阿桂:文武雙全,出将入相幾十載,功勳卓著,和珅也懼怕他三分

在阿桂正确指揮下,經多次血戰,清軍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初取勝。曆時五年、死傷逾萬人的第二次金川之役至此結束。

這次戰役列為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之二。阿桂的功勳可謂之大。

戰役結束後,有于功勳卓著,授武英殿大學士,又後調鑲白旗滿洲都統,充玉牒館、國史館、四庫全書總裁,可謂名副其實的“宰相”。

02查辦王亶望、陳輝祖不是紀曉岚而是阿桂

在鐵齒銅牙紀曉岚中有這樣兩個情節:紀曉岚巧施計策查辦王亶望、陳輝祖,紀曉岚如何和王亶望、陳輝祖等人鬥智鬥勇。最後将這兩個貪官蠅之以法。但是這是虛構的,查辦王亶望、陳輝祖不是紀曉岚而是阿桂。

浙江布政使盛住疏論總督陳輝祖籍王亶望家有所私,命阿桂如浙江按治。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阿桂被派往甘肅平亂,當阿桂将甘肅境内時常下雨的情況上報朝廷後,乾隆帝就對近年甘肅省官吏屢次上報該省發生旱災,請求赈濟一事産生了懷疑。于是他下令阿桂和陝甘總督李侍堯調查此事。阿桂和李侍堯經過一番了解後,才了解到真相。此案始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這一年原浙江布政使王亶望調任甘肅布政使。他到任後,和陝甘總督勒爾謹串通一氣,先将收捐監生的米糧改為折色銀兩,然後年年虛報旱災,打着用監糧赈濟的名義,将銀子全部私分。于是乾隆派遣專員侍郎楊魁到浙江,會同巡撫陳輝祖将又調回浙江的王亶望拘留審訊,抄了他的家産。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有人控告閩浙總督陳輝祖在查抄王亶望家産時有舞弊行為。于是乾隆帝又命阿桂赴浙江去辦理此案。阿桂抵浙後,經過多方問詢,将其在抄家時,以銀換金,隐藏玉器,抽換朝珠,将王亶望的贓物竊為己有的罪行查清,陳輝祖遂被革職逮問。

03和珅也懼怕阿桂三分

曆史上劉墉和紀曉岚都不是讓和珅害怕的對象。因為在乾隆的寵愛下,和珅很得勢,升官就如同像坐坐火箭一樣那麼快,30多歲就任重要官職,最後還進了軍機處,劉墉和紀曉岚都是他的下級,上級怎麼會怕下級呢,

阿桂:文武雙全,出将入相幾十載,功勳卓著,和珅也懼怕他三分

不過鐵将軍阿桂就讓和珅懼怕三分,當和珅進入軍機處任職時,阿桂已是軍機首輔大臣,和珅在他面前也隻能惟命是從。

和珅曾與阿桂一同出兵剿讨甘肅叛軍。剛開始時,清軍将領們對靠阿谀奉承上位的和珅頗不服氣,時常對其指令陽奉陰違,結果導緻清軍在和珅的指揮下屢屢吃敗戰。和珅為了推卸責任,便把失敗原因歸責于下邊的将領。受命趕來接任主帥職務的阿桂認為和珅的提議動搖軍心,應當以軍法處置,但由于軍情緊迫,隻能先擱置下來。結果沒過多久,叛亂便被阿桂平定。

事後,阿桂對和珅說:“諸位将軍都聽從了我的指令,你認為誰會被處置呢?”和珅聽完後十分惱怒,由此對阿桂懷恨在心。後來此事被乾隆皇帝得知,他将和珅斥責一番。畢竟乾隆皇帝也不糊塗,阿桂畢竟勞苦功高,該維護還是得維護,和珅結果吃了個啞巴虧,便再也不敢與阿桂對着幹了。

04阿桂不是文盲,難得的文武雙全之人。

在鐵将軍阿貴中,把阿桂寫成大字不識幾個的文盲,寫奏折還要靠唐大年這個師爺。身邊也是幾個不起眼的人跟随,讓人大跌眼鏡。

曆史上阿桂不是文盲,難得的文武雙全之人。

阿桂自幼聰敏過人,聽人談論史事,已能明了,“記其大略”。雍正十年(1732年),十六歲的阿桂入官學讀書,兩年之後補為禀生。乾隆元年(1736年),為副榜貢生,

後來憑借軍功被乾隆重用,還任過四庫全書總裁主持編《四庫全書》。

阿桂的詩作在數量上雖然比不上乾隆,隻有幾首詩傳世,但是品質上遠超乾隆。

阿桂寫的《伊犁軍營》這首詩。稱得上佳作。

欲掃妖氣淨,岩疆戰不休。

人猶争馬革,天已厭旄頭。

刁鬥三更月,關山萬裡愁。

渠魁何日滅,非直為封侯。

這是阿桂在駐守伊犁時寫的,這首詩氣勢恢宏,沒有一定的文學功力是寫不出來的,可見阿桂不僅是個将軍,而且是一個文化素質較高的人。

阿桂在清朝衆多功臣中是難得的文武雙全的人。

05曆史有記憶,筆者有觀點

阿桂不僅享受殊榮,而且高壽,他一共走過了80個春秋。

他去逝後乾隆經常去看望他的畫像。

阿桂:文武雙全,出将入相幾十載,功勳卓著,和珅也懼怕他三分

在《平定台灣二十功臣像贊》中,乾隆這樣評價阿桂:

“勘外守中,未恒亮功。馳咨軍務,志每予同。歸朝襄贊,剪逆除兇。三登紫閣,福厚功崇。”

他生前被重用,死後也享受殊榮。獲贈太保,谥号“文成”,入祀賢良祠。道光三年(1823年),配飨太廟。

筆者認為阿桂為國家統一做出了很大貢獻,享受如此待遇理所當然,可是沒有取得“文正”的谥号,令人遺憾。

對于阿桂筆者有這兩個方面的評價。

第一,阿桂是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

阿桂雖然靠他父親的關系進入仕途的,但是他父親在他30多歲就去逝了,後來他能出将入相幾十年,全靠他自己的實力,沒有強大的實力,他不可能得到乾隆的重用。

第二,阿桂是乾隆朝難得文武雙全的大臣

在乾隆朝出了很多名臣,如劉統勳劉墉父子、紀曉岚等,但他們都是文臣。劉墉号稱“濃墨宰相”但是他沒有進入軍機處,不能算作“宰相”。他的功勞也一般。

紀曉岚也号稱“大清第一才子”也沒有入值軍機處,就是乾隆的禦用文人。

阿桂可謂乾隆朝文武雙全的大臣,文能治國,武能安邦。上馬殺敵,下馬寫文章。

阿桂可謂乾隆朝真正的中流砥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