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透過《遺願清單》看到遺憾人生

作者:壹詫
透過《遺願清單》看到遺憾人生

觀點如潮水逆流 唯獨心聲不息

文 | Jason

很多年前,但我看到《遺願清單》這部電影時就一直在想自己的生死觀,當知道死亡已成定局時,我會以一種怎樣的心态去面對?而這部有“雙王“級别加持的電影,讓我品出了特别的感覺,那就是:死亡不可以預測,但快樂永遠都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

《飛越瘋人院》的傑克·尼科爾森,加上《肖申克的救贖》的摩根·弗裡曼,這兩位知名老戲骨一起飙戲的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了更多深層次的東西,其中就包括了一個很直接的問題,死亡是否一定與快樂對比,死亡前的我們是否必須悲傷?

透過《遺願清單》看到遺憾人生

故事的結構就是巨富和普通的汽修勞工同時得了癌症,由于一間病房必須有兩個人,是以兩個人陰差陽錯地成為了彼此的夥伴。傑克·尼科爾森飾演的愛德華是個巨富,錢多但是和家人的關系并不好,風流的個性導緻他和自己的女兒分開已久,除了日常工作對接的助理就沒家人來照看。摩根·弗裡曼飾演的卡特是個很普通的人,之前是一個老是夢想當曆史老師的汽修勞工,但是妻子和兒女都很照顧自己,常來病房陪伴。兩個本來在現實社會因為階層關系不會有任何交集的兩個人,卻因為共同的絕症處在一起,經過一小段時間的摩擦之後反而産生了很厚重的友誼。

在對待死亡這件事上,卡特的“窮人思維“比較傾向于“逆來順受“,就是默默接受死亡帶來的悲痛,即使寫了遺願清單也未曾想過去實作或突破;而愛德華則恰恰相反,他的”富人思維“邏輯就是趁現在還能動,當然就要把願望實作不要讓人生留下遺憾。對于死亡的态度,兩者形成了鮮明的碰撞,這是第一次思維差異的交鋒。

然後在卡特被愛德華的快樂态度打動,一起旅行環遊世界的時候。“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又有了第二次交鋒,準确來說,愛德華的”富人思維“帶有更寬的視野和享受當下的人生态度,給卡特上了一課。在旅行的過程中,愛德華會強調卡特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要享受一些最頂級的服務或生活,這樣才能有動力促使自己去追逐這樣的生活,比如坐頭等艙、吃最好的餐廳,這就說明了奢華的生活不一定是窮人們認為那樣頹廢的,相反它更可能是一種催生人向上奮鬥的動力。

透過《遺願清單》看到遺憾人生

在對死亡到來,應不應該對自己的錯誤進行和解呢?兩者其實也有不同的思維碰撞,但這次卡特的“窮人思維”卻反過來教了愛德華的“富人思維”一課。愛德華一直都不肯采取原諒的态度,尤其對家人,好生固執的性格讓他隻追逐現在和未來,卻忘卻了過去的美好。而卡特雖然在旅行過程中甚至發生了心動的“豔遇”,但他在那個時候反而意識到家人陪伴的溫暖和愛,毅然決定傳回到家人身邊。不過這一課也相當成功,愛德華最終也和女兒和解,更多的是和自己和解。

看了這部電影,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誰說死亡之前我們隻能痛苦和悲傷的?他們臨死前列的to do list,不正是目标感迫切的快樂源泉嗎?感恩過去,活在當下,不奢求未來,是這部電影告訴我們應該面對人生終結的态度。

活着就像攀登珠穆朗瑪峰,也許我們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到攀到頂峰的成就感,但一路上的風景和好心情,難道不值得快樂嗎?

-END-

透過《遺願清單》看到遺憾人生
透過《遺願清單》看到遺憾人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