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盜洞打得既準又深,考古隊發掘時跟着洞口走,取得重大考古發現

三門峽虢國墓地M2001号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1955年7月,國家決定根治黃河水害,開發黃河水利。

在成立水電壩址查勘隊的同時,還由時文化部和中國科學院聯合組成了“黃河水庫考古工作隊”,分赴豫、晉、陝、甘等多省地開展大規模的野外考古活動,隊長是著名的考古專家夏鼐。

盜洞打得既準又深,考古隊發掘時跟着洞口走,取得重大考古發現

三門峽大壩

考古成果豐碩。在黃河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樞杻——三門峽水庫大壩附近,考古隊發現了西周最重要的封國虢國墓地。

墓地在距離黃河僅有1000米的上村嶺,考古隊試探第一鏟就發現了墓葬,再探又是墓葬,一個接一個,最後發現這個墓地竟然有5.6萬平方米,是個大型邦國墓地。

其中,編号為M1052的大墓是虢國太子墓。

隐藏于地下2000多年的虢國墓地,就此揭開了虢國之神秘面紗。

盜洞打得既準又深,考古隊發掘時跟着洞口走,取得重大考古發現

虢國墓地發掘現場

哪想30多年後,上村嶺再現奇迹,在1950年代發現墓地的北邊,一批虢國貴族墓又現身了。

考古隊發掘的第一座,就是考古編号為M2001的虢國國君虢季的墓。

這座墓取得多項重要的考古發現,但它差點就被盜墓者盜掉。

1990年2月,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和三門峽市文物工作隊聯合對上村嶺虢國墓地進行搶救性發掘。

這回真的是“搶救”!

盜洞打得既準又深,考古隊發掘時跟着洞口走,取得重大考古發現

盜坑

當年,這片墓地還是荒地,被劃為當地村民的宅基地。村民挖築地基時,發現了地下墓葬,悄悄地盜掘。

到警方和文物部門知道時,墓地已被挖得一塌糊塗。

接到上司訓示後,時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所長郝本性,帶領第二研究室主任姜濤等三名考古人員,從鄭州趕往三門峽,籌備發掘虢國墓地。

正式發掘時由姜濤任領隊,時三門峽市文物工作隊隊長甯景通任副領隊。

盜洞打得既準又深,考古隊發掘時跟着洞口走,取得重大考古發現

虢國墓青銅器出土現場

考古隊将位于墓地西北部的一座建立小樓,選作辦公用房,食宿也都安排在一起。

這座樓盜墓者家的,系用盜賣文物所得的贓款建起來的,事發後被依法沒收。

建樓時已知道下面有一座大墓,意圖很明顯,想日後慢慢挖。

考古隊在這樓裡辦公,友善發掘的同時,還能保護下面的墓葬!

從什麼地方着手發掘呢,小樓西北方的一個盜洞引起了考古隊的注意。

這個盜洞有10餘米深,考古人員推測這座墓不會小。更重要的一個原因,盜墓者可能還沒有得手。

盜洞打得既準又深,考古隊發掘時跟着洞口走,取得重大考古發現

1990年1月4日夜裡,當地杜姓兄弟和一位村民盜挖此墓,被當地緝私警抓住,由此發現了虢國墓地特大盜案。

事發後,盜洞被填埋了起來。

一個月後,又一夥盜墓者偷偷前來,将杜姓兄弟挖的盜洞重新挖開,哪想被夜裡巡查的看護人員發現,沒能得手。

盜墓者急于盜墓,這墓肯定不一般。

當時考古隊想,如果盜墓者得手了還會來濾坑麼。就算是被盜了,也說明下面還有東西,不然盜墓者不會再來冒險的。

事實證明,考古隊選點非常正确,接下來果然有令專家震驚的重要考古發現。

盜洞打得既準又深,考古隊發掘時跟着洞口走,取得重大考古發現

玉器出土現場

最先發掘的墓被稱為“一号墓”。為了有别于1950 代的一号墓,将之編為M2001。這意思是,虢國墓地第二次發掘時發掘的第一座墓。

1990年3月5日,一号墓發掘開始,本想很快會結束的,但一直挖了40多天才完成。

這是被盜墓葬中最大的一座墓,墓口南北長5.3米、東西寬3.55米,墓穴很深。

盜洞在墓穴的南部,打得既準又深。

前期土方發掘,基本上就是跟着這個盜洞走的。

盜洞打得既準又深,考古隊發掘時跟着洞口走,取得重大考古發現

盜洞

發掘到地下5米時,盜洞沒有到底;繼續往下發掘,到8米深時盜洞還是沒有到底。

挖過10米,盜洞仍往下延伸——并且将椁室頂部打穿了。

當時大家的臉都陰沉了下來,盜洞挖到椁室,墓還能沒有被盜?領隊姜濤沉默了。

雖然說考古跟盜墓不一樣,不是為了挖寶,但如果最後真的沒有挖到寶,心裡是極度失望的。

就在大家覺得沒戲時,從坑底傳出正在下面清理盜洞隊員的聲音,“老姜,盜洞到底了!”

這聲音太可愛了,當時地面上的人員全都聚到墓口周圍,伸直脖子往下看。

原來,盜洞在地下11米處時見底了——盜墓者沒有得手。

盜洞打得既準又深,考古隊發掘時跟着洞口走,取得重大考古發現

大墓發掘現場

椁室較大,頂部蓋闆已全部坍塌,室内陷滿填土。

考古人員花了10多天時間,才将坍陷的椁室頂部清理掉。

清理完泥土後,現場所有人都激動了:裡面放滿了随葬品,大量的青銅器、兵器和木棺的輪廓完全暴露了出來。

讓考古人員出冷汗的是,随葬的器物離盜洞底部僅30厘米,可以說是最懸的一次考古發現,差點就被盜走了!

盜洞打得既準又深,考古隊發掘時跟着洞口走,取得重大考古發現

玉柄銅芯鐵劍

迄今年代最早,改寫中國冶鐵史的“玉柄銅芯鐵劍”,就在盜洞的正下方。也就是說,盜墓者隻需要再往下挖一鏟,“玉柄銅芯鐵劍”就露出來了,就可能被盜走——這把劍後來被稱為“中華第一劍”,被評定為“國寶”。

曆40多天,M2001墓方發掘清理完畢。

墓中出土了大量珍貴随葬器物,數量多達3200多件,分銅禮器、樂器、兵器、車馬器、玉禮器、裝飾玉器、金飾、象牙器、棺飾等九類。

盜洞打得既準又深,考古隊發掘時跟着洞口走,取得重大考古發現

7件列鼎

其中僅青銅器就有1700多件。同時,出土金器13件、玉器121件(組)。玉器中的玉面飾,被認為是兩漢時流行的“金縷玉衣”早期形态。

青銅器中的7件列鼎,鎖定了墓主的國君身份,銘文則點出了其大名——“虢季”。

後來,在M2001東側50米處,又現了一座大墓,編号為M2009。

這座墓規模更大,未被盜過。

盜洞打得既準又深,考古隊發掘時跟着洞口走,取得重大考古發現

出土編鐘

墓内出土文物更多,達3600餘件,其中青銅器1500件,玉器900餘件。還有4套樂器:一套甬編鐘,一套鈕編鐘,兩套石磬。

因為出土的随葬品物太豐富了,有文物專家戲稱M20909墓主生前是位“收藏家”。

實際上,M2009年墓主是虢國東遷到三門峽後第一位國君虢仲。其又名虢公長父,生前是總管周厲王政事的卿士,地位極其顯赫。出土的“遣冊”記載,虢仲死後,周宣王的重臣、《詩經》上都提到的南仲,專門從國都鎬京前來參加他的葬禮,可見其地位之高。

盜洞打得既準又深,考古隊發掘時跟着洞口走,取得重大考古發現

M2001墓出土玉面飾

M2001和M2009,兩墓大墓先後入選1990、1991年度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一塊墓地,連續兩個“十大發現”,非常罕見。

值得一說的是,在M2001考古發掘後期,墓中出土大量寶物的消息不胫而走物。盜墓者聞聽後坐不住了,竟然铤而走險,一天夜裡持槍前來搶劫墓地。

當時墓地有4名公安值守,發現了兩個“鬼影”便去追趕,差點被子彈擊中。

第二天,當地警方派來兩名特警,全副武裝保護發掘現場,這之後墓地才沒有“出鬼”。

盜洞打得既準又深,考古隊發掘時跟着洞口走,取得重大考古發現

出土銅方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