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流體畫是什麼?上海社群裡藏着微型“美術館”,還有6歲“草間彌生”……

“大家知道這幅畫裡畫的是什麼嗎?”提問者是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建築系副教授王珂。“星空。”“水母。”答案五花八門。“其實這是我們平時刷鍋的絲瓜瓤,放大以後的内部結構。”“哦……”居民們恍然大悟。

這是一個開在小區居委會活動室裡的微型“美術館”,作品來自同濟大學建築與城規學院的學生。10月30日一早,由四平路街道與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研究所學生聯合舉辦的“美育進社群”系列活動在楊浦區同濟綠園小區開展。

流體畫是什麼?上海社群裡藏着微型“美術館”,還有6歲“草間彌生”……

“城規學院的學生和傳統美術專業學生不同,他們的作品更多與空間、建築和生活器物相關。”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學生黨委副書記方勤告訴記者,在進入城規學院後,學生們首先要先經過一年的美術通識課程,而這些作品就來自于課程的創作。

流體畫是什麼?上海社群裡藏着微型“美術館”,還有6歲“草間彌生”……

美術展分成兩部分,在“模拟實際物體”闆塊,學生通過在放大鏡下觀察,從人們從未見過的視角來描繪生活中的常見之物。海星、貝殼、絲瓜瓤……貼近生活的作品讓居民感受到美術創作離自己如此相近。而在“包豪斯設計百年”闆塊,學生們緻敬包豪斯設計、在傳統空間裝飾中融入學院派了解的作品,又讓居民開闊了眼界。

流體畫是什麼?上海社群裡藏着微型“美術館”,還有6歲“草間彌生”……

“解讀作品是一個交流的過程。讓學生和老師帶着作品來和居民交流,可以讓師生們更了解居民的實際需求,更了解社群;而另一方面,讓居民參與創作,也培養了社群居民的審美能力,以及對社群的感情。”方勤說。

流體畫是什麼?上海社群裡藏着微型“美術館”,還有6歲“草間彌生”……

“美術館”内,一個流體畫創作課堂正在進行,小朋友和城規學院景觀學系的學生們一起埋頭在斑斓的色彩中。流體畫,是用一種互不相融的顔料,混合後倒在油畫闆上,即興碰撞出色彩和圖案,作品具有獨特的偶然性。

流體畫是什麼?上海社群裡藏着微型“美術館”,還有6歲“草間彌生”……

“顔料在畫布上流動就能畫畫,真是太神奇了!”6歲的小安從沒有接受過繪畫訓練,在同濟老師的指導下,她現場創作出一幅具有草間彌生風格的流體畫。未來兩周,她和其他孩子的作品将一同展示在“美術館”内。

将“美術館”搬進居委會,是同濟城規學院在楊浦的首次嘗試。四平路街道黨工委書記杜娟說:“未來這樣的美術展還會延伸到四平的其他空間”。

作為2021年上海城市空藝術季節的主要展場之一,四平路街道因地制宜地打造“15分鐘社群生活圈”,呈現出将“生活+藝術”融入社群空間更新的創意。“美育進社群”系列活動是四平路街道與同濟大學合作共建的又一次嘗試,不僅搭建了在“雙減”政策下青少年參與社群實踐活動的平台,更培育了居民參與社群治理的意識,推動了15分鐘生活圈的共建與共享。

欄目主編:周楠 文字編輯:黃尖尖

來源:作者:黃尖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