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雜志全媒體記者丨 影子
通訊員丨 莞宣
5月10日上午,東莞市舉辦“東莞學習論壇”第64期報告會,邀請華南師範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趙淦森作為主講人,以“數字經濟的東莞視角”為題,生動闡述了新一代資訊技術變革下東莞發展數字經濟面臨的機遇。東莞市上司張科、潘新潮、駱招群、白濤、 楊東來、張冠梓等出席報告會。
趙淦森結合多媒體課件,深入淺出地講解了雲計算和大資料發展帶來的社會變革。他認為,雲計算和大資料已經成為驅動社會進步與産業發展的主要力量,雲計算的本質是大資源管理、大能力建構、大能力傳遞,而大資料是一種科學發展的新方法。
趙淦森認為,在國家實施大資料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的大氣候下,廣東仍存在創新驅動資料驅動能力不足、創新能力不強、制造業數字化水準有待提高等短闆,要以創新引領、資料驅動為核心戰略,大力推動大資料、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數字基礎設施、制造業數字化、服務業數字化等8大重點任務,全面推進廣東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東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白濤在主持報告會時提出,東莞要利用好先發優勢,緊緊把握高品質發展的根本要求,結合東莞市産業特點和社會發展情況,加快推進産業、民生、政務數字化。要積極推進新一代資訊技術應用和數字經濟發展,進一步優化産業結構、提高發展品質、提升公共服務水準,推動東莞數字經濟走在全省前列。
延伸閱讀“網紅”教授、莞邑才俊趙淦森:用新一代資訊技術領跑數字經濟
華南師範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趙淦森
他,是東莞高埗走出來的農村娃;2004年,考取英國博士全額獎學金,成為了甲骨文英國(Oracle UK)終身進階工程師。他,曾經拿着100萬元的獎學金,卻吃着餅幹面包、睡在别人家的地闆上做技術攻關。前兩天,媽媽才知道他這段求學背後的經曆,一時間流下了眼淚。
2008年,他卻從甲骨文“裸辭”,選擇回國做了一名高校講師;随後,用短短3年時間,就晉升為教授。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雲計算,尤其是雲計算和大資料裡的資訊安全;他和他的團隊從零到有,打造出華南乃至全國最先進的雲計算和大資料技術。
視訊截圖
5月3日,省委書記李希到華南師範大學調研,參加了由他主持的“我的中國‘芯’,青年人的使命與擔當”下午茶交流會。他就是華南師範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趙淦森。
由于大力“鼓吹”雲計算和大資料,作為國内先行者的他一度被懷疑、不被認可。然而,他又憑借在雲計算和大資料領域的不俗表現,在數字經濟的風口下成為青年眼中的“網紅”教授。
“東莞學習論壇”第64期報告會開始前,趙淦森教授接受了記者專訪,聽他講述資訊技術帶來的革命性變化,并為東莞的發展支招。
記者:能通俗地介紹下雲計算和大資料嗎,為什麼特别關注資訊安全領域?
趙淦森:雲計算和大資料是近十年發展起來的核心資訊技術,已經深度地滲透到我們生活和産業裡面。以此為代表的現代資訊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核心生産力,借助它,可以提升傳統産業,在技術創新上實作彎道超車,改變人類的方方面面。
比如說很多智能手機都提供了雲服務,可以把手機上所有的照片、通訊錄都放在“雲”裡面,換手機的時候或者在另外一個裝置上,隻要登入就可以拷貝和使用資料。然後用這些資料能做什麼,裡面的想象空間就太大了。是以,資訊安全顯得尤為重要。
一方面,我們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大資料;另一方面,又要從國家戰略層面重視資訊安全。雲計算就像一個風起雲湧的海面,四面八方都是海量資訊流。要實作雲計算裡的資訊安全,就有點像一艘船飄在這個海面上,需要保持一直靜止不動、不高不低、不左不右。又比如,雲計算跑得很快,但也要能及時刹住車,我們開發了一套作業系統,在安全上做的工作,就是讓它能刹得住。
記者:大家都說,雲計算和大資料是現代城市的基礎設施,東莞發展數字經濟面臨哪些機遇?
趙淦森: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叫智慧城市的新一代基礎設施。傳統工業城市對資訊化的依賴是有限的,但在全世界迎來技術深刻變革的背景下,資訊技術的應用變得像工業時代的道路、橋梁、水電一樣重要。要想提升傳統産業的智能化水準以及數字化水準,隻有通過網際網路,依托雲計算和大資料。
東莞發展雲計算和大資料産業,迎來了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的良好機遇。珠江東岸以電子資訊産業為主,廣州、深圳的溢出必将輻射于東莞。粵港澳大灣區有潛力打造全球大資料的“矽谷”,也就是大資料的創新中心、産業集聚中心,東莞就是要搶抓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記者:東莞該如何定位自身,優勢在哪裡?
趙淦森:雲計算和大資料包含軟體和硬體兩個部分,東莞的軟體跟資訊服務業不算特别強,但電子資訊制造業是很強的。東莞在硬體層面的優勢,為發展數字經濟打造了良好基礎。同時,東莞市引進了很多科研平台,如中科院的雲計算育成中心,是國内最早一批做雲計算的科研機構。可以說,東莞把握住了機遇,選對了方向,有一個很好的開端。
東莞的優勢在于中層技能人才的積累多,制造業鍊條完備,可以在數字經濟的産業鍊上多做文章。比如在資料終端領域,用好華為、OPPO這樣的企業,形成東莞的獨特優勢。再如,東莞創新創業的風氣非常務實,要發揚這一點。這幾個點我覺得會是東莞未來的方向和很重要的優勢。
記者:作為東莞出去的青年才俊,你對東莞青年有什麼話說嗎,對東莞市的人才引進有什麼建議?
趙淦森:我也是東莞青年人才成長促進會的會長,從客觀條件上講,東莞的青年人才成長的平台,與北上廣深還是有點差距。同時,東莞的風格就是務實,太務實的時候,青年就會不自信或者不夠大膽。我非常希望東莞的年輕人,能夠放得更開些,去創新和探索未知領域,利用好刻苦、勤勞、務實、誠懇的品格優勢。
在人才建設方面,第一,在謀求增量的同時,不能忽略存量。東莞本身有很多優秀的青年人才,用好了可以發揮巨大作用。第二,在追求增量的過程中,最長遠的政策是加強培養,在現有人才裡面,加強各個層面的教育,去進一步提升。第三,用好東莞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人居環境、營商環境,去吸引人才。矽谷從來不用說花多少錢請大教授來創業,它就是靠自身的環境去吸引人才。
▲點選檢視“初心耀征程 • 改革開放再出發”征文活動詳情
聯系電話:(020)83000663,83000630,13825140008
聯系人:劉樹強、林琳、莫群
統籌丨戎明邁
編輯丨影子 李卓華 林琳
校對丨潘經春
來源丨南方雜志微信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