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如果没有开国上将宋任穷的这封密信,也许工农红军不会引兵井冈山

作者:漫谈丛笔

早在秋收起义爆发前,中共江西省委就非常注意这支工农革命军武装,并派出一名交通员前往秋收起义部队第三团驻地铜鼓进行联络。三团党组织也派出了当时在团部秘书处担任文书的宋任穷与交通员一道前往江西省委去请示下一步的行动。当宋任穷走后不久,秋收起义就爆发了。

如果没有开国上将宋任穷的这封密信,也许工农红军不会引兵井冈山

1927年9月25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芦溪冲破敌人的伏击,进入莲花县境。就在工农革命军正遭敌军伏击、摆脱敌人的尾追之后,宋任穷在莲花的陈家坊追上了向南转移的秋收起义部队,并向毛泽东呈上了江西省委给毛泽东的信。

如果没有开国上将宋任穷的这封密信,也许工农红军不会引兵井冈山

据宋任穷1974年10月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谈话时的回忆:“我走了以后,毛委员来到铜鼓,领导部队举行秋收起义。因此,文家市会师我未能参加。江西省委派来的那个交通员,年纪比我大一点,有20多岁。南昌暴动后,敌人的白色恐怖很严重,他是搞秘密工作的,我不便问他的名字。他们一起到了南昌市,省委机关设在市内一个小巷子里面。在那里我见到了省委书记汪泽楷、刘士奇(湖南人,光头,后在赣西当了特委书记,还到了鄂豫皖)。汪泽楷看了我带去的信,他回了一封信,是用药水密写的,不知写了什么内容。他只是口头对我讲,‘你们在莲花县一带行动,宁冈县有我们党的武装,有几十支枪,其他的事,信上都写了。’”

如果没有开国上将宋任穷的这封密信,也许工农红军不会引兵井冈山

江西省委给毛泽东的这封信包含了一些十分重要的信息,对秋收起义部队的走向起了很大的导向性和决策性的作用。

首先,这封信中提到了宁冈。宁冈的情况,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军事会议上曾听王兴亚讲过,已有初步的了解。如今,江西省委进一步明确,“宁冈有我们党的武装,有几十支枪。”这对毛泽东引兵井冈和工农革命军后来在宁冈茅坪安家、建立以宁冈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局面,无疑具有重大影响。

如果没有开国上将宋任穷的这封密信,也许工农红军不会引兵井冈山

张家湾军事会议旧址

其次,毛泽东在高滩听取甘明山、贺国庆的汇报时,根据江西省委的信函内容,又一次对宁冈、永新一带的地形和有关情况作了调查,对于部队的行动方向心中有底了。

再次,9月26日,工农革命军打下莲花县城后,毛泽东在县城的宾兴馆召开了莲花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会上听取了朱亦岳等人的汇报。根据江西省委信中的嘱咐,毛泽东再一次询问了永新、宁冈等地的情况,并与莲花县的同志一起研究了部队的行军路线,随即作出了“引兵井冈”的决策。可见,在安源张家湾军事会议时,毛泽东对湘赣边井冈山地势和袁、王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秋收起义的失利造成了退兵上山的必然趋势,而此时的中共江西省委来信,更加坚定了毛泽东引兵井冈的决心和信心。

如果没有开国上将宋任穷的这封密信,也许工农红军不会引兵井冈山

第二天清晨,工农革命军冒雨向莲花县城起进攻。由于城内没有国民党正规军,只有李成荫的保安队,因此不到半个小时便攻克莲花县城。

参考文献:

宋任穷:“回忆井冈山斗争的一些往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

注:本文系【漫谈丛笔】公众号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