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好水是百藥之王,水是營養之首——《本草綱目》李時珍營養物質又稱營養素,按其生理功能分為三大類:結構營養物質——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常量礦物質等;調控營養物質——維生素、微量元素、激素等;媒介營養物質——水。

作者:鑒水師

水,生命之源!世界上最早的生命就是誕生于水中,在青壯年的組織中水的比重約占70%、中年人的組織中水的比重約占60%、老年的組織中水的比重占50%、而新生兒體内的水可高達80%-90%(其中血液裡的占90%、腦組織裡占85%、肌肉裡占75%、骨骼裡占50% )。如果人體中水的比重低于50%,人的生命就會受到危險,是以水對人的健康來說很重要。

中國文化向來推崇水,認為“水者天地之包幕,五行之始焉,萬物之所由生,元氣之津液也”。不但認為“天一生水”,即“天生一、一生水、水生萬物”,而且,還辯證地認為“天一藏于水”,即天地宇宙間的能量、資訊均可包含、儲存在水中,這已被現代科學證明。

好水是百藥之王,水是營養之首——《本草綱目》李時珍營養物質又稱營養素,按其生理功能分為三大類:結構營養物質——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常量礦物質等;調控營養物質——維生素、微量元素、激素等;媒介營養物質——水。

《本草綱目》中有專門叙述《水部》,“水為萬化之源,土為萬物之母”。認為飲食是人生的命脈,而人的飲食均源于水土。“好水是百藥之王,壞水是萬病之源。”

傳統養生是中國5000年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個常話常新的話題。誰不想擁有健康的身體,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社會上存在着數量可觀的“亞健康”群。

統計資料顯示,成年人中各種與飲食、生活方式相關的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富貴病”人群日益增加,青少年的體質、身心健康都存在很大問題。是以在今天,如何科學養生就顯得十分重要。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水補,水是百藥之王”,健康養生應由“飲水”養生開始。

健康是生命品質的基本保障。科學證明,人體健康15%來自于遺傳,85%來自環境因素,而飲食是環境因素中最重要的、每日都離不開的物質因素。

中國的飲食中包括了兩方面的内容,一是飲,二是食,“飲食”中“水”字為先。生命的起源、孕育均離不開水,地球有不需要陽光的生物,有不需要氧氣的生物,但絕沒有不需要水的生物。人如果不吃飯的話仍能存活一周,但要是不喝水幾天後就會脫水而死。我們身體三分之二還多的部分是水,水本身就是一種最重要的營養素,任何飲料都無法替代。

因為水比較容易得到,是以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被人們所忽視,實際上水是人體内重要的宏量營養物質,約占人體重的70%。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營養物質又稱營養素,按其生理功能分為三大類:</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結構營養物質——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常量礦物質等;</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調控營養物質——維生素、微量元素、激素等;</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媒介營養物質——水。</h1>

水是結構營養物質、調控營養物質在人體内代謝過程的媒體和代謝産物的輸送載體。水是生理之河,在這條河上維持生命所需的營養素在各自的代謝途徑上航行。

沒有水,其他所有營養物質就像幹枯的河床上幹透的泥沙。當人體失水量達到體重的2%時,便産生口渴感;失水達6%以上,人就感到乏力、抑郁和無尿;當失水大于20%而又得不到補充時,就無法進行氧化還原、分解合成等正常生理活動,進而危及生命。

水主要負責消化食物、傳送養分、保持各關節和内髒器官的濕潤、調節人體的溫度。當水充足時,人體的各個組織都能有效地工作;但是當缺水時,就會導緻身體疼痛、組織損傷和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