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積澱厚重,成就科學客觀,造詣巨大!
他的醫學科普,醫學常識推廣,對病理要點的講解真實 客觀 細緻 清晰 具體 通透。讓病者求醫不走彎路,少走彎路,不被套路!通過大衆網絡自媒體的傳播,辨證與擴散,獲得了客觀積極的影響和公衆認可,(不光醫院,現場出診)僅通過網際網路平台,便已很大程度的成救造福了千萬人!

簡介
紀小龍,男,主任醫師、教授,碩士、博士生導師,總醫院病理科主任,惡性良性腫瘤生物治療科主任,納米醫學研究所所長。
1978年畢業于第三軍醫大學。1981年碩士研究所學生畢業。1987年在美國安德森惡性良性腫瘤中心做博士後研究一年。1994年在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進修。1997年在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任通路。現任國内11家雜志的副主編、編委以及美國《環境惡性良性腫瘤病理雜志》編委。是全軍解剖學組織胚胎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抗癌協會淋巴瘤委員會委員、全國全軍及北京市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
1993年始享受特殊津貼。在惡性良性腫瘤早期診斷、淋巴瘤診斷有很深的造詣,每年在病理會診中解決疑難及關鍵診斷1000例以上。1981年在國内率先開展了惡性良性腫瘤免疫封閉機理的研究。1991年報道了國内外首例淋巴結肺吸蟲病。1996年發現并報道了特殊類型霍奇金病.1997年率先對肝癌治療中癌細胞死亡機理進行研究報道。
2003年7月,武警總醫院成立國内首家納米醫學研究所,任所長。新近開展的“惡性良性腫瘤自體血活化療法”對晚期癌症病人進行生物治療和“惡性良性腫瘤形态機理的研究”均為國内外少有人涉及的課題。已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參加編寫專著12部,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四等獎6項…
作為一個會生病的中國人,我也是最近幾年通過網際網路自媒體,認識并關注到他的。我特别覺得他講解病理要點通透客觀細緻,專業知識和醫學能力深厚,為人也随和親切,氣場是睿智聰慧而甯靜從容緻遠的那種,給人感覺特别合适。
作為一名醫學工作者,通過多年的學習 成長 實踐 研究 總結 積累,他的狀态應該是達到了一種特有的醫者境界。
隻有講實話能講真話的專家、教授才能被稱為教授,才會被公衆認可尊重和愛戴!!!你們也有認識紀小龍教授的嗎,大家心目中對他的印象是怎樣的?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