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時節,走進延長縣宜興延長百合試種基地,競相綻放的一株株百合長勢喜人,将鄉村田園裝扮得如詩如畫。
“這30畝宜興百合已經開花結果,目前長勢良好,再過一個月即可采收,畝産可達到1000公斤,按照統購價16元/公斤,每畝将近有1.6萬元的收入。”江蘇無錫對口幫扶幹部、延長縣委常委、副縣長楊傑說。
宜興百合,學名卷丹花,與黃土高原廣泛生長的山丹丹花同屬百合科,其花瓣部分平展,部分向外翻卷,觀賞價值較高,鱗莖含有大量的澱粉和蛋白質可食用,具有潤肺止咳、清脾除濕、補中益氣、清心安神的功效。宜興百合種植曆史已有500年,有“太湖之參”之美譽,畝産可達1000公斤,市場價格一直維持在每公斤40元至80元之間。
2020年,為了破解延長縣農業産業結構單一、同質化競争嚴重、溝道土地畝均效益低、村集體收入少等難題,宜興市挂職幹部楊傑在“蘇陝協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大背景下,将宜興百合由宜興市引入延長縣。
楊傑介紹說,延長縣的氣候和蘭州很相似,蘭州可以種百合,延長應該也可以,特别是蘭州的百合是獨頭,宜興的百合是五頭合一,就像一朵蓮花狀。“我們經過查閱資料和請教專家發現,在黃土高原上廣泛生長的山丹丹花和宜興百合是‘本家’,同屬百合科,二者都耐寒,喜歡向陽和幹燥的生長環境,且無須過多管理。”楊傑說。
說幹就幹,2020年10月,在宜興市楊巷鎮的大力支援下,1萬公斤百合種子運到延長,分别在延長縣的黑家堡、交口、七裡村三個鎮(街道)開展試種植40畝。為克服嚴寒低溫,宜興市的技術員積極采取了覆土、覆草、加蓋保溫膜的方式幫助百合越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活率95%以上。宜興百合試種成功,為延長縣探索出一條新的适合該縣發展的新産業。
今年以來,延長縣還根據實際,采取種子補貼的方式,擴大百合種植面積,預計在秋季種植500畝。目前,延長縣已和陝果集團延長分公司、文科果業有限公司、星火燎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達成初步合作意向,緻力于種植綠色百合、有機百合。
延長縣種植大戶肖文科說:“隻要把我們的後顧之憂解決了,那大家的種植積極性肯定會不斷地提升,下一步我打算把380多畝地全部種植成百合。”
“試種百合的成功,将會帶動更多的農戶發展産業。我們還計劃讓宜興的紫砂産業、環保産業都落地延長。”楊傑說,“新的産業将為延長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記者 喬建虎 通訊員 蘇樂 高翠翠 劉建虎)
(來源:延長縣人民政府網站)