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完成遺願清單是一種什麼體驗?

作者:心理咨詢師拉拉

自從好多年前看過電影《遺願清單》,我就思考自己的遺願清單是什麼,思考了一段時間,我就列出了這個單子:一,出一本書;二,寫一個劇本;三,拍一部電影;四,做一個深度訪談節目。

今年年初,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未銘圖書的黃磊老師從某網絡平台找到我,問我願不願意寫一本書,恰好那段時間我在想着将六年以來的個人成長和咨詢經驗做一個回顧和總結,而寫書,就是一個很好的回顧和總結機會,于是就答應了。

書其實寫得很快,因為那段時間剛好春節假期,我哪裡也沒去,就宅在家裡碼字,同時也将以前寫的一些文章整理了一下,一起放進了書裡。

春節假期結束的時候,已經完成了差不多一半。後來上班之後也基本每個星期可以完成一章的内容,再加上黃磊老師幫我補充案例和圖表,進展還比較快速也比較順利,大概六月份的時候,書就已經寫完了,就等着出版社的稽核。大概八九月的時候,稽核通過,這個月中旬,書定稿,下旬就出版,昨天我就收到了樣書。

回顧從寫書到拿到樣書的過程,心情很平靜,似乎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寫書的過程我并沒有太痛苦,反而有一種情感的流動感和精神的快感,寫完之後感覺到一種釋放和輕松,似乎可以将過去的六年置之身後,輕裝上陣,重新開啟一段新的旅程。在等待稽核和樣書的那段時間,心情有些忐忑又有些激動,可當收到樣書那一天,反而沒了感覺,跟收其他快遞一樣普通,很多情感的波動和豐富,似乎都在過程,不在結果。

這本書出版社定位為實用的心理自救類型,本來我很反感太過急功近利的實用主義,但在寫書的過程中,我發現,實用并不等于急功近利,很多時候,人們需要一些方法和步驟去認識自己,幫助自己,這個也是逐漸建立秩序感和掌握規律性的過程,是以說是指南,也算還比較貼近。但希望讀者們閱讀的時候,可以靜下心來仔細體會很多步驟和方法背後的深層次的内涵和本質,靈活運用,而不是被局限于這些步驟和方法當中,否則就違背了我的初衷和本意。

在生活中,我發現很多人閱讀了很多心理學的文章和書籍,但卻依舊無法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有很多,總結起來可能主要有幾點:一,對心理學的某些概念存在錯誤的了解,這種錯誤的了解導緻很多人被他人或者自己綁架,導緻壓抑越來越嚴重,自然就無法解決問題。比如,對于接納這個概念,很多人其實做不到真正的接納,但又要強迫自己必須接納,這種接納就是假裝的,背後就是壓抑的,他們不懂,接納自己的不接納,本身也是一種接納。二,人們閱讀的心理學文章和書籍不夠系統和專業,很多人隻是碎片化閱讀帶着強烈個人情緒和特定價值觀的所謂的心理學科普文,這些文章讀起來很容易也很爽快,但通常隻是一種情緒的共鳴,并非一些客觀中立的理性分析。三,人們缺乏一些心理自助的方法和步驟,導緻出現問題之後束手無策,不知從何入手。這本書針對上述常見的問題,帶着質疑和思辨能力對很多心理學概念進行了詳細的澄清和解釋,并舉了很多貼近生活的例子結合理論一起了解,實操的部分,也是接地氣的,基本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的。如果做不到,那麼說明你的問題比較嚴重,需要找心理咨詢和分析一段時間之後才能嘗試自救,或者一邊接受咨詢分析一邊嘗試自救。

這本書主要運用的是認知行為和精神分析的理論和方法,從意識慢慢深入到潛意識的過程,我希望它不僅僅隻是一本實用的指南書,同時還是一本可以引導大家探索内心世界的一本書,如果能讓大家摸到心理學的門或者邁進門,那這本書的使命就完成了。

這本書新華書店以及各大網絡平台比如京東,當當,淘寶都有銷售,目前還未有電子版。

請各位多多支援和指教,小女子就此謝過!

完成遺願清單是一種什麼體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