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日書單 |《張居正》:長篇曆史小說經典書系

作者:老蔣書房
今日書單 |《張居正》:長篇曆史小說經典書系
張居正是一位個性不凡的改革家,是彪炳史冊的傳奇人物。他登上首輔之位後,理政十年:整頓吏治,重新整理頹風;整治教育,延攬濟世之才;革新稅賦,梳理财政。拯朱明王朝将傾之廈,使萬曆時期成為大明王朝最為富庶的時代。 在風雲際會之中,張居正思想深邃,剛毅深沉,多謀善斷,聲勢顯赫,無與倫比。然而,他一朝大權在握,卻又獨斷專行,偏信阿谀奉承,引得附勢者趨之若骛。權勢欲促使他步入人生高峰,也引發身後禍起蕭牆。隆葬歸天之際,即是遭人非議之時,結果家産盡抄,爵封皆奪,禍連八旬老母,罪及子孫。   作為一名政治家,張居正是中國曆史上卓有成效的人;可是作為一個人,他卻是一個失敗者。“生前顯耀,死後悲涼”是對他一生最好的概括。他生前死後毀譽之懸殊,除個人原因之外,也可見政治險惡、世态炎涼。而且,張居正的命運也客觀揭示了悲劇産生的曆史背景與人物的性格缺陷,為今天的讀者反思提供了形象的文學讀本。

正版 張居正熊召政 四冊 書籍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 中國現當代長篇 ¥113.3 購買

熊召政,湖北省英山縣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現系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華文化促進會常務副主席、中國文聯全委會委員、湖北省文聯主席、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長,并兼任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中南财經政法大學等多所大學客座教授,同時受聘擔任北京故宮博物院、武漢大學傳統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已出版長篇曆史小說、中短篇小說、散文、曆史劄記、詩集四十餘部。其中政治抒情詩獲1979—1980年全國首屆中青年優秀新詩獎;長篇曆史小說《張居正》2002年問世後,被譽為中國新時期長篇小說的裡程碑式作品,2005年以全票獲得第六屆茅盾文學獎名。目前,曆時十二年精心創作的三卷本長篇曆史小說《大金王朝》已完成第一卷《北方的王者》及第二卷《擒龍的騎士》,第三卷《帝國的坍塌》将于明年完成。除文學創作外,其演講錄已結集出版《曆史的鄉愁》《文人的情懷》兩冊。

用小說來表現和再現曆史人物,不僅需要以超越當代人經驗的想象和體驗去激活曆史意象,去填充曆史史料架構中的空白,而且也需要以當代人的現代思考,以及對曆史傳統文化的把握去洞穿曆史,表達出當代人對曆史的審美發現和理性闡釋。創作的終極目的并不隻是真切生動地表現曆史生活形态或曆史人物本身,而且也包括如何在一種遠距離的非體驗性的過去時态中,獲得更大的理性思考空間,借助曆史人物對當代生活提供喻示,起到一種鏡鑒的作用。熊召政創作的《張居正》,适度有節地把握住了這幾點。小說在構思路上貫穿着對曆史的理性觀照,在改革的大時代背景下,對曆史上緻力于改革重臣的得失榮辱的叙寫,本身就展現着當代人理性之光的穿越。在将曆史人物小說化的過程中,熊召政借助于有限的傳世史料記載,努力地提升着自己對曆史生活和曆史人物的想象力,為讀者提供了大量生動具體的情節和細節,以伸手可觸、充耳可聞的生活質感和充盈的血肉來充填曆史留下的空白,審美地、形象地再現了曆史生活。

作品塑造張居正,立足于揭示他與時代的關系,與同時代人的關系,着眼于他所身曆的的事件與他所感的心理變遷的交織。以第一卷寫張居正取高拱首輔之位取而代之的過程而論,“作家并不是膚淺地把張、高之争簡單化地處理為改革者與守舊者、志士仁人與權臣勢要的鬥争,而是用冷峻刻深的筆觸,寫出兩個各懷治國之志的幹練大臣在特定政治體制内的碰撞,寫出了他們各自的性格強項與弱點。

又如第二卷寫張居正與借胡椒蘇木折傣起而反對新政的高拱一派的魏學曾、王希烈的鬥争,第三卷寫“奇情風波”中反對張居正“奪情”留任的衆言官的慘烈舉措,也都避免了對參與其事的曆史人物做簡單的道德評價,而采取客觀循實的現實主義描寫手法。

《張居正》基本上采用了章回體結構,作品中,小說的叙事緊扣主要事件的主體部分,就事不就人,尤其是事件中涉及到的次要人物的結局,則在下一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帶出。比如第二卷一開始寫設計抓捕章大郎,但抓了以後如何處置,卻一直等到第九回王希烈與魏學曾密謀鬧事時才在談話中帶出。這種情節布局,留給讀者豐富的想象空間,使小說叙事顯得簡潔凝練。适當的情節跨度又可以激起讀者的探究和想象,增強閱讀的興趣和叙事的張力。

作家唐浩明:“作家天斌詩人的才情,加上史家的嚴謹,《張居正》甫經問世,便讓我感到是真正的文史俱佳的大手筆。張居正、高拱、馮保等人物,個個栩栩如生,又是正宗的古人。曆史小說寫到這個份上,真不容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