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紹興等南方城市完成“逆襲”,靖康之變是災難,但對南方也是機會

遼國(公元907—1125)是由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872—926)在中國北方地區建立起來的封建王朝;金國(公元1115-1234)是由女真族首領完顔阿骨打(1068—1123)在中國東北一帶建立起來的封建王朝。

紹興等南方城市完成“逆襲”,靖康之變是災難,但對南方也是機會

宋與遼、金并立

遼國建立以後,為争奪“幽雲十六州”等領土,曾與北宋王朝長期交戰。家喻戶曉的《楊家将演義》——楊家将抗遼,故事反映的就是這段曆史。《楊家将演義》說大奸臣潘仁美公報私仇,危急時刻拒不出兵接應楊業,緻使楊業在李陵碑前殉國;後北宋名臣寇準(961—1023)“智審潘楊案”,潘仁美被殺——其實曆史上并沒有潘仁美,其原型是潘美(925—991)。《宋史》等記載,潘美是北宋名将,戰功赫赫,雍熙三年(986)統兵攻打遼國失敗,導緻楊業(?—986)全軍覆沒,潘美因而被削三級,降為檢校太保。淳化二年(991)潘美病逝,追贈中書令,谥号武惠,配飨太廟。今越城區靈芝街道曲潭村潘氏,其家譜記載為潘美後裔。傳說舊時曲潭村潘氏祭祖時,張挂的潘美像項上無人頭,人頭是置于在地上的——這是否承襲了《楊家将演義》裡的故事,就不得而知了。

宣和二年(1120),宋、金訂立海上之盟,約定聯合攻滅遼國。孰料在聯合攻滅遼國的戰争中,北宋王朝積貧積弱、北宋軍隊不堪一擊的弱點等,被金國窺視無遺。宣和七年(1125)遼國滅亡以後,南方(宋朝)秀美的河山、富足的經濟、發達的文化,自然就勾引起了金國貴族無限的貪欲。不久之後,宋、金交惡。靖康元年(1126)春,金太宗完顔吳乞買(1075—1135)調集金兵大舉南下,宋軍無力抗拒,首都汴京告急……

紹興有一句俚語叫“掼鑼錘”,北方話叫“撂挑子”,意思就是在關鍵時候不幹了,歇在一邊等着看你出洋相。以創造一筆漂亮的“瘦金體”字而飲譽後世的偉大的書法家、著名的花鳥畫家、著名的詩人、著名的宮廷音樂家、著名的園林建築大師、著名的足球(鞠蹴)運動員、著名的道教教主道君皇帝——宋徽宗,當即就“掼鑼錘”了!他下旨禅位于太子趙桓(1100—1156)即宋欽宗,自己當上了太上皇。

紹興等南方城市完成“逆襲”,靖康之變是災難,但對南方也是機會

宋徽宗書法

金兵當然不可能因為宋徽宗的禅位而停止了南征的步伐。史籍記載,金兵過黃河、拔城池,一路之上勢如破竹。不久,首都汴京即被金兵團團圍困。

汴京城下,旌旗獵獵,馬嘶人吼,刀槍翻滾,鐵騎突兀。史籍記載,當時,攻城的金兵先用火船發動強攻,抗金名臣李綱(1083-1140)親自登臨汴京城頭,指揮士兵用撓鈎鈎住火船,再從城樓上投擲大石塊将金兵火船悉數砸沉;後金兵改用雲梯攻城,李綱指令士兵火燒雲梯,并用弓箭射殺金兵無數。

這時,抗金形勢開始好轉。從河北、山東等地趕來“勤王”的義軍20餘萬人,其前鋒已出現在汴京附近;各路官軍,亦在緊急開赴汴京的途中。加之金兵南下沿路殺戮洗劫,激起北方人民奮勇反抗,金兵後方已處在義軍的威脅之下。

紹興等南方城市完成“逆襲”,靖康之變是災難,但對南方也是機會

宋欽宗

然而,可憐宋徽宗、宋欽宗等人,已被金兵吓得連過橋都要捏住卵子——總是擔心卵子會不會掉到水裡去——宋徽宗、宋欽宗遂指令康王趙構(1107—1187)等入金國大營作人質,并呈上地圖與誓書等物;宋欽宗自稱“侄大宋皇帝”,尊稱金太宗完顔晟(1075—1135)為“伯大金皇帝”,同時答應奉送大量黃金、白銀……金兵在汴京城外大肆擄掠一番後,班師北還。

靖康二年(1127)冬,金兵再次南下,并攻破汴梁,釀成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變”——金兵的種種暴行,令人發指:汴京城裡,人民慘遭蹂躏與屠殺,無數民宅與宮苑毀于兵火,遍地狼藉如同人間地獄;藏于府庫之中、皇宮内外無數的金銀财寶、古玩字畫、文物典籍等被金兵洗劫一空;宋徽宗、宋欽宗及後宮嫔妃、皇族貴卿等3000餘人被金兵擄走。

紹興等南方城市完成“逆襲”,靖康之變是災難,但對南方也是機會

靖康之變

被擄走北上的宋徽宗、宋欽宗及後宮嫔妃、皇族貴卿等,他們的命運都是極其悲慘的。宋徽宗、宋欽宗等一行,一路之上就備受侮辱與折磨,死者不絕于途。被擄的女子,有不少被賞給了南征有功的金國将士為奴,有的甚至被當作牲口“論斤”賣給金國人做奴隸……

宋徽宗、宋欽宗等一行,最終好不容易到達了金國首都會甯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南),金太宗完顔晟舉行了一個盛大的“獻俘儀式”——指令宋徽宗、宋欽宗及皇族、後妃、公主等穿上金國老百姓的服裝,頭纏帕布,身披羊裘,袒露上體,到金國開國皇帝完顔阿骨打的大廟舉行“牽羊禮”。一些後妃、公主等實在不堪忍受如此的奇恥大辱,當天自盡者不少。

史籍關于大宋國被俘後宮嫔妃的記載,簡直是一部污穢不堪的黃色小說。宋欽宗的皇後朱琏(1102—1028),比一般女子有着更加堅強的意志力,為了活下來,她默默地忍受了“牽羊禮”。可沒有想到的是,金太宗完顔晟垂涎她的美貌,之後竟然讓她入宮“賜浴”。為了保護自己的清白,皇後朱琏選擇了自殺。據《南渡錄》《竊憤錄》《南燼紀聞》等記載,康王趙構的生母韋賢妃(1080?—1159)、王妃邢秉懿(1103—1139,後被宋高宗尊為皇後)以及女兒趙佛佑(1124?—?)、趙神佑(1124—?)等皆被送入“浣衣院”為奴,備受金人欺淩與侮辱——“正史”對此諱莫如深,而據一些“野史”記載,在金國,韋賢妃生有二子,邢皇後多次懷孕流産并客死異國,趙佛佑、趙神佑等生死不明,宋徽宗最貌美的女兒茂德帝姬趙福金(1103—1128)被迫先後嫁給金國王子和宰相,兩年後竟破“谷道”而死……

紹興等南方城市完成“逆襲”,靖康之變是災難,但對南方也是機會

《大宋宣和遺事》

為了羞辱宋廷,金太宗完顔晟還封宋徽宗為“昏德公”,封宋欽宗為“重昏侯”。“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家山回首三千裡,目斷山南無雁飛”,宋徽宗的《在北題壁》詩,足令臣子痛不欲生,亦令後人潸然淚下。後來,宋徽宗終于客死在了五國城(在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境内)。傳說宋徽宗屍體被金人用來“熬煉燈油”——此說或是無稽之談。不過據《大宋宣和遺事》記載,宋徽宗死後,金人按其地風俗,屍體被擡到一石坑前,“架屍于其旁,用茶肭及野蔓焚之,焦爛及半,複以水滅,以木杖貫其屍,曳棄坑中”——假若參照漢人葬禮,此景簡直是“虐屍”,慘不忍睹啊……

另據《大宋宣和遺事》記載,南宋紹興二十六年(金正隆元年,1156),金主完顔亮(1122—1161)指令宋欽宗出賽馬球,宋欽宗不敢推辭,但他身體孱弱,又不善馬術,且患有嚴重的風疾,是以很快從馬上摔了下來,被亂馬鐵蹄踐踏而死……當然,這些還是後話。

——再回過頭來續說康王趙構。趙構曾奉命以“親王”身份入金國大營作人質時,一次與金國太子比賽射箭,趙構能拉開200斤的大弓,連射三箭,皆中靶心。在金國太子心中,大宋國的王子無非是一枚“銀樣镴槍頭”,他見趙構有如此的大能耐,就懷疑他是“假冒的王子”,不久便将他驅逐回國。

“靖康之變”後,北宋滅亡。傳趙構“泥馬渡江”(當然隻是傳說而已,但當時趙構南逃時流離颠沛、風餐露宿、東躲西藏的狼狽之狀,後人據此亦不難想象),受南逃官宦士人之擁戴,在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稱帝。趙構改元建炎,建立南宋政權,趙構就是宋高宗。

紹興等南方城市完成“逆襲”,靖康之變是災難,但對南方也是機會

宋高宗

建炎三年(1129),宋高宗趙構為躲避金國兵鋒,渡過錢塘江,逃到越州避難。史籍記載,宋高宗曾在越州城内卧龍山麓越王殿駐跸四十餘日,越州第一次作為南宋王朝的臨時首都。今紹興不少地名,傳與宋高宗此次避難越州有關:

越州西郊有大樹江,傳宋高宗逃命至此,見前有大江橫陳,後有追兵将近,在這個萬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時刻,江邊的兩顆大樹突然橫卧下來,宋高宗遂沿着樹幹爬到了對岸。不久金兵追至,見大樹濕淋淋的,也就猜到了事情的原委,是以就想就地取材,砍木作舟,繼續追殺宋高宗。不料大樹被砍倒後,順勢沉落在了江底,宋高宗也就逃遠了。後來,宋高宗為了感謝大樹的救命之恩,把此江命名為大樹江。

紹興等南方城市完成“逆襲”,靖康之變是災難,但對南方也是機會

越王台前古柏,傳為宋高宗手植

越州西郊舊有四王廟,傳宋高宗逃命至此,見背後追殺的金兵逐漸逼近,遂向四位正在田裡勞動的農民求救,四位農民給他穿上蓑衣、戴上鬥笠,假扮成農民一起勞動。金兵追到,向“五位農民”詢問趙構去向,他們胡亂指路,金兵上當,宋高宗遂脫險而去……金兵按農民的指引追了一會兒,發現上當,回頭找他們算賬。金兵發現“五位農民”變成了“四位”,就明白了是以然,殺害了那四位農民。這四位犧牲的農民,後來被宋高宗敕封為王,又建四王廟祭祀——20世紀50至80年代,四王廟為靈芝國小校舍。

越州西郭門外有女迪村(“迪”為“敵”之訛),傳宋高宗在此路遇女俠搭救;女迪村不遠有娘幫村,傳女俠母女曾在此并肩殺敵;越州城西南郊有色康村(“色”、“殺”音近),傳金兵追殺至此大呼“殺康王”;越州城西有太平橋,傳宋高宗在此得大将軍韓世忠(1089 —1151)等救駕……

需要說明的是,此類傳說,并不能成為考證曆史的憑據;但是宋高宗曾避難越州、避難時的悲慘境遇,倒也可以從中窺見一斑。

紹興等南方城市完成“逆襲”,靖康之變是災難,但對南方也是機會

南宋疆域圖

或許在經曆了一次又一次的過度驚吓之後,宋高宗因為心裡陰影部分面積實在太大,從此失去了生育能力。他唯一的兒子元懿太子在三歲時不幸夭折,之後,宋高宗再也沒有出過嗣子。南宋王朝的第二個皇帝是宋孝宗趙昚(shèn,1127—1194),是宋太祖趙匡胤(927—976)四子趙德芳(959―981)的六世孫,系宋高宗之養子,生父便是被封為“秀安僖王”的趙子偁(?—1143)。

紹興等南方城市完成“逆襲”,靖康之變是災難,但對南方也是機會

燭光斧影

——補充一則史料:開寶九年(976)十月初十日晚,49歲的宋太祖趙匡胤一夜暴斃,第二天,其弟趙光義(939—997)即宋太宗繼承了皇位。大将出身、而且一向身強力壯的宋太祖,何怎麼會英年早逝、而且還是一夜暴斃?這是中國曆史上一樁離奇的懸案。據《續湘山野錄》等記載:十月初十日,天氣陡變,雪雹驟降,宋太祖留其弟晉王趙光義在宮中喝酒,宮人但遙見燭影之下,晉王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後宋太祖柱着戰斧戳雪,大聲對晉王說:好做,好做!遂解帶就寝,不久鼻息如雷霆。是夕,晉王留宿宮中,将五鼓時,宮中侍衛等寂無所聞,宋太祖已崩矣——這就是著名的“燭光斧影”的曆史故事。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後不久,宋太祖諸子相繼去世,宋太宗牢牢掌控了皇位大統。宋太祖後裔一脈逐漸淡出皇家宗錄,流入到了民間。直到宋高宗不出嗣子,才派人到民間訪宋太祖後裔……

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再度傳回越州,在越州駐跸達一年零八個月之久。其時,越州第二次作為南宋王朝的臨時首都。

紹興等南方城市完成“逆襲”,靖康之變是災難,但對南方也是機會

南宋紹興(想象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