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主席笑谈人生
1917年,毛泽东用这句话描述了他与陈昌两人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
。
宋任穷参军照
见到毛主席的一刹那,宋任穷小跑几步来到毛主席面前,随后和毛主席紧紧握手。毛主席亲切地说道:“任穷啊,咱们分开后,已经有14年没有见面了吧。”
宋任穷激动地点点头,然后回答毛主席:“是的,主席,我们已经有14年没有见面了。建国后,在云南工作的这些日子里,我十分的想念您。想念我们与其他同志一起在井冈山打天下的日子。”
说起在云南的工作,毛主席说道:“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上层知名人士也不在少数,有当过内阁总理的,党和国家将你安排在云南工作,你一定要注意掌握好各个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在为人民服务的前提下,坚决执行国家颁布的少数民族政策,发展云南的过程中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宋任穷与妻子合照
然后,毛主席询问起宋任穷下井冈山后与部队失联后的那一段情况,毛主席一边询问一边说:“得知你与部队失联后,我派出好多红军同志寻找你,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没有你的消息。随着国内局势发生变化,蒋介石加紧进攻红军,我们只能一边反抗国民党,一边继续寻找你。”
听到毛主席在自己失联后如此关心自己,堂堂将军忍不住热泪盈眶。宋任穷仔细向毛主席介绍了自己与部队失联的情况,随后又介绍了自己如何历经艰辛寻找部队,如何机智的重返部队。
毛主席听着宋任穷这些惊心动魄的经历十分的感慨,他对宋任穷说道:“你失联后,我经常和同志们讲,宋任穷同志是我们红军的一员福将,他根本不会有事,一定会平安无事的回到红军队伍,最终与我们再次见面。”
在宋任穷讲述自己经历的过程中,毛主席提到了昔日的挚友陈昌和夏明翰,宋任穷告诉毛主席:“陈昌和夏明翰都是他的老师。两人却被国民党军残忍的杀害,我没能救下他们,我对不起自己的恩师,这也成为我一生的遗憾。”
宋任穷全家照
毛主席的内心不是滋味,他默默地拿出一根烟抽了起来,毛主席伴随云雾缭绕的烟气陷入了回忆中。宋任穷深知,毛主席是一位很重感情的人,对过去的许多事情和许多人都记忆犹新,谈到那些为革命牺牲的同志时,毛主席的内心总是充满了悲伤之情,眼中时不时有泪花涌动。宋任穷明白,在长久的革命岁月中,这些人在毛主席的内心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随后,毛主席向宋任穷回忆了自己与陈昌以及陈昌妻女那些感人肺腑的事迹。
建国后,毛主席多次和身边人回忆:在他参加革命前,他曾经结识了很多对他帮助和影响他一生的奇友。尽管他们有些已经为革命牺牲,但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会永远留在人民心中。
毛主席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不是那种孤独清高、孤芳自赏的迂腐书生,而是一个广交天下奇杰的热血青年。。
湖南第一师范
读书期间,毛主席不但重交友,更为特别的是交友之奇,朋友间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只愿意谈论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
1894年,陈昌出生于湖南浏阳市镇头镇的一个贫苦家庭,在封建地主的压制下,陈昌一家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尽管如此,他的父母深知,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于是,省吃俭用的父母在陈昌10岁的时候将他送入私塾读书。
陈昌旧照
陈昌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读书期间深得老师喜爱。1911年,勤奋好学的陈昌顺利考入湖南第四师范。在求学期间,陈昌认识了同在这所学校学习的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陈昌的大侄子陈大宏在后来回忆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陈昌是1911年至1915年,毛泽东是1914年至1918年。陈昌比毛泽东小半岁,但两人思想意识接近。”
1914年,由于毛泽东所读的学校进行合并,他从湖南师范来到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期间,毛泽东,令陈昌极为钦佩。他们很快成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当时,蔡和森、何叔衡、罗学瓒、张昆弟等也在一师读书,且都通过毛泽东团结在一起。他们经常纵论天下大事,讨论国家命运和前途,并成立哲学小组专门研究新思想、新文化,探求革命真理。
对于陈昌,毛泽东一直认为他就是个奇人,毛泽东在后来回忆道:陈昌的口才十分了得,在一师读书时,他的演讲才能闻名全校,常见清早起床后,独自一人跑到湘江猴子石旁,以滔滔江水为千百听众,旁若无人地大声练习演讲,而且绘声绘色,顾盼神飞,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欣赏。因是学校辩论会的积极组织者和领导者,人称他为“雄辩部长”。
青年毛泽东
求学期间,陈昌对于学习的痴迷和刻苦程度,世人更是难以想象,陈昌根本没有业余时间,他除了与我们这些挚友谈论革命理想外,其余时间都在学习或者读书。陈昌拿这样一句话勉励自己:人不能天生聪明也,发愤就是聪明。人一知之,吾十可知也,人十知之,吾百可知也。
毛主席和好友陈章甫都工作过的一师附小
对于陈昌的刻苦,恩师杨昌济曾经这样评价:阅熊萧陈三生笔记,均有长进,昆甫多记读书讲论所得,子升多记思虑所得,章甫多记行事所得;一重博学,一重深思,一重力行。杨昌济认为,。
1915年新文化运动前后,国内反对袁世凯的革命活动风起云涌,为了声援革命活动,身在湖南第一师范的毛泽东第一次有了组建革命团体,联合更多有志之士的想法,对于这一想法, 志同道合的陈昌积极赞同。
毛主席与陈昌等人在湖南第一师范合影照
于是两人开始具体谋划,为了招募有识之士,毛泽东还专门以笔名二十八画生发出征友启事。征友启事的内容如下:二十八画生者,长沙布衣学子也。但有能耐艰苦劳顿,不惜己身而为国家者,修远求索,上下而欲觅同道者,皆吾之所求也……
1918年4月,酝酿多时的新民学会正式成立,陈昌是“干事”之一。
一边从事革命活动,一边教书。陈昌把地理知识与时局结合起来,给学生讲解中国是如何被帝国主义列强一步步瓜分的。在自编的教材中,他呼吁:“尚志沙场,誓图恢复,山河依旧,不难一一收回,庶可以绍祖先之丕烈,洗百年之奇耻也。”1921年,陈昌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民学会成员在长沙合影照
1925年,在苏联的帮助下,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陈昌当选为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随后被派往湘西动员贺龙出兵北伐。当时,军阀孙传芳和吴佩孚也派了人,贺龙设宴请三方陈述理由。陈昌充分施展雄辩才能舌战军阀说客,最后促成贺龙率兵北伐。
1927年,蒋介石阴谋发动叛变,破坏国共合作,大肆屠杀共产党人,正在贺龙部队的陈昌知道后悲痛不已,北伐战争结束后,陈昌跟随贺龙一同来到了南昌,在南昌起义中,陈昌再次发挥他的演讲才能,积极宣传共产党的革命思想,贺龙队伍的进一步壮大,陈昌可谓是立下了大功。南昌起义结束后,陈昌按照党组织的要求继续宣传革命,于是他离开了贺龙的队伍。
1929年,党组织交给陈昌一个重要任务,要求他以特派员的身份奔赴江西,再次与老搭档贺龙合作,一同在江西开辟革命根据地。陈昌听到这个任务后高兴不已。他曾说过:能够和老搭档贺龙一起共事,是他人生一大幸事。
青年贺龙戎装照
然而,在前来江西的途中,他遇到了曾经接济过的的学生,这些学生早已经成为国民党的特务,他们利用陈昌的心理,最终将他诱捕。国民党深知陈昌的才能和头脑,多次希望他能够为国民党所用。
然而,面对国民党的威逼利诱,陈昌不为所动,为了让陈昌就范,特务们特意抓来了陈昌的妻子和女儿,希望通过他的妻女能够逼迫陈昌就范。然而,陈昌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超乎了特务们的想象。
在就义前,陈昌坚定地对妻子说:“献身党的事业是我的生平志愿,今日我为党的事业而死,正是死得其所,死而无憾!”
1930年2月12日,毛泽东永远忘不了这一天,这一天是挚友陈昌英勇就义的日子,陈昌被特务们残害于长沙浏阳门外。临死前,陈昌依旧用自己的演讲,积极宣传共产主义信仰和党的思想路线。为狱中的战友们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他严厉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号召人民起来与国民党作斗争。临刑前振臂高呼:“革命一定成功!劳苦大众一定要解放!”他以36岁的青春和生命,献给了人民解放事业。
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
1930年秋天,毛泽东等人率领红军攻打长沙,来到长沙后,毛泽东想起了自己的挚友陈昌,他通过打听找到了陈昌的妻子毛秉琴和女儿陈文新。见到毛泽东的一刹那,毛秉琴不由自主地留下了眼泪,毛泽东赶紧上前询问情况,毛秉琴一边哭泣,一边将陈昌牺牲的噩耗告诉毛泽东。
得知陈昌牺牲的消息,毛泽东内心悲痛不已,毛泽东对毛秉琴说:“我与陈昌兄的革命友谊甚笃,参加革命后,我俩经常互通书信,一直保持着联系。没想到那次分别,竟然是我与陈昌兄的最后一面,如今再见已是天人永隔。陈昌是为革命牺牲的,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我与陈昌兄为生死之交,以后你们遇到什么困难,可以随时给我写信。照顾好革命挚友的后代,是我毛泽东义不容辞的责任。”
毛主席写信照
陈昌的一生尽管十分短暂,但是他对于两个女儿的爱,却一点也不比别人少。陈昌和毛秉琴一共有两个女儿——长女陈云和次女陈文新。对于两个女儿,陈昌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
在陈文新的印象中,父亲表面上看起来十分严肃,但是,她能够从小事中感受到父亲对她的爱。陈文新在后来回忆:自己一生最崇拜的人就是自己的父亲,她的父亲陈昌是天生的雄辩家和演说家。
陈文新多次听母亲毛秉琴讲述,父亲在学校的求学经历。早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陈昌的演讲才能就闻名全校。每日清晨,同学们常见陈昌独自跑到猴子石附近,面对湘江大声练习演讲。
1919年3月,环球中国学生会在上海送别留法学生合影。后排右一为毛泽东
他将滔滔江水视为千百群众,声音洪亮,说理辟透,顾盼神飞。常有路人驻足欣赏。因他是学校辩论会的积极组织者和领导者,人称“雄辩部长”。这一才能成为他革命工作的锋利武器。
母亲还说:你的父亲一生有很多挚友,他最信赖的便是毛泽东,毛泽东与杨开慧结婚的时候,我和你父亲亲自做了两人的证婚人,当时,两人结婚的时候,没有请多少人,他们在长沙青山祠请了两桌客人,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中,两位新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我们与毛泽东一家的深厚友谊,常人是无法理解的。
建国以后,毛主席尽管日理万机,但是他依旧关心着陈昌的妻子和女儿。陈文新在后来回忆道:我一共在北京见过毛主席三次。
毛主席与陈昌三女儿陈文新合影
按照母亲的要求,我先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表达了我来北京探望毛主席的愿望,以及母亲对毛主席的慰问。毛主席收到信件后立即给我回复。于是,我在中南海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
毛主席给陈文新回信
嘘寒问暖后,毛主席和我谈到了我的父亲陈昌,在交谈中,我再一次深刻的感受到父亲与毛主席深厚的革命友谊,当毛主席提到父亲牺牲时,他的双眼湿润了,毛主席对我说:“你的父亲是一位好同志,自他走后,我经常回忆起与你父亲在一起讨论革命理想的情景,你父亲对我有着很深的影响。”
陈文新回忆:自己第二次见毛主席是在1953年。当时,陈文新刚从武汉大学毕业,在母亲和毛主席的鼓励下,她考取了留苏预备班,随后,陈文新第一时间将这一喜讯写信告知毛主席,毛主席得知后立即给她回信,在信中,毛主席说了很多勉励的话,继续勉励我严格要求自己,不骄不躁。既要对得起父母,又要对得起自己。对于毛主席的勉励,陈文新说:自己一直谨记毛主席和母亲的话,他们是自己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柱。
陈文新出席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合影
1957年,陈文新在莫斯科第三次见到了毛主席。当时,毛主席正在苏联访问,期间与留苏学生进行见面。作为这次留苏学生的代表,陈文新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之后,毛主席多次给陈文新写信,在信中,毛主席说道:“”
毛主席与陈昌的革命友谊,再次见证了伟人毛主席不为人知的一面,毛主席的为人情怀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谨以此文缅怀伟大的毛主席和革命烈士陈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