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國藩的多面人生》5

官至副部長的曾國藩是如何成為‘衆矢之的’的呢?

《曾國藩的多面人生》5

官至副部長的曾國藩本想大展鴻圖一番作為的時候卻遇到了官場的瓶頸,成為了‘衆矢之的’,究竟發生了什麼?

曾國藩原名曾寬一,國藩是他進入翰林院給自己改的名字,意為‘國之藩籬’。從立志要做聖人開始,曾國藩就想為國家做些貢獻。等到官至副部長,恰逢清朝内憂外患,外部剛經曆了第一次鴉片戰争,割地賠款,内部混亂可以說‘無一官不貪’,晚年的道光皇帝又保守,安于現狀,曾國藩空有改革之志,卻無人支援他,這時的曾國藩萌生了退意,在曾國藩的家書中清楚的記錄着曾國藩這時的心情。

《曾國藩的多面人生》5

道光三十年,道光皇帝駕崩,新皇帝鹹豐上任,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鹹豐皇帝的第一把火就燒向了穆彰阿,鹹豐皇帝認為穆彰阿平時花言巧語糊弄自己的父皇,立馬把穆彰阿革職,使得朝野上下為之一振,感覺新皇帝有些不同,當然也包括曾國藩在内。

第二把火是下诏求直言,要求臣子們敢于說真話。曾國藩一看鹹豐皇帝要有一番作為,于是連夜奮筆疾書,批判官場作風不好,無人實實在在辦事。曾國藩是這樣說的:

1. 退縮。

出了什麼大事,官員們都是你推我我推你,隻知道向皇上請旨,無人敢直言。

2. 務小不務大。

開個會吧,會務是做得很好的,但開會讨論的内容無一次對國家發展方針有幫助。

3. 敷衍。

就一個字“拖”,出了問題不解決,好像拖就能解決了。

4. 表面文章。

老百姓的日子看起來太平,實際上黑惡勢力橫行,京官心知肚明卻沒人去管。

這也為日後曾國藩成為衆矢之的沒下了伏筆!

鹹豐皇帝一開始其實是非常器重曾國藩的,讓他兼任五部的副部長(當時清朝有六個部門)。曾國藩這次的進言受到皇帝的大肆表揚,還鼓勵群臣要向曾國藩學習。這次的說真話受到皇帝表揚讓曾國藩覺得鹹豐皇帝是個明君。于是他又給皇帝寫了一份奏折,這次徹底惹怒了鹹豐皇帝。他是這樣說的:說鹹豐看起來很精明很厲害,但成天隻挑一些禮儀方面的小毛病,都是些雞毛蒜皮的事,壓根不值得注意,大事反而管得不明白。

其實鹹豐皇帝是個心胸狹隘又自卑的人,為什麼這樣說呢?關于鹹豐皇帝繼位有兩個故事一個是藏拙示仁,一個是藏拙示孝。鹹豐皇帝其實一直活在弟弟奕訢(也就是後來的忠親王)的陰影之下,奕訢從小聰明,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很受道光皇帝賞識,道光皇帝有意考查自己的兩個兒子,于是在春天帶着兩個兒子去狩獵,奕訢打了很多獵物回來,而鹹豐卻一無所得,道光皇帝問為什麼,鹹豐說春天是動物繁殖的季節我如果射殺它們很可能它們肚裡的孩子也死了,我是不忍心,這就是‘藏拙示仁’的故事;還有一次道光皇帝病重招見兩個兒子談治國之道,奕訢侃侃而談說的很有道理,而鹹豐卻不談治國之道,哭着說看父親病重自己非常的痛苦,這就是‘藏拙示孝’的故事。而且鹹豐皇帝有腿疾,是個瘸子,這也是導緻鹹豐皇帝自卑的一個原因。而鹹豐皇帝批評大臣的小毛病正是他自卑的展現。

曾國藩的說真話,實實在在辦事還‘得罪’了另外兩個大臣。

一個是琦善

琦善為後人所知是因為林則徐和第一次鴉片戰争,琦善是主和派,他私自與英國人談判,割讓香港使得道光皇帝大怒,将琦善“革職鎖拿,查抄家産”,琦善三十多歲就做過河南巡撫,後來被啟用又做了陝甘總督,在做陝甘總督時因為濫殺無辜被人彈劾。鹹豐将他交給刑部處置。琦善在京城根深蒂固,很多官員不是他的舊部,就是他的學生,在審訊時,盡拿無關緊要的問題問他,實則就是想幫他開脫。

曾國藩見狀很生氣,痛罵辦事的官員們一頓,并禀報皇上,副部長的堅持不容小觑,琦善被革職,發配吉林,這下,曾國藩立馬得罪光了所有和琦善有關系的同僚們,被他們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另一個是是賽尚阿

這人雖然位高權重,但膽子很小,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時候排程不力,還帶頭逃跑,日久無功,于是被交給了刑部處置。在很多人眼裡,這根本不是什麼大過,但曾國藩卻認為此事關乎軍務,必須要嚴懲,才能威震軍心,賽尚阿同樣被革職。

曾國藩的這些行為徹底的得罪了當時是權貴,以至于同席就餐沒有人願意和曾國藩同桌。

《曾國藩的多面人生》5

可能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在京當官十餘年官至副部長的曾國藩應該早知官場之道,不應該這樣處處碰壁,恰恰相反曾國藩的升遷我們前面也說過是靠翰林大考和道光皇帝的賞識。這正是曾國藩多面人生的展現之一,也是普通人能夠看到、學到、見識到曾國藩普通的一面,仕途發展、人生軌迹可追尋的一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