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曾国藩的多面人生》5

官至副部长的曾国藩是如何成为‘众矢之的’的呢?

《曾国藩的多面人生》5

官至副部长的曾国藩本想大展鸿图一番作为的时候却遇到了官场的瓶颈,成为了‘众矢之的’,究竟发生了什么?

曾国藩原名曾宽一,国藩是他进入翰林院给自己改的名字,意为‘国之藩篱’。从立志要做圣人开始,曾国藩就想为国家做些贡献。等到官至副部长,恰逢清朝内忧外患,外部刚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割地赔款,内部混乱可以说‘无一官不贪’,晚年的道光皇帝又保守,安于现状,曾国藩空有改革之志,却无人支持他,这时的曾国藩萌生了退意,在曾国藩的家书中清楚的记录着曾国藩这时的心情。

《曾国藩的多面人生》5

道光三十年,道光皇帝驾崩,新皇帝咸丰上任,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咸丰皇帝的第一把火就烧向了穆彰阿,咸丰皇帝认为穆彰阿平时花言巧语糊弄自己的父皇,立马把穆彰阿革职,使得朝野上下为之一振,感觉新皇帝有些不同,当然也包括曾国藩在内。

第二把火是下诏求直言,要求臣子们敢于说真话。曾国藩一看咸丰皇帝要有一番作为,于是连夜奋笔疾书,批判官场作风不好,无人实实在在办事。曾国藩是这样说的:

1. 退缩。

出了什么大事,官员们都是你推我我推你,只知道向皇上请旨,无人敢直言。

2. 务小不务大。

开个会吧,会务是做得很好的,但开会讨论的内容无一次对国家发展方针有帮助。

3. 敷衍。

就一个字“拖”,出了问题不解决,好像拖就能解决了。

4. 表面文章。

老百姓的日子看起来太平,实际上黑恶势力横行,京官心知肚明却没人去管。

这也为日后曾国藩成为众矢之的没下了伏笔!

咸丰皇帝一开始其实是非常器重曾国藩的,让他兼任五部的副部长(当时清朝有六个部门)。曾国藩这次的进言受到皇帝的大肆表扬,还鼓励群臣要向曾国藩学习。这次的说真话受到皇帝表扬让曾国藩觉得咸丰皇帝是个明君。于是他又给皇帝写了一份奏折,这次彻底惹怒了咸丰皇帝。他是这样说的:说咸丰看起来很精明很厉害,但成天只挑一些礼仪方面的小毛病,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压根不值得注意,大事反而管得不明白。

其实咸丰皇帝是个心胸狭隘又自卑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关于咸丰皇帝继位有两个故事一个是藏拙示仁,一个是藏拙示孝。咸丰皇帝其实一直活在弟弟奕訢(也就是后来的忠亲王)的阴影之下,奕訢从小聪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很受道光皇帝赏识,道光皇帝有意考查自己的两个儿子,于是在春天带着两个儿子去狩猎,奕訢打了很多猎物回来,而咸丰却一无所得,道光皇帝问为什么,咸丰说春天是动物繁殖的季节我如果射杀它们很可能它们肚里的孩子也死了,我是不忍心,这就是‘藏拙示仁’的故事;还有一次道光皇帝病重招见两个儿子谈治国之道,奕訢侃侃而谈说的很有道理,而咸丰却不谈治国之道,哭着说看父亲病重自己非常的痛苦,这就是‘藏拙示孝’的故事。而且咸丰皇帝有腿疾,是个瘸子,这也是导致咸丰皇帝自卑的一个原因。而咸丰皇帝批评大臣的小毛病正是他自卑的体现。

曾国藩的说真话,实实在在办事还‘得罪’了另外两个大臣。

一个是琦善

琦善为后人所知是因为林则徐和第一次鸦片战争,琦善是主和派,他私自与英国人谈判,割让香港使得道光皇帝大怒,将琦善“革职锁拿,查抄家产”,琦善三十多岁就做过河南巡抚,后来被启用又做了陕甘总督,在做陕甘总督时因为滥杀无辜被人弹劾。咸丰将他交给刑部处置。琦善在京城根深蒂固,很多官员不是他的旧部,就是他的学生,在审讯时,尽拿无关紧要的问题问他,实则就是想帮他开脱。

曾国藩见状很生气,痛骂办事的官员们一顿,并禀报皇上,副部长的坚持不容小觑,琦善被革职,发配吉林,这下,曾国藩立马得罪光了所有和琦善有关系的同僚们,被他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另一个是是赛尚阿

这人虽然位高权重,但胆子很小,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调度不力,还带头逃跑,日久无功,于是被交给了刑部处置。在很多人眼里,这根本不是什么大过,但曾国藩却认为此事关乎军务,必须要严惩,才能威震军心,赛尚阿同样被革职。

曾国藩的这些行为彻底的得罪了当时是权贵,以至于同席就餐没有人愿意和曾国藩同桌。

《曾国藩的多面人生》5

可能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在京当官十余年官至副部长的曾国藩应该早知官场之道,不应该这样处处碰壁,恰恰相反曾国藩的升迁我们前面也说过是靠翰林大考和道光皇帝的赏识。这正是曾国藩多面人生的体现之一,也是普通人能够看到、学到、见识到曾国藩普通的一面,仕途发展、人生轨迹可追寻的一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