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中國的病理科發展已到崩潰的邊緣!”當記者問到如何看待基層病理科發展的問題時,武警總醫院病理科科主任紀小龍擔憂地回答。
病理科是綜合醫院必不可少的科室之一,作為臨床基礎科室,病理科承擔着全院的臨床病理診斷、疑難病理診斷、疑難病理會診、健康查體等工作,為臨床提供明确的病理診斷,确定疾病的性質,查明死亡原因。病理診斷與其他診斷手段如B超、正常放射、CT等相比,目前世界各國醫學界公認最可信賴、重複性最強、準确性最高的仍然是病理診斷,因為病理診斷報告不是影像學的描述,而是明确的疾病名稱,臨床醫師主要根據病理報告決定治療原則、估計預後以及解釋臨床症狀。病理診斷的這種權威性決定了它在所有診斷手段中的核心作用,是以病理診斷的品質不僅對相關科室甚至對醫院整體的醫療品質構成極大的影響。
病理科發展面臨崩潰
紀小龍解釋道,在中國2000多個縣中,縣級醫院有病理科的也隻占全部的三分之一,而縣級醫院的病理科基本上都是在渾渾噩噩度日子。資料顯示,僅三分之一的縣級醫院病理科依然還有30%的診斷結果是錯誤的,縣級醫院病理科發展相當嚴峻。
縣級醫院病理科之是以發展不起來,紀小龍認為,一是因為縣級醫院的管理者不夠重視,認為病理科并不能夠為醫院帶來收益,一定程度上病理科的設定有可能還要投入大量資金,得不償失。
其次是因為病理科的醫生培養起來比較困難。“目前在我國病理科醫生依然沒有規範化的教育訓練,即使縣級醫院有病理科醫生,由于收入的問題他們也不願意留在縣級醫院。”紀小龍憂心忡忡地表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幾十年不變的病理檢查定價嚴重地制約了病理病理學科的發展。”
當然,縣級醫院的病理科也有發展較好的,比如經濟發達的沿海城市,醫院管理者意識到病理科的重要性,又不期待病理科能為其帶來收益,反而會加強對病理科的投入。
醫院發展缺不得病理科
紀小龍認為,一個醫院要想發展好,首先要有病理科。不管是縣級醫院還是其他醫療機構,如果沒有病理科,醫生在診斷時往往不敢得出結論,怕出現誤診等情況,這其實也是縣級醫院病人跑到大醫院就診的一個原因。
“我想通過這次教育訓練班告訴那些來學習的人,沒有病理科,醫院是得不到發展的。我要讓他們了解病理是幹什麼的,有什麼作用,在診斷過程中病理能幫助他們解決什麼問題,作為醫生,懂得病理是非常重要的。”紀小龍語重心長地說道。
數字病理是未來發展方向
在武警總醫院病理科診室的牆壁,“數字病理遠端會診中心”幾個字赫然映入記者眼簾。紀小龍告訴記者,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玻璃切片變成數字化切片是病理科必然的發展趨勢。随後,紀小龍帶領記者參觀了他平時應用數字病理遠端會診的房間。“這就是我現在每天要看的數字病理切片。”紀小龍熟練地給記者示範起來,偌大的電腦裡,密密麻麻記錄了他每月的工作量,有時候甚至高達幾百例。而這些案例,大部分都來自于縣級醫院。
目前,以紀小龍個人牽頭的數字病理遠端會診中心已經開展了3年,雖說覆寫面積不是很大,但是這個會診中心主要是針對基層。“基層醫院遠比大城市的醫院需要病理方面的技術指導。”紀小龍說。
但是,紀小龍同時強調,即使數字病理遠端會診中心的開展能幫助縣級醫院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仍然需要縣級醫院的管理者去改變原來的觀念,去投入資金引進病理科所需的裝置儀器,加入到數字病理遠端會診中心中來,以此改善縣級醫院病理科發展的短闆。
2016年12月16-18日,由《中國縣域衛生》雜志發起并主辦的中國品牌醫生學院肝病學院第二輪教育訓練班在北京商務酒店召開。屆時将有武警總醫院病理科紀小龍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重症肝病科孟慶華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消化科劉玉蘭教授、解放軍302醫院肝硬化診療中心李捍衛教授等親臨現場,為我國廣大縣級醫院肝病科的發展指點迷津!
教育訓練資訊
教育訓練地點:北京商務會館
目标學員:應部分醫院需求,本次教育訓練将新增部分名額,面向全國招收學員60名,學員須為縣(含區、市)級醫院主治醫師職稱及以上的消化内科、肝膽外科、感染科或外科臨床醫師。
教育訓練費用:免教育訓練費,學員自理交通費、食宿費即可。
聯系人:郭思明,15510610285;
欲知詳細消息,請點選左下角“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