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陵懷古之三民國最高法院與居正

出華僑招待所向北幾十米就是民國最高法院舊址。

金陵懷古之三民國最高法院與居正

國民政府最高法院舊址,真個建築呈“山”字形,取“執法如山”之意

大年初一的下午,路上少有行人車輛,這裡除了一位打盹的看門大姐擡頭看了我一眼,隻有枯枝上的幾隻麻雀吵鬧了幾聲。西去的太陽已被整座建築遮住,大廈的尖頂上還有一抹餘晖,寂靜的院子更顯肅穆。

金陵懷古之三民國最高法院與居正

國民政府最高法院舊址院中的的噴水池,據說取“一碗水端平”之意。

院中有一個巨大的噴水池,枯枝蔓延,水漬縱橫,顯得破敗不堪。據說這取自“一碗水端平”的俗諺,中國百姓總是愛在遺迹中牽強附會生拉硬扯進去一些寓意。西洋建築的院落中沒有水池總是說不通的,不過,整棟建築倒是實實在在一個“山”字形,取意執法如山。

金陵懷古之三民國最高法院與居正

除了抗日時期,這裡上演了無數或是大快人心,或是民憤沸騰的大案要案的審判,比如訴陳獨秀“危害民國”案,當年陳獨秀和辯護律師章士钊滔滔不絕,揮斥方遒,為民國司法廳辯留一下一段佳話;另外,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組織的高等“軍法”會審張學良案;國民政府訴汪僞群奸案也都發生在這裡。

金陵懷古之三民國最高法院與居正

居正(1876-1951),國民政府司法院院長、最高法院院長

國民政府中擔任最高法院院長的一般都是元老耆宿,比如湖北人居正。居先生可是位奇人,前清的秀才,日本大學法律系高材生,光緒31年就跟孫中山鬧革命,回國策動起義,當過任中華革命軍東北軍總司令,麾下3萬多臨時招募的散兵遊勇,竟然擊潰袁世凱的精銳北洋第五鎮,連戰連捷,威震魯西南。在武漢親赴前線指揮作戰,頭部負傷,大難不死。他極力反對國共合作,被孫中山罵得狗血噴頭。中山先生在北京仙逝,他是随行重臣,“西山會議派”的老大,抗戰期間,極力促成英美廢除治外法權,居功至偉,一生反蔣反共,無怨無悔。

老先生自1932年當司法院長一直到1948年,期間兼任最高法院院長數年。他對民國的法治建設貢獻極大,為中國實際意義上的現代司法進步付出了諸多努力,他的很多認識直到今天也很有裨益,比如,他認為:“人群社會之演進,萬有現象之錯綜,非以法律為準繩,則不足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居正對民國時期政出多門,朝令夕改,以及強權對司法的粗暴幹預都有很清醒的認識和深刻的反思,這才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居正先生雖身處高位,但一生清苦廉潔,布衣麻鞋,吃齋信佛。到了台灣,1951年11月23日寫作至晚11時,照例洗足就寝,于洗足時坐化,終年75歲。實在是福分!

金陵懷古之三民國最高法院與居正

國民政府最高法院舊址内景

金陵懷古之三民國最高法院與居正

國民政府最高法院舊址内的穹頂

如今,物是人非,三層樓裡被雜志社,機票代理等各種各樣的公司占據着。望着層層雕花的穹頂,讓人唏噓不已。本想找找昔日院長的辦公室,舉步又止,不重要了。中國這100年,曲曲折折,踉踉跄跄,世界之大,難有匹敵!我們走了那麼多彎路,付出了那麼大的代價,和國人骨子裡的人治大于法制,缺乏契約精神總有很大關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