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正确求助》:你懂得如何求助嗎?關鍵時刻能救命一、關于求助的錯誤性思維二、對症下藥,如何正确求助第一步:就是讓幫助者看到你可能需要幫助第二步:幫助者需要知道你渴望得到幫助第三步:幫助者需要承擔起幫助你的責任第四步:幫助者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三、強化求助的正确姿勢第一種強化群體感第二種強化認同感第三種強化有效性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曆:

對于自己不擅長工作,甯可花幾個小時去研究解決,也不願向擅長同僚求助,而這可能隻需要耽誤他五分鐘時間;

到達一個陌生地方,對目的地不熟悉,由于羞于問路,導緻走了很長的冤枉路,多浪費了近20分鐘;

《如何正确求助》:你懂得如何求助嗎?關鍵時刻能救命一、關于求助的錯誤性思維二、對症下藥,如何正确求助第一步:就是讓幫助者看到你可能需要幫助第二步:幫助者需要知道你渴望得到幫助第三步:幫助者需要承擔起幫助你的責任第四步:幫助者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三、強化求助的正确姿勢第一種強化群體感第二種強化認同感第三種強化有效性

還有出門忘帶手機,有緊急電話要打,不得向陌生人借手機,可是卻發現手心直冒汗,緊張要死,整個人糟糕透了;

坐公共汽車遇到不舒服,甯可抗住或是等有好心人自願讓座,也不願求助别人;

哪怕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問路,借手機等,誠實地說,都會讓很多人感覺很不舒服,甚至嚴重的讓人恐懼,繼而拒絕向人求助!

但是,當今的工作都是高強度依賴合作關系,無論是誰,都不可能依靠自己就可以獲得成功的,因而求助是目前社會一個必備的技能。

美國社會心理學博士海蒂·格蘭特所寫的《如何正确求助》一書,以幽默和富有洞察力的故事,告訴我們如何才能正确求助,進而讓你的朋友,家人,同僚,甚至陌生人都心甘情願的幫助你。

《如何正确求助》:你懂得如何求助嗎?關鍵時刻能救命一、關于求助的錯誤性思維二、對症下藥,如何正确求助第一步:就是讓幫助者看到你可能需要幫助第二步:幫助者需要知道你渴望得到幫助第三步:幫助者需要承擔起幫助你的責任第四步:幫助者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三、強化求助的正确姿勢第一種強化群體感第二種強化認同感第三種強化有效性

可以說這本書就是專為我們這些不會,不敢甚至不想開口求人的人準備的,那麼現在就看下這本書是怎麼說的吧!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一、關于求助的錯誤性思維</h1>

心理學家米爾格拉姆50年前做過一項實驗,就是組織一些學生,在紐約市的地鐵上,随機請他人讓座。

好消息是68%願意讓座,而壞消息是參與者發現向人們求助會讓人極度不舒服,感覺很痛苦,有的甚至會臉色花白,呼吸急促,頭暈目眩。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恐懼于向他人求助”的情況,海蒂·格蘭特認為,根本原因在于人們覺得受到了“五種威脅”,也就是:

當我們求助時,需要放低身段,地位受到了威脅;

求助發出後,不知道對方如何回應,确定性受到了威脅;

面對對方的回應,我們隻能被動接受,自主性受到了威脅;

如果遭到對方拒絕,互相之間的關系受到了威脅;

由于對方拒絕,在公平性上,也會感覺到受到了威脅。

而當我們向人尋求幫助時,也就意味着我們要同時遭受這五種威脅,是以人們才會竭盡全力避免求助。

有的人害怕求助,是認為這會給幫助者帶來不便和負擔,進而遭到他們的拒絕,然而事實上是我們想錯了,是我們極度低估了人們提供幫助的可能性。

實際上人們比我們想象更樂于助人,幫助人可以給人帶來很多好處,例如它能改善心情,讓人容光泛發,讓這個世界看起來并不這麼糟糕等。

《如何正确求助》:你懂得如何求助嗎?關鍵時刻能救命一、關于求助的錯誤性思維二、對症下藥,如何正确求助第一步:就是讓幫助者看到你可能需要幫助第二步:幫助者需要知道你渴望得到幫助第三步:幫助者需要承擔起幫助你的責任第四步:幫助者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三、強化求助的正确姿勢第一種強化群體感第二種強化認同感第三種強化有效性

書中還提到很多觀點,颠覆了我們的慣性思維,而這些觀點對求助者來說應該是一些好消息。 其一: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原先拒絕過我們的人,當時都不肯幫忙,現在更不可能會幫助我們的?而實際上,過去拒絕過我們的人更容易幫助我們,這是因為拒絕人其實會讓人感到難受,覺得自己是一個壞人。

有實驗證明,第一次人們可以以“我很忙”、我身體不舒服”等理由來推脫,但是到第二次就會變得困難,是以拒絕一次别人的求助很難,拒絕兩次幾乎就不可能了。

其二:人們更喜歡他們幫助過的人。這也就是說過去給你提供過幫助的人,他還會不遺餘力給你提供幫助。這是因為如果拒絕幫助,就會造成人格前後不一緻或者沖突,進而導緻認知失調,引起自我的不适或焦慮感,

其三:恰當的求助,會讓對方感覺良好。由于我們不善于求助,不懂求助,有時候一些笨拙的求助方式反而會冒犯到幫助者,讓人反而不願意幫助你。

《如何正确求助》:你懂得如何求助嗎?關鍵時刻能救命一、關于求助的錯誤性思維二、對症下藥,如何正确求助第一步:就是讓幫助者看到你可能需要幫助第二步:幫助者需要知道你渴望得到幫助第三步:幫助者需要承擔起幫助你的責任第四步:幫助者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三、強化求助的正确姿勢第一種強化群體感第二種強化認同感第三種強化有效性

想想當别人向你求助時候,她還不停給你道歉,跟你說:“非常抱歉向你提出要求,或者真太糟糕了,讓我不得不麻煩你……”如果是你,你會有什麼感覺,你有沒有一種被脅迫感覺,即使不得不幫忙也想盡早結束這個事情。

而除了這個不停道歉,還有提醒别人欠你人情必須要幫你,強調别人喜歡幫助你等等,都是錯誤求助方式,通常不可避免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

而當今社會,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脫離不了與人打交道,而求助别人,或者給他人提供幫助都是在所難免的,與其不同,冒犯到人,還不如好好學習正确的求助方式,進而實作求助者和助人者的雙赢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9">二、對症下藥,如何正确求助</h1>

想想當你到達了辦公室,看到一個同僚,一手端着滿滿檔案的盒子,一手端着咖啡,踉踉跄跄地走向他的辦公桌,你會主動幫忙嗎?

你又看到一個同僚皺着眉盯着螢幕想方案,你會主動詢問提供幫忙嗎?

《如何正确求助》:你懂得如何求助嗎?關鍵時刻能救命一、關于求助的錯誤性思維二、對症下藥,如何正确求助第一步:就是讓幫助者看到你可能需要幫助第二步:幫助者需要知道你渴望得到幫助第三步:幫助者需要承擔起幫助你的責任第四步:幫助者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三、強化求助的正确姿勢第一種強化群體感第二種強化認同感第三種強化有效性

不會,那是你冷漠嗎?不是,因為他們沒有向你求助。如果需要幫忙,首先要讓你的需求被看見,這才是正确求助方式的第一步。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3">第一步:就是讓幫助者看到你可能需要幫助</h1>

這個社會大家都很忙,大家不會有那麼多閑情去關注周邊每一個細節,人們隻會把更多精力放在自己身上,或與自己有關的事情上,是以當你需要從别人那裡獲得自己想要幫助的時候,你首先要確定讓幫助人能夠看到你的需求。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5">第二步:幫助者需要知道你渴望得到幫助</h1>

書中提到一個實驗:當一個男人在大庭廣衆下對一個女生進行身體攻擊,當這個女人大喊“我不認識你”時,預估有65%的旁觀者會向前去阻止攻擊,可是,當這個女繼續喊出:“我不知道我為什麼要嫁給你”時,隻有19%的人會介入。

《如何正确求助》:你懂得如何求助嗎?關鍵時刻能救命一、關于求助的錯誤性思維二、對症下藥,如何正确求助第一步:就是讓幫助者看到你可能需要幫助第二步:幫助者需要知道你渴望得到幫助第三步:幫助者需要承擔起幫助你的責任第四步:幫助者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三、強化求助的正确姿勢第一種強化群體感第二種強化認同感第三種強化有效性

根據研究,家庭隐私效應會妨礙我們給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幫助,畢竟大多數人并不願意去插手别人的家務事。是以,當你遇到困難時候,例如遭遇家暴,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直接向别人求助,主動說出你的需求,這樣幫助者就會更加确定你需要什麼幫助,例如報警什麼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8">第三步:幫助者需要承擔起幫助你的責任</h1>

1964年美國紐約鬧市發生一起命案,一個叫做吉諾維斯的姑娘在回家途中遭歹徒持刀殺害。而在案發的30分鐘内吉諾維斯多次呼叫,38個鄰居聽到她的求助,有人甚至目睹了部分襲擊的過程,但沒有人出來幫助她。

《如何正确求助》:你懂得如何求助嗎?關鍵時刻能救命一、關于求助的錯誤性思維二、對症下藥,如何正确求助第一步:就是讓幫助者看到你可能需要幫助第二步:幫助者需要知道你渴望得到幫助第三步:幫助者需要承擔起幫助你的責任第四步:幫助者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三、強化求助的正确姿勢第一種強化群體感第二種強化認同感第三種強化有效性

這就是著名的“旁觀者效應”或“責任分散效應”,能夠提供幫助的人越多,人們就越不清楚誰應該去幫忙。那麼那38個鄰居,就是麻木不仁嗎?

有心理學家說不是,而是人們比較困惑到底誰應該來承擔這份責任,幫助者知道那個姑娘需要幫助,但是為什麼非得他來幫助呢?

生活或電影中我們也常看到這樣情節:一個人也許是出了事故暈倒在地上,另外一個人抱着他,害怕、着急大哭,對着圍觀群衆喊:“幫我打下120”。然而卻先有人馬上行動,這個時候正确方法就是指定一個人,叫他幫忙打電話。

以後遇到類似情況,盲目而寬泛的求助是沒有人會幫忙的,你必須清晰明确叫誰幫助。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4">第四步:幫助者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h1>

請記住你的需求不是求助者唯一要考慮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忙碌的生活和工作。是以在求助時,就要清楚地告知你的需求,以及這些需求需要花費别人多少時間和精力。

另外要把自己的需求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内,你是需要一點幫助,而不是讓别人把整件事都做完。最後就是你也要接受那些并不是你想要的幫助,也許幫助者隻給你一個折中的方案,這時候我們也要表示感激。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7">三、強化求助的正确姿勢</h1>

不管你信不信,當你向别人求助時,你是在幫他們一個大忙。要知道幫助他人是人的本能,我們隻需要用三種強化方式就可以激發人們去自願,快樂的幫助人,甚至創造一個助人為樂的文化。

《如何正确求助》:你懂得如何求助嗎?關鍵時刻能救命一、關于求助的錯誤性思維二、對症下藥,如何正确求助第一步:就是讓幫助者看到你可能需要幫助第二步:幫助者需要知道你渴望得到幫助第三步:幫助者需要承擔起幫助你的責任第四步:幫助者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三、強化求助的正确姿勢第一種強化群體感第二種強化認同感第三種強化有效性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9">第一種強化群體感</h1>

一般來說,我們對家人,同僚,朋友等感情更在意,也比較容易幫助跟自己是同一個組織的人。我們可以多用“在一起”、擁有共同奮鬥目标,找到共同敵人或擁有共同經曆感受等這些方式來強調群體意識,來增強幫助别人的欲望。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1">第二種強化認同感</h1>

也就是,當我們在幫助人時候,感覺自我良好,或是因幫助别人受到他人尊敬等等,這些都可以讓人更加願意去幫助人。

另外當人們受到威脅時候,會本能不自覺表現出對他人不友好;還有和别人比較時候,喜歡拿不如自己的人,或比自己差的人比較,這些都是自我認同感的表現。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4">第三種強化有效性</h1>

一般人們都希望自己的幫助可以給人帶來成效,結果,可以幫助人解決問題。但是當人們看到自己努力并沒對人産生任何影響,這就會讓人失去動力,長遠來看,會導緻臨床水準的無助和抑郁。

以上三種強化求助的方式,如果沒有,人們也是會幫助你的,隻是你以後得到幫助就會越來越有限了。

不要迷信求人不如求己,也不要對求助充滿恐懼。求助真的沒有我們預想的那樣困難,适時适當的求助對我們來說也絕非壞事。

相信這本書《如何正确求助》,可以讓你成為一個輕松的求助者了!

《如何正确求助》:你懂得如何求助嗎?關鍵時刻能救命一、關于求助的錯誤性思維二、對症下藥,如何正确求助第一步:就是讓幫助者看到你可能需要幫助第二步:幫助者需要知道你渴望得到幫助第三步:幫助者需要承擔起幫助你的責任第四步:幫助者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三、強化求助的正确姿勢第一種強化群體感第二種強化認同感第三種強化有效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