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主席笑談人生
1917年,毛澤東用這句話描述了他與陳昌兩人之間深厚的革命情誼。
。
宋任窮參軍照
見到毛主席的一刹那,宋任窮小跑幾步來到毛主席面前,随後和毛主席緊緊握手。毛主席親切地說道:“任窮啊,咱們分開後,已經有14年沒有見面了吧。”
宋任窮激動地點點頭,然後回答毛主席:“是的,主席,我們已經有14年沒有見面了。建國後,在雲南工作的這些日子裡,我十分的想念您。想念我們與其他同志一起在井岡山打天下的日子。”
說起在雲南的工作,毛主席說道:“雲南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一個省份,上層知名人士也不在少數,有當過内閣總理的,黨和國家将你安排在雲南工作,你一定要注意掌握好各個少數民族之間的關系,在為人民服務的前提下,堅決執行國家頒布的少數民族政策,發展雲南的過程中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
宋任窮與妻子合照
然後,毛主席詢問起宋任窮下井岡山後與部隊失聯後的那一段情況,毛主席一邊詢問一邊說:“得知你與部隊失聯後,我派出好多紅軍同志尋找你,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内一直沒有你的消息。随着國内局勢發生變化,蔣介石加緊進攻紅軍,我們隻能一邊反抗國民黨,一邊繼續尋找你。”
聽到毛主席在自己失聯後如此關心自己,堂堂将軍忍不住熱淚盈眶。宋任窮仔細向毛主席介紹了自己與部隊失聯的情況,随後又介紹了自己如何曆經艱辛尋找部隊,如何機智的重返部隊。
毛主席聽着宋任窮這些驚心動魄的經曆十分的感慨,他對宋任窮說道:“你失聯後,我經常和同志們講,宋任窮同志是我們紅軍的一員福将,他根本不會有事,一定會平安無事的回到紅軍隊伍,最終與我們再次見面。”
在宋任窮講述自己經曆的過程中,毛主席提到了昔日的摯友陳昌和夏明翰,宋任窮告訴毛主席:“陳昌和夏明翰都是他的老師。兩人卻被國民黨軍殘忍的殺害,我沒能救下他們,我對不起自己的恩師,這也成為我一生的遺憾。”
宋任窮全家照
毛主席的内心不是滋味,他默默地拿出一根煙抽了起來,毛主席伴随雲霧缭繞的煙氣陷入了回憶中。宋任窮深知,毛主席是一位很重感情的人,對過去的許多事情和許多人都記憶猶新,談到那些為革命犧牲的同志時,毛主席的内心總是充滿了悲傷之情,眼中時不時有淚花湧動。宋任窮明白,在長久的革命歲月中,這些人在毛主席的内心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記。随後,毛主席向宋任窮回憶了自己與陳昌以及陳昌妻女那些感人肺腑的事迹。
建國後,毛主席多次和身邊人回憶:在他參加革命前,他曾經結識了很多對他幫助和影響他一生的奇友。盡管他們有些已經為革命犧牲,但他們為國家和人民做出的貢獻,會永遠留在人民心中。
毛主席在湖南一師讀書期間,不是那種孤獨清高、孤芳自賞的迂腐書生,而是一個廣交天下奇傑的熱血青年。。
湖南第一師範
讀書期間,毛主席不但重交友,更為特别的是交友之奇,朋友間不談金錢,不談男女之事,不談家務瑣事,隻願意談論人的天性,人類社會,中國,世界,宇宙!。
1894年,陳昌出生于湖南浏陽市鎮頭鎮的一個貧苦家庭,在封建地主的壓制下,陳昌一家過着食不果腹的生活,盡管如此,他的父母深知,隻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于是,省吃儉用的父母在陳昌10歲的時候将他送入私塾讀書。
陳昌舊照
陳昌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讀書期間深得老師喜愛。1911年,勤奮好學的陳昌順利考入湖南第四師範。在求學期間,陳昌認識了同在這所學校學習的毛澤東、何叔衡、蔡和森。陳昌的大侄子陳大宏在後來回憶說:“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讀書,陳昌是1911年至1915年,毛澤東是1914年至1918年。陳昌比毛澤東小半歲,但兩人思想意識接近。”
1914年,由于毛澤東所讀的學校進行合并,他從湖南師範來到了湖南省立第一師範。讀書期間,毛澤東,令陳昌極為欽佩。他們很快成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當時,蔡和森、何叔衡、羅學瓒、張昆弟等也在一師讀書,且都通過毛澤東團結在一起。他們經常縱論天下大事,讨論國家命運和前途,并成立哲學小組專門研究新思想、新文化,探求革命真理。
對于陳昌,毛澤東一直認為他就是個奇人,毛澤東在後來回憶道:陳昌的口才十分了得,在一師讀書時,他的演講才能聞名全校,常見清早起床後,獨自一人跑到湘江猴子石旁,以滔滔江水為千百聽衆,旁若無人地大聲練習演講,而且繪聲繪色,顧盼神飛,吸引了不少路人駐足欣賞。因是學校辯論會的積極組織者和上司者,人稱他為“雄辯部長”。
青年毛澤東
求學期間,陳昌對于學習的癡迷和刻苦程度,世人更是難以想象,陳昌根本沒有業餘時間,他除了與我們這些摯友談論革命理想外,其餘時間都在學習或者讀書。陳昌拿這樣一句話勉勵自己:人不能天生聰明也,發憤就是聰明。人一知之,吾十可知也,人十知之,吾百可知也。
毛主席和好友陳章甫都工作過的一師附小
對于陳昌的刻苦,恩師楊昌濟曾經這樣評價:閱熊蕭陳三生筆記,均有長進,昆甫多記讀書講論所得,子升多記思慮所得,章甫多記行事所得;一重博學,一重深思,一重力行。楊昌濟認為,。
1915年新文化運動前後,國内反對袁世凱的革命活動風起雲湧,為了聲援革命活動,身在湖南第一師範的毛澤東第一次有了組建革命團體,聯合更多有志之士的想法,對于這一想法, 志同道合的陳昌積極贊同。
毛主席與陳昌等人在湖南第一師範合影照
于是兩人開始具體謀劃,為了招募有識之士,毛澤東還專門以筆名二十八畫生發出征友啟事。征友啟事的内容如下:二十八畫生者,長沙布衣學子也。但有能耐艱苦勞頓,不惜己身而為國家者,修遠求索,上下而欲覓同道者,皆吾之所求也……
1918年4月,醞釀多時的新民學會正式成立,陳昌是“幹事”之一。
一邊從事革命活動,一邊教書。陳昌把地理知識與時局結合起來,給學生講解中國是如何被帝國主義列強一步步瓜分的。在自編的教材中,他呼籲:“尚志沙場,誓圖恢複,山河依舊,不難一一收回,庶可以紹祖先之丕烈,洗百年之奇恥也。”1921年,陳昌加入中國共産黨。
新民學會成員在長沙合影照
1925年,在蘇聯的幫助下,國共實作第一次合作,陳昌當選為國民黨湖南省黨部執行委員,随後被派往湘西動員賀龍出兵北伐。當時,軍閥孫傳芳和吳佩孚也派了人,賀龍設宴請三方陳述理由。陳昌充分施展雄辯才能舌戰軍閥說客,最後促成賀龍率兵北伐。
1927年,蔣介石陰謀發動叛變,破壞國共合作,大肆屠殺共産黨人,正在賀龍部隊的陳昌知道後悲痛不已,北伐戰争結束後,陳昌跟随賀龍一同來到了南昌,在南昌起義中,陳昌再次發揮他的演講才能,積極宣傳共産黨的革命思想,賀龍隊伍的進一步壯大,陳昌可謂是立下了大功。南昌起義結束後,陳昌按照黨組織的要求繼續宣傳革命,于是他離開了賀龍的隊伍。
1929年,黨組織交給陳昌一個重要任務,要求他以特派員的身份奔赴江西,再次與老搭檔賀龍合作,一同在江西開辟革命根據地。陳昌聽到這個任務後高興不已。他曾說過:能夠和老搭檔賀龍一起共事,是他人生一大幸事。
青年賀龍戎裝照
然而,在前來江西的途中,他遇到了曾經接濟過的的學生,這些學生早已經成為國民黨的特務,他們利用陳昌的心理,最終将他誘捕。國民黨深知陳昌的才能和頭腦,多次希望他能夠為國民黨所用。
然而,面對國民黨的威逼利誘,陳昌不為所動,為了讓陳昌就範,特務們特意抓來了陳昌的妻子和女兒,希望通過他的妻女能夠逼迫陳昌就範。然而,陳昌對共産主義的信仰超乎了特務們的想象。
在就義前,陳昌堅定地對妻子說:“獻身黨的事業是我的生平志願,今日我為黨的事業而死,正是死得其所,死而無憾!”
1930年2月12日,毛澤東永遠忘不了這一天,這一天是摯友陳昌英勇就義的日子,陳昌被特務們殘害于長沙浏陽門外。臨死前,陳昌依舊用自己的演講,積極宣傳共産主義信仰和黨的思想路線。為獄中的戰友們播下了革命的種子。他嚴厲痛斥國民黨反動派的罪行,号召人民起來與國民黨作鬥争。臨刑前振臂高呼:“革命一定成功!勞苦大衆一定要解放!”他以36歲的青春和生命,獻給了人民解放事業。
毛主席上司秋收起義
1930年秋天,毛澤東等人率領紅軍攻打長沙,來到長沙後,毛澤東想起了自己的摯友陳昌,他通過打聽找到了陳昌的妻子毛秉琴和女兒陳文新。見到毛澤東的一刹那,毛秉琴不由自主地留下了眼淚,毛澤東趕緊上前詢問情況,毛秉琴一邊哭泣,一邊将陳昌犧牲的噩耗告訴毛澤東。
得知陳昌犧牲的消息,毛澤東内心悲痛不已,毛澤東對毛秉琴說:“我與陳昌兄的革命友誼甚笃,參加革命後,我倆經常互通書信,一直保持着聯系。沒想到那次分别,竟然是我與陳昌兄的最後一面,如今再見已是天人永隔。陳昌是為革命犧牲的,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我與陳昌兄為生死之交,以後你們遇到什麼困難,可以随時給我寫信。照顧好革命摯友的後代,是我毛澤東義不容辭的責任。”
毛主席寫信照
陳昌的一生盡管十分短暫,但是他對于兩個女兒的愛,卻一點也不比别人少。陳昌和毛秉琴一共有兩個女兒——長女陳雲和次女陳文新。對于兩個女兒,陳昌有着自己獨特的教育。
在陳文新的印象中,父親表面上看起來十分嚴肅,但是,她能夠從小事中感受到父親對她的愛。陳文新在後來回憶:自己一生最崇拜的人就是自己的父親,她的父親陳昌是天生的雄辯家和演說家。
陳文新多次聽母親毛秉琴講述,父親在學校的求學經曆。早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讀書時,陳昌的演講才能就聞名全校。每日清晨,同學們常見陳昌獨自跑到猴子石附近,面對湘江大聲練習演講。
1919年3月,環球中國學生會在上海送别留法學生合影。後排右一為毛澤東
他将滔滔江水視為千百群衆,聲音洪亮,說理辟透,顧盼神飛。常有路人駐足欣賞。因他是學校辯論會的積極組織者和上司者,人稱“雄辯部長”。這一才能成為他革命工作的鋒利武器。
母親還說:你的父親一生有很多摯友,他最信賴的便是毛澤東,毛澤東與楊開慧結婚的時候,我和你父親親自做了兩人的證婚人,當時,兩人結婚的時候,沒有請多少人,他們在長沙青山祠請了兩桌客人,在親朋好友的祝福中,兩位新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我們與毛澤東一家的深厚友誼,常人是無法了解的。
建國以後,毛主席盡管日理萬機,但是他依舊關心着陳昌的妻子和女兒。陳文新在後來回憶道:我一共在北京見過毛主席三次。
毛主席與陳昌三女兒陳文新合影
按照母親的要求,我先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在信中表達了我來北京探望毛主席的願望,以及母親對毛主席的慰問。毛主席收到信件後立即給我回複。于是,我在中南海第一次見到了毛主席。
毛主席給陳文新回信
噓寒問暖後,毛主席和我談到了我的父親陳昌,在交談中,我再一次深刻的感受到父親與毛主席深厚的革命友誼,當毛主席提到父親犧牲時,他的雙眼濕潤了,毛主席對我說:“你的父親是一位好同志,自他走後,我經常回憶起與你父親在一起讨論革命理想的情景,你父親對我有着很深的影響。”
陳文新回憶:自己第二次見毛主席是在1953年。當時,陳文新剛從武漢大學畢業,在母親和毛主席的鼓勵下,她考取了留蘇預備班,随後,陳文新第一時間将這一喜訊寫信告知毛主席,毛主席得知後立即給她回信,在信中,毛主席說了很多勉勵的話,繼續勉勵我嚴格要求自己,不驕不躁。既要對得起父母,又要對得起自己。對于毛主席的勉勵,陳文新說:自己一直謹記毛主席和母親的話,他們是自己克服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柱。
陳文新出席生物醫藥産業發展論壇合影
1957年,陳文新在莫斯科第三次見到了毛主席。當時,毛主席正在蘇聯通路,期間與留蘇學生進行見面。作為這次留蘇學生的代表,陳文新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之後,毛主席多次給陳文新寫信,在信中,毛主席說道:“”
毛主席與陳昌的革命友誼,再次見證了偉人毛主席不為人知的一面,毛主席的為人情懷永遠值得我們學習!謹以此文緬懷偉大的毛主席和革命烈士陳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